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唯一生命星球。這種孤獨感和未知感,促使人類孜孜不倦地滿懷期待地尋找外星生命。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1號裝載着地球人類對外太空生物的友好問候,經歷42餘年逾212億公里的漫長旅行,目前已經飛越了太陽系進入了星際空間,但仍然是杳無音訊。然而,在地球的旁邊,就有一顆美麗的星球,曾經存在着生命!

  這顆美麗的星球,就是與地球脣齒相依相依至少40億年的月球。關於月球,從古至今,中國人寄予了許多美好的想象。這顆高懸在夜空中的“白玉盤”,還有那若隱若現的“輕影”,讓中國人滿懷詩情畫意地創造了“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樹”“月下老人”等動人傳說。在中國人的審美情趣中,月亮石一片晶瑩剔透清冷幽靜的聖潔世界。

  然而,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跨出的“自己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將世人意象中的瓊樓玉宇擊得粉碎。月球表面一片荒蕪,大氣稀薄,砂礫遍地,毫無生氣,真是滿目蒼涼。不要說高級智慧生命,連最簡單的原生生物都毫無藏身之地。

  2015年3月1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佈:藉助於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上的儀器,科學家監測到到了水分子從月球風化層中被釋放出來產生“跳動”。這片不毛之地,繼40多年前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再次成爲熱點。隨着一系列科研監測結果的出爐,現在人們普遍的認知是:在陽光照射不到的永久陰影區如月球極冠地區及一些深的隕石坑中存在水冰。

  月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目前沒有確鑿的結論。有科學家猜測,月球也是奉行“拿來主義”,在漫長的歲月中,各類富含水分的小天體如彗星等撞擊月球,給月球帶來了大量水。另一種說法是,月球由於沒有厚實的大氣層,無法抵禦太陽風的襲擊,太陽風中的粒子流主要是氫離子流,這些氫離子到達月球表面後,容易與月球表面的氧化物作用從而產生水分子或者是與水分子相近的羥(HO)。

  在數十億年前的月球上還充滿着水的時代,月球上應該有生命出現。我們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地平均距離38萬公里,日地平均距離約爲15,000萬公里,月地平均距離遠小於日地平均距離,也就是說,日月平均距離與日地平均距離差不多,在這個軌道上,月球本是有能力創造出溫度適宜生機盎然的和諧家園的。早期月球和早期地球非常相似,在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中,月球上火山爆發地震頻繁,大量的氣體從月球內部釋放出來,瀰漫在月球周圍,形成原始的月球大氣層。這個搖籃,爲生命的孕育提供有利條件。我們相信,早期月球和早期地球的生命軌跡應該比較同步。

  是什麼原因,讓月球上的生命戛然而止?從自身原因來說,月球的體積和質量都偏小,月球體積只有地球體積的1/49,月球質量更是隻有地球質量的1/81,直接後果就是月球的引力場比較小,月面赤道重力加速度爲1.62m/s2,只有地球重力加速度的1/6,較小的引力場難以阻止月球表面的大氣、水等物質向外太空飛逸,日積月累,家產便被丟光了,從“希望的田野”變成了一毛不拔的死寂之地。從外部環境來說,月球充當了地球的肉盾,頻頻遭到小行星的撞擊,月球表面數不盡數的隕石坑,就是這段辛酸歷史的明證,每一次撞擊,對於月球上的生命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當前,國際上探月熱潮方興未艾。2019年1月3日,我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陸,嫦娥四號的這一“驚鴻一瞥”,發回了人類歷史首張月球背面照片。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也新鮮出爐了自己的探月計劃甚至是月球基地計劃,相信在未來的20年內,多國宇航員搶灘登月的盛世畫面將會次第展開,我們將會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於月球的奧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