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和大叔

1

你要是敢跟我離婚,就別想見孩子了。

我現在好難受,看看你讓我變成什麼樣了?難道你寧願我變成這個樣子嗎?

你不是想要這個嗎?那就乖乖聽我的。

爲了愛你,我犧牲了多少時間和精力,你就不能陪陪我?

……

這樣的話術,是不是似曾相識?尤其是在兩個人相處時頻頻會遇到?

每每聽到對方說這樣的話,你內心五味雜陳,然後反覆糾結,我內心根本不是對方想象的這個樣子,但爲什麼又是我錯了呢?

如此情感溝通方式,顯然對方沒有把我們的感受放在眼裏,而是通過不斷打擊來達到自己的一己私慾,還讓我時刻感覺自己處處做錯了,這樣的操縱對方情感的行爲方式叫情感勒索。

這並不是我杜撰出的新詞彙,而是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從事心理研究二十餘年的情感結論。她將結論出版爲《情感勒索》一書,不僅全球暢銷20年,還被奉爲心理學的經典著作。

這本書的封面寫道:情感勒索者也許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爲你好”,卻會讓你過得生不如死。“他們”每次都是通過傷害的方式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而兩個親密的人互相較勁的過程,就像一方向另一方索要很多東西,於是,這個名詞誕生了。

2

一段親密關係中,什麼樣的人是“情感勒索者”?

我們都知道,愛一個人主要體現在給予對方更多的時間陪伴,還體現在給予各種資源的支持與幫助上,情感勒索者也需要更多愛的表現方式,這都無可厚非,問題是他們想要的這些愛的方式每每讓我們非常難過與悲傷。

甚至,爲了想要更多的愛,經常會觸碰我們內心最痛的區域,還拿一些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來說事,目的就是讓我們怕,然後屈服,完成對方的心願。

比如:這麼多年我對你的好你應該記得,所以這次無論如何你都要聽我的。

一個女人的本職就是照顧好家庭,這個事情都做不好,還能做什麼?

……

情感勒索者每次談話,都會用“威脅”的形式來告訴我們:如果你不這樣去做,你就會失去什麼,而失去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個人一手造成的。

每個人內心都有責任感,聽到這樣的埋怨,沒有誰不怕指責與失去。

一次次這樣的刺痛會導致我們變成什麼樣?

不斷的開始懷疑自己,內心埋怨自己,把所有的錯誤都攬到自己身上,內心開始產生深深罪惡感,導致整個人每天情緒極度悲觀。

3

其實,親密關係中有“情感勒索者”角色的存在,也跟受害者的逃避息息相關。

在對方一次次“情感勒索”中,沒有及時喊停,也沒有說出內心的質疑,而是一味承認這一切的不如意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還認爲對方的指責是正確的。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情感“受害者”的不斷縱容與默認,也是導致情感“施暴者”一次次故技重施,還不斷加大要挾的砝碼。

哪怕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段認爲不合適的感情,還會將這段感情中受到的傷害帶到下一段感情中,又重蹈覆轍上一段感情的悲劇,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糟。

4

這本《情感勒索》中也提到改善與“情感勒索者”關係有三個方法:

(1)勇敢說出不字,並且接受這一切。

書中說,幾乎所有的情感勒索者內心都是脆弱的,他們害怕回去到曾經經歷的傷痛中去,所以採用“脅迫”的方式讓對方趕緊答應自己的請求。

這背後是“立刻、馬上”的“急迫性”,而我們甘願成爲去滿足對方的原因,是看到心愛的人無比着急想立刻給予迴應,雖然那些話非常傷害我們,但是被激動的情緒矇蔽,結果對方的“勒索”成功。

所以,再次遇到時不要着急給予迴應,而是告訴對方彼此都需要冷靜一下,就事論事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用刺激的言語傷害彼此。

如果對方繼續戳我們的痛處,你要對內心的自己說,我接受這一切,這纔是正確解決的方法。

(2)亮明自己的態度而不是隱忍

我們應該清楚,兩個親密的人互相爭吵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良好的溝通才是合理與重要。

如果遇到對方言語攻擊你,你要適當保護自己,讓對方知道自己這樣的做法是在傷害自己。

“你知道我很害怕嗎,請你停止傷害我”;

“也許你不知道自己的話有多傷人,但我希望你不要再那麼說我了”

接着,你可以表明自己的態度,與其這樣指責不如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所有的過錯不可能都是自己的,兩個人各有一半責任,誰也逃避不了。

最後,讓對方冷靜下來後,爭取一起做共同決定。

“我們可以等雙方都平靜了,再一起想解決方法”;

“我想知道,有哪些辦法可以讓我們相處得更順利”;

……

5

本書中有句話說:我們因爲情感勒索而產生的所有憂慮、難過、恐懼或罪惡感,都是因爲我們對自己的能力、受歡迎程度以及責任感有着負面或不正確的認知,這些認知是我們情緒的源頭。

換句話說,當我們正在經營一段親密關係時,要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所在,越是在自己所愛和愛的人面前,越要看清楚背後隱藏的是什麼。

只有看得越清楚,才能真正懂得彼此想要什麼,找到彼此相處的契合點,而不是你我傷害的痛點,要不然時間愈久,彼此反而越想逃避,導致兩敗俱傷。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