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拍是一種源於歐美國家的文化,

  最早是源於時尚雜誌的需求。

  如今,“街拍”活動正逐步成爲

  國內年輕人一項新的街頭文化活動。

  在北京三里屯、成都太古裏等地,

  總能看見一堆堆的長槍大炮,

  和一羣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

  但其實,小編想說,

  早在唐朝,我們就有街拍了好嗎。

  不信,請看下圖“唐代美女街拍合集”。

  這張圖本名《簪花仕女圖》,現在普遍認爲作者是唐代的周昉,畫中描繪了春夏之交唐代的幾位美人在庭院中散步閒逛的畫面。

  何爲仕女

  簪花仕女圖?這幅畫畫得難道都是丫鬟?

  胖友,請問你見過打扮得如此精緻的丫鬟嘛?

  此“仕女”非彼“侍女”。

  仕女畫是人物畫的一個分目,

  一般專指描繪封建社會貴族婦女和宮妃生活情趣的繪畫,這類題材漢代就有,唐朝時興盛一時。

  所以“仕女”指的是貴族婦女,

  看來,那時候的“街拍”還是有錢人的活動呀,

  看看畫中的貴婦們,衣着豔麗,動作悠閒,

  有拈花的,有捉蝴蝶的,還有遛狗賞鶴的。

  畫的真是十分生動自然,

  唐代貴族婦人豐碩肥美的精神氣韻躍然紙上。

  我們現在看這幅畫,

  卷首和卷尾的仕女都在回首顧盼寵物,

  首尾呼應,整幅畫收攏歸爲一個整體。

  但這幅畫最初可能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

  1972年,遼寧省博物館對館藏名畫進行大檢查時,

  發現《簪花仕女圖》的畫芯開裂嚴重,

  決定對它進行一次重裱修復。

  修補古畫

  在揭裱過程中,

  工作人員發現這幅畫竟是由

  三塊大小相近的畫絹拼接而成的,

  而且每段正好有兩個人物。

  所以有人推測這並不是一幅完整的橫卷,

  可能曾經是一組三幅各自獨立的屏風畫,

  後來被拼裝在一起,裱爲長卷的。

  所以,此畫最初可能不是一幅單純的繪畫作品,而是具有一定實用功能的裝飾品。

  屏風畫,《松竹図屏風》

  身世迷雲

  關於《簪花仕女圖》的作者及年代

  在學術界引起過很大的爭議

  爲什麼呢?因爲這幅畫上沒有留下作者的名字,連鈐印也很少,畫上最早的藏印爲“紹興”聯珠印,可知曾爲南宋紹興內府之物,但在南宋以前的流傳情況,卻未見於任何著錄,難以考證。

  南宋後期此圖由賈似道收藏,元明時期流傳收藏情況又不明瞭,直到清代初期,才見有樑清標的藏印。隨後,清代安岐在《墨緣匯觀》中認定此圖爲唐代周昉所作,乾隆時期修撰的《石渠寶笈》續編按照安岐的說法著錄了此圖。

  《石渠寶笈》局部

  所以現在對這幅畫,

  有學者認爲它就是唐代周昉的作品,

  (這其中又分爲中唐說、晚唐說)

  也有學者認爲它不是周昉的也不是唐代的,

  而是五代南唐時期的某位畫家所做。

  還有人認爲它是宋朝人所繪,

  可謂衆說紛紜,但至今沒有一個定論。

  周昉,《揮扇仕女圖》

  分享其中一個較爲有趣的說法,

  來自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傑,他認爲,

  《簪花仕女圖》是唐代周昉所繪的說法極有可能是後人附會的。

  他說,進入清朝後,

  “決定”《簪花仕女圖》作者是誰的問題,

  是由當時的宮廷畫院來完成的,

  畫院要聽誰的呢?

  自然是皇帝的!

  所以呢,按照“慣例”,

  畫院會按照皇帝的喜好來確定作品的作者。

  作爲仕女人物畫的傑出畫家,周昉“名聲在外”,自然順利“入圍”並摘得《簪花仕女圖》作者桂冠!好巧啊,正是乾隆時期修撰的《石渠寶笈》續編,按照這個說法著錄的這幅畫呢。

  貴婦的寂寞

  我們再回到畫面內容上來,

  乍一看上去這幅畫的貴婦們,

  都打扮華麗,雍容華貴,身體豐碩,

  一看就是日子過得美滋滋呀,

  但細細觀看她們的神態卻沒這麼簡單。

  仔細看她們一雙雙丹鳳眼,

  大都迷離恍惚,沒有深邃的目光,

  即使是拈花逗狗的仕女,

  也都沒有開心愉悅的神態,

  反而有點心不在焉的感覺,似乎在向我們展示古代貴族女子生活的寂寞與無聊。

  從古至今皆是如此,

  身份地位再尊貴服飾妝容再華貴,

  也彌補不了內心的空虛與寂寞。

  都說,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有人在《簪花仕女圖》裏看到了街拍姿勢集錦,

  也有人看到了身世疑雲......

  但在相關學者眼裏,這些名畫卻是一個沒有系統地被整理和復原過的紋樣寶庫。

  這個紋樣就選自《簪花仕女圖》中貴婦的長裙,紅色爲地,兩朵飽滿的牡丹花上下旋轉對稱構成團花, 象牙白暈色將團花限定在更大的團窠內。團窠呈散點分佈、四方連續。整體來看,花型華麗飽滿,配色典雅柔和,頗具晚唐風韻。

  周昉簪花仕女圖卷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此圖粗絹本,不設背景,以工筆重彩繪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鶴及辛夷花點綴其間。仕女皆體態豐腴,婀娜窈窕,或戲犬,或拈花,或捕蝶,或沉思,盡顯端莊典雅的貴族婦女形象。法式皆爲高聳雲髻,依次簪有牡丹、芍藥、荷花、繡球等折枝花及步搖。其臉龐圓潤,眉毛皆作蛾眉,中間飾有金花子。衣飾俱爲透體敞領的寬肥外衣,內着束至胸部的長裙,並皆佩披肩。1972年重新裝裱時發現此圖系後拼接而成,較明顯者爲左數第二人比例較小的仕女爲後嵌入,又白鶴與畫左小狗亦爲剪裁而來,有研究者據此認爲其原爲屏風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