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8日正式進入“生產狀態”以來,科創板發行審覈系統正有條不紊地運轉。截至4月9日,“已受理”和“已問詢”企業合計達57家。

  在“科創板速度”獲一致點讚的同時,申報企業的質量等問題也引發市場熱議。對於呼之欲出的科創板而言,“成色”和“包容”,究竟哪個更重要?

  “科創板速度”獲點贊

  受理名單體現“科創”特徵

  3月18日,科創板發行審覈系統開始正式接收發行人遞交的發行上市申請文件。5天后,首批受理企業名單如期出爐。從3月27日公佈第二批集中受理名單起,系統進入“受理即披露”狀態。

  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覈系統網站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已有15家企業處於“已問詢”狀態。加上“已受理”,合計達到57家。

  此時,距離去年11月5日“科創板”這個新名詞首度驚豔亮相剛剛過去5個月。“科創板速度”因此獲得各方點贊。

  “與創業板‘十年磨一劍’相比,科創板推進之快超出預期。”產融浙鑫財富首席經濟學家周榮華評價說,這一速度凸顯了中國資本市場爲支持科技創新企業“補短板”的決心和力度。

  在這場競速賽中率先起跑的企業,基本體現了“科創”特徵,成長性也大都可圈可點。以首批名單爲例,9家企業分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預計市值平均爲72.76億元。剔除1家虧損企業,其餘8家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平均營收增速超過60%。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科創板企業的發行上市審覈包括受理和審覈問詢兩個主要環節。其中,受理環節僅對企業申請文件齊備性、中介機構資質等進行覈對,相當於申報企業獲得了“准考證”。但可以進入考場考試,並不表示一定能夠通過考試或取得好成績。

  至於企業是否符合科創屬性、是否符合科創板發行上市條件、在財務上是否有瑕疵等實質性問題,將通過第二環節的審覈問詢來實現。在審覈問詢過程中,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也會給出專業諮詢意見。對於目前市場各方較爲關注的科創企業屬性等情況,將會在審覈問詢中予以重點關注。

  “質量”成熱議焦點

  隱含市盈率上百倍引擔憂

  記者注意到,由於此前呼聲較高的商湯科技、寒武紀、大疆等高科技企業並未現身,科創板受理企業名單被一些媒體評價爲“姿色平平”。個別企業則因種種原因被指存在“湊數”嫌疑。

  另據中金公司統計,截至4月9日已受理的企業中,多家企業按募資資金倒算的隱含市盈率超過100倍,其中和艦芯片高達625倍,特寶生物和深圳微芯生物、安翰科技也分別達到了326.7倍、184.9倍和166.7倍。

  這不僅遠高於同期滬深兩市16.25倍和26.75倍的平均市盈率,也把中小板(29.63倍)和創業板(42.22倍)甩在了身後。

  這不禁讓人擔憂,高市盈率發行是否會對後續成長性形成透支?未來留給投資者的投資空間又有多少?

  市場對於申報企業科技含量等問題的爭議,也引起了一線監管部門的關注。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這些討論有助於形成市場各方依法履職盡責的市場環境,有助於交易所做好後續審覈工作。上交所將在審覈問詢中,針對市場廣泛關注的科創代表性、技術能力、企業質量等問題進行多輪問詢,通過充分的信息披露,對企業的定價、發行和上市形成市場化制約。

  上交所同時提醒,發行人應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信息,保薦機構應對發行人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進行充分論證。

  最終選擇權在市場

  要“成色”更要“包容”

  究竟該如何看待科創板企業的“質量”?

  自媒體“刺客財經觀察”創始人、資深業內人士王驥躍表示,科創板發行審覈啓動初期的受理企業不可避免地被市場認爲有代表性示範意義。但這個意義應更多體現爲監管對市場化、法治化監管理念的踐行,而非科創板上市公司質量的示範。

  “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符合定位要求、信披質量合格,就應該允許其發行上市,讓市場去定價和挑選。”王驥躍表示,只有堅持審覈不對公司質量背書的註冊制改革原則,才能吸引更好的公司來科創板上市。

  上交所方面也表示,以信息披露爲核心的審覈問詢,是在科創板試行註冊制改革的“靈魂”。這樣的審覈過程是一個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相應地不斷豐富完善信息披露內容的互動過程,是震懾欺詐發行、便利投資者在信息充分的情況下作出投資決策的監管過程。

  “整個問詢的關鍵環節均向全市場公開。投資者通過整個問詢過程,對申報企業有了更透徹的瞭解,給出他願意‘買’這家企業的價格。”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將成爲科創板公衆監督的“合力”所在。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相比受理、審覈環節,後續市場化定價詢價機制的實施細則和實踐操作纔是更值得關注的“看點”。

  “只有科學合理、公開透明的定詢價機制,才能充分保證科創板對科創企業的價值發現功能。”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說。

  事實上,與既有市場相比,着眼於“增量改革”的科創板最重要的特質是“包容”。這種包容不僅體現在允許紅籌企業和存在表決權差異等特殊治理結構的企業上市,也體現在通過設置五套差異化的上市標準,滿足“在關鍵領域通過持續研發投入已突破核心技術或取得階段性成果,擁有良好發展前景但財務表現不一”的各類科創企業的上市需求。

  “作爲‘工業版’的IPO標準,A股現行新股發行覈准制以重資產、高盈利的門檻,將創新企業‘拒之門外’,因而難以助推中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科創板+註冊制”變革A股傳統觀念,有望引領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潮流。

  業界專家表示,不以淨資產規模及盈利水平論英雄,意味着傳統的估值方法在科創板難以生效。在確保信息披露充分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的前提下,科創板將更多依賴市場約束形成合理價格。

  “長期來看,科創板成功的關鍵在於找到技術創新和投資者回報的平衡點。這不是人爲設定的,而要交給市場評判。”中信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說。

  “把最終的選擇權交給市場”。從這個角度而言,科創板的受理審覈環節需要關注“成色”,更需要展現“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