週一說完飯圈三十六計,後臺不少人給我們留言:過於真實,怕了怕了。

微博那邊評論區也有人說:追星少女哪能做這麼多事兒?!明明就是有資本下場啊!

本著透過現象看本質,一不做二不休的精神,乾脆我們就又挖了三尺,今天送上你不知道的飯圈勾心鬥角三十六計(下):

到底誰在引導飯圈Battle?

在講的飯圈Battle之前,要先知道,飯圈少女們都在爭什麼?

其實爭的無非三件事:

打投、輪博,是為了幫愛豆打敗競手,搶榜單第一,讓資本方看到自家愛豆的價值;

控評,是為了造勢,維護愛豆口碑,幫愛豆攢一波路人緣,吸一波粉;

圈內Battle是為了唯粉提純,留下真心實意只為了自家愛豆花錢的粉絲。

一個選擇題,這3件事,哪件事只是粉絲為愛戰鬥呢?sorry都不是

1

先說第一件事:幫愛豆打敗競手,搶榜單第一。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當年界定流量的標準很簡單,手握收視率+票房+獎項就能走天下。

現在大大小小的榜單越來越多:明星網路影響力指數榜單、活躍粉絲榜單、商業價值榜單、電視劇網劇綜藝收視率播放量,排列組合排名次放榜。

#隨便搜一個榜單,裡面已經有這麼多分支#

每天一小結,一週一總結,影視平臺、社交平臺、專門設置的榜單平臺,月有月報,季有季報,年有年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每個榜單都是在提醒飯圈女孩:偶像的世界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多投一分,幹掉千人。

所以為啥要搞這麼多榜單呢?競爭創造流量,榜單生炒熱度。

#連高德地圖都有榜單了#

比如平臺創造一個路徑,告訴你只要努力刷一個月,你的小愛豆就能憑空進入資深流量的戰場,競爭對手直接從創圈升級到朱一龍,為了愛,你說粉絲刷不刷數據?

為了給自家愛豆抬咖,也許自家粉絲一個月的打投,都只為了在這個榜單裏幫愛豆爭個Top,抬咖去下個榜單Battle。

而想在這個榜單上面登頂也沒那麼容易,不光要打榜輪博花錢投票,還要滿足每天的互動數。

不光粉絲打榜輪播,愛豆也得每天早晚打卡#遇見美好#,評論區一天八條回復。

有的榜單還能直接變現,比如品牌方臨時出一莫名其妙的商品序列,每個產品對號入座一個代言人,你一億我一億,愛豆榜單沖第一,為了愛,你說粉絲賣不賣腎?

前腳自家愛豆剛剛從一個三個月的選秀生存戰死裡逃生,後腳廣告商就放出新的銷量榜單。粉絲打投輸了,就直接給你家愛豆上哭臉。

飯圈女孩親切地把這種操作稱之為:割韭菜

現在娛樂圈流行「三個月代言」,愛豆和廣告商都想著趕緊拿錢走人,割完這一茬,再割下一茬就好了。

投資方,平臺拿出來糖衣炮彈哄粉絲們打榜投票,為了一個榜單勾心鬥角,藝人團隊用什麼接招?隔岸關火,渾水摸魚。

正是飯圈混亂、不分敵我之時,職粉可以買起來:在微博知乎豆瓣等所有平臺上給自家藝人控口碑刷好評,順帶還能提升一下公司的品牌質感。

通稿可以刷起來:一個榜單,就是一封大字報。能趕超的都趕超,能碾壓的都碾壓。

捧自家,踩對家。

粉絲是什麼?是棋子。

2

打敗了競手,搶到榜單第一,換來資源之後,大家要做的事兒:造勢提高作品熱度。外加上圈粉固粉。這時候藝人團隊又會祭出另一大招:苦肉計

你有沒有發現,藝人作品一上,啥時候的事兒都容易這時候報。

劇公開主題曲的前一天,我家有一個小藝人被欺負被恐嚇上了熱搜。

事情的影響面不能只停留在一個18線藝人的八卦,得以小見大,由點到面,這不是我家藝人的事兒,是全行業必須正視的現狀,而且我國是一個法制社會,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不法分子繼續為非作歹——18線娛樂新聞整成社會性法制新聞。

接下來是持續發酵期,故事進展全程給你實時播報。微博上隔空喊話當事人熱度炒起,細節物料一點一點放出。

一個原本根本沒人知道的小藝人,生生變成焦點當事人,就這麼巧他的新戲趕緊跟上。

收尾是什麼時候呢?一個月後,發現熱搜是買的,人設是造的。

粉絲髮現自己從同情、到飯上新愛豆、一切都是團隊的營銷計謀。而公佈真相這天,正好是藝人作品大結局,借著這個勢頭,熱搜又爆了。

路人粉從心疼到入坑到發現被騙,不知不覺間已經提供了所有團隊和劇方想要的熱度。

粉絲的身份是什麼?是棋子。

3

最後,上回說的飯圈36計中,我們說了一個飯圈提純的騷操作:打榜的時候來者不拒。提純的時候哪來哪去。

氣死粉絲都不知道,提純的源頭,可能是:

某天過後,你磕的CP再也沒有同過框:

某天過後,你愛豆的團隊在公開場合發了句話,宣佈兩家結了樑子,從此再也不合作:

某天過後,你愛豆的團隊的工作人員手滑點了一個贊,是不是故意的不知道,總之兩家粉絲是不會在Love&Peace下去了:

某天過後,你愛豆的某CP粉變唯粉,回踩對家的粉絲被扒皮,發現這人正是你愛豆的工作人員:

每一個操作,都是飯圈提純開始的哨聲;

或許你更想不到的,是最初你萌上的那對CP,其實也只是藝人團隊借著CP粉幫自家藝人提一波熱度。

之後的「CP粉變唯粉」,「粉轉黑」,也只是團隊在幫藝人轉型而已。在廣場上,在羣裏引個站,兩家粉絲罵架起來,自然就解綁了。

粉絲的愛是什麼?是棋子。

週一講完飯圈36計後,有朋友提建議,說別講飯圈了,說了她們也不會醒,沒意義。

但我還是抱有希望,總覺得每講一次,至少會多幾個人清醒,講多了,也許真的能改變飯圈。就像2年半前我們第一次評流量演技時,也沒人想過2年後,大家會真拿嚴格的標準來要求流量演技啊。

飯圈的病症是,粉絲看追星是愛情,而成年人看追星是愛豆帶來的流量,粉絲背後的經濟。

今天提到的各利益方也不是什麼喪心病狂的人,資本就是需要投資回報,藝人團隊就是需要打造王者,只是能力高底線高的喫相更好看,能和粉絲皆大歡喜;喫相難看的,就成了割韭菜生意。

唯一一個根治病症的辦法,就是彼此坦誠,你情我願,省的夢醒了還要後悔。還是那句話,追星無非是2個用處,不傷害別人的同時愉悅自己,不損人的同時讓自己變更好,如果兩邊不靠,還是另找興趣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