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沒有碰過,孩子對於遊戲與玩笑尺度,拿捏得不好的情況呢?如果孩子一時被玩樂衝昏頭,做了踰矩的動作,您會當下糾正,還是摸一摸鼻子,算了呢?

  昨晚,我抱着睿睿玩反應遊戲,她將雙手舉起,當喊1、2、3,我會迅速把手放在她的雙手間,她得馬上夾住纔算勝利,藉此訓練她的眼力跟敏捷度,沒想到玩了幾回,睿睿似乎有些失心瘋,眼看自己拍不到媽媽的手,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雙手直接撲向我臉,換言之,我被她狠狠打了兩巴掌。

  我們都知道,孩子玩瘋的時候,很容易超過分寸,此時父母應該做的,不是安慰自己“他還只是個孩子”,而是立刻停止遊戲,進行處理,否則孩子不曉得事情嚴重性,很容易再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其他人。

  我用嚴肅且認真的口氣告訴睿睿:“你做錯了,就算是在玩,也不能這樣打人!”睿睿撅着嘴、一臉不情願,不肯看我眼睛,也不打算道歉。我說,“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你確實打得太大力,而且媽媽是不是說過,不管怎樣,絕對要保護自己的臉,不能讓人家碰臉,也不能打別人的臉!”

  頭低下來的瞬間,睿睿哭了,哭得一付媽媽欺負她的樣子,但我知道,她是倔強,知道自己錯了,卻好於面子、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於是我換個氣氛,學她哭泣的樣子,把她的內心話演出來。

  “啊,我不是故意打媽媽的,我不小心玩瘋了亂打,雖然是我錯,但要講對不起好難爲情啊!”我轉過頭去,用媽媽的語氣,冷不防問睿睿:“是不是這樣?”小睿睿邊哭邊笑,回“對!我知道自己做錯了,但我不想說對不起。”面對這倔強的孩子,我說:“那等你想說對不起的時候,再來找我吧!”

  約莫10分鐘後,睿睿默默靠近我,“媽媽,我有件事情想說又不想說。”我故作輕鬆:“好,等你想說再來吧!”可是這小妞又回:“可是我覺得現在要說。”那你就說啊(崩潰貌)然後,這孩子就梨花帶淚地跟媽媽道歉了!

  道歉,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同理,不該只是禮貌或表面形式,與其拉着孩子趕緊道歉,不如當下好好分析來龍去脈,啓發孩子的換位思考與自省能力,再給他一段時間冷靜,此時的歉意纔會是真實且富有教育意義的!

  如果今天對象換成外人,必須馬上道歉的情況下,也得先把所有動作停下來,向孩子快速且專心敘述來龍去脈,告知對方的痛點,領着孩子道歉並關心自己造成的傷害,而不是草草丟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去除罪惡感與不當行爲了。

  我常說,小小的舉動會累積大大的能量,不管是善良還是霸道,小善小惡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聚集起來,影響我們的生活與發展,所以,若從教育上,我們能教好自己的孩子,一點一滴擴散到整個公園、整個社區、整個城市,那我們周遭的環境氛圍就會不一樣。

  下次碰到孩子做錯事,別忘了當下停止、分析來龍去脈、給孩子同理時間、等待反省後的道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