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想中的愛情生活是什麼模樣?也許是白天有聊不完的話題,晚上可以一起相擁而眠的溫存……也許是一房兩人三餐四季,雖囿於柴米油鹽醬醋茶,卻不乏琴棋書畫詩酒花的作陪。

  在南京,有一座以愛爲名的私人園林,“嵐園”取自愛人亞嵐的名字,是丈夫楊帆先生專爲妻子而建的詩意小家,妻子喜歡什麼,他就在園子裏種什麼,“嵐園是我們愛情的結晶,這個園子的主人唯她一人。”

  ╱一園兩人,三餐四季

  說起夫妻園林,總讓人不知覺地想起蘇州的耦園,當年安徽巡撫沈秉成攜愛妻退隱耦園,留下了“耦園住佳偶,城曲住詩城”的恩愛佳句。

  不同的是,前者是夫妻倆買的園子,而後者是夫妻二人一花一草,一石一木親自添置的家園,用楊帆的話來說就是:“這個園子積累了我們二十年的經驗,建了10年,養了10年,以後還得再繼續養下去。”

  園以石而名,除了宋漢白石、獨峯,嵐園的南牆邊還有一塊淋了雨水後會“變色”的宋石。

  比起僅有觀賞藝術價值的園林建築,嵐庭的佈局和陳列則更加遂園主人的意趣,用舊的材料後天造出一個古典的園林,要耗得起,也得等得起。

  “園以石而名”,園中的賞石就如同文章的文眼,爲了尋得一塊明代的獨峯,楊帆整整花了十年的時間等待,而庭院裏特意投妻子所好留下的牡丹一景,更是夫妻二人開車9小時直奔洛陽採擷而來。

  前院種凌霄,後院種木香,在園林當中種樹養草也要遵循古制,植物是用來陪襯石頭的。

  “躲進小園成一統,只管冬夏與春秋。”

  造園是收藏癡人楊帆的終極大夢,也是他送給妻子的一個理想小家。成大格局,犧牲小格局,園林的建造造價不菲,且耗時耗力,楊帆經常會出園遊歷去探尋各地工匠的巧思,而妻子亞嵐則會形影不離地守在這個四季分明的庭院,和硯雕、楹聯、流水、花樹作伴。

  她說:“日子是自己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一切都不是刻意的,都是生活的常態。”對楊帆夫婦來說,當下的心境源於自然,源於文化,一切都已經足夠美好。

  ╱

  知來處,方纔有去處

  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楊帆,是國內一家知名藝術品拍賣公司的老總,夫人亞嵐之前是省電臺知名主持人。

  楊帆性格外放,從小就是愛闖蕩的孩子王,做什麼就像什麼,從下海經商,體操教練到餐飲業老闆,每份從業經歷都因爲他放手大膽的體驗派個性而豐富了人生體驗,現在從事的拍賣藝術事業更是因爲他沉浸式地鑽研,自然而然做出了業內響噹噹的名堂。

  出生在傳統家庭的亞嵐一直是謹小慎微的性子,遇見丈夫之後,她漸漸地改變了自己內向的價值觀。和楊帆共處,就像一個精神導師賦予她很多新鮮的人生體驗,“喫虧是福”,“果子不大沒關係,豐收就行”,“人生不是非要轟轟烈烈,一朵花,一顆菜,也值得快樂好久。”

  亞嵐懂得丈夫楊帆通過園林想要傳遞出的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向倪雲林致意的青桐,陪襯假山的凌霄花,淋了雨水後會“變色”的宋石,她都會和丈夫一起懷着“敬畏”和“惜物”的心思靜靜地欣賞。

  收藏之外,她也懂得丈夫好客會友的閒情雅緻,嵐園曲會中,名流雲集,昆笛聲聲入耳,她拋下身段親自爲名角們的站臺打燈追光。

  孫芸在亭內表演崑曲《長生殿·小宴》【泣顏回】

  對亞嵐來說,一段婚姻最重要的不是萬人追求的愛情,而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互相懂得和欣賞的默契。

  他倆羨煞旁人的嵐園生活,並不是外界目光中一種刻意營造,不食人間煙火的脫俗,而是師法自然下對傳統文化的追溯。這樣的生活理念不是基於物質就可以坐享其成的精神體驗,而是涓涓文化細流下滋養出的靜怡人生,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也是缺一不可的。

  我們常說,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想要傾其所有給對方最好的,但當一個人真正懂你的時候,就像是他在你生命走了一遭,你心裏原本荒蕪寸草不生的土地,奇蹟般萬物生長,那是一種心靈的哺育和重生,也是一段感情最美好的狀態。

  春夏秋冬,四季轉換,金陵嵐庭盡顯底蘊,居住、書齋、天然、遊戲,夫妻佳偶作天成。這是中國式的生活美學體驗,也是我們每一個尊敬傳統文化的人值得嚮往的人生境界。

  設 計:王 凱 祺    撰 文:初 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