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晶元提速度,中芯國際28nm產品成功上量,與三星還有多大差距?雖然中芯國際28nm產品成功上量,而且14nm製程的良率已經達到了95%,離預定在2019年實現量產再邁進了一大步。不過即使是量產了28nm,和三星和臺積電的差距還是很大的。但終究來說,中芯國際還是值得期待能更進一步,雖談不上很快能追上三星和臺積電的步伐,但相比於自己的縱向比較來說步子也算邁得不小了。

中芯國際目前在製造晶元的設備、技術等上面與三星還有很大差距,應該說差不多在三個世代左右。2018年28nm進行量產,14nm才剛測試上線良率達到95%,預計2019年才開始量產。而三星已經在2018年進行7nm製程的量產,三星已經規劃5nm、4nm、3nm的日程。中芯國際的28nm製程的營收佔比很小,只有幾個百分點。

中芯畢竟也是後來者,不管是設備、製造技術及專利等都與三星、臺積電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前是很難購買到先進設備的,直到2019年中芯國際向ASML訂購的一臺可生產7nm晶元的EUV光刻機纔能夠交付。即使交付也並不是馬上就能量產7nm晶元,還有相當長時間的製造技術的攻克,良率的提升纔行。而真到那時三星又已經在5nm或4nm上可能前進了一大步。

不過不管怎麼樣,中芯國際在進步,不管別人進步多快,自己也在最大限度的進步就行。在全球十大晶圓代工企業中,市場份額佔據了94%,可見壟斷地位是如何的高,而其中臺積電佔據了絕大部分份額達到了55.9%。在晶元製造企業中三星也是一個巨頭,為眾多晶元設計商生產晶元。可喜的是,在晶圓代工企業中中芯國際還位列十大代工企業裏,雖說追上臺積電三星可能有些太遙遠,但自己的提升也會為自己帶來眾多的訂單的。

更多分享及互動,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東風高揚】。


三星的技術還不是最先進的,最先進的是英特爾。

所謂的28nm技術是臺積電弄出來的,因為按照慣例,新一代晶體管的製程是上一代晶體管的0.7倍左右,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英特爾的製造工藝是65nm45nm32nm22nm14nm10nm這樣的,臺積電當年為了營銷目的,開發了原本適用於nand快閃記憶體的28nm製造工藝,實際上和英特爾的32nm是同一代產品。

32nm或者說28nm工藝,英特爾在2010年左右研發成功並實現大規模量產,而臺積電和三星則是在2011年實現了大規模量產。英特爾的22nm工藝在2011年底實現了量產。

從這裡看來,我們的差距很大。28nm距離目前三星的頂級工藝差了整整三代,這幾乎需要五年的時間去追趕。晶元製造工藝需要大量的資金,還需要技術的積累,顯然,我國並沒有這樣的技術積累。

我每天堅持講解,繼續講解來反饋粉絲朋友對我的支持,目前已經有很多粉絲都已經學會,近期都抓住了不少短線牛股。如果你也是操作短線的新股民,希望你發3分鐘看完,之前選的牛股很多,就比如:

我們來看上圖的亞太實業這隻股票,股價下跌至主力成本線時,本人發現此股股價不漲,主力資金卻是在不斷的流入,很明顯是主力在底部震倉吸籌,也在2號的這天果斷的發文講解,講過之後,到目前為已經連續的抓到4個漲停,很多的新手股民在看了本人的選股文章後,都是抓到了這46個點的收益。

當然這樣短線大漲的股票,通過這種選股方式選出來的也是非常多的,每一次講到,都有很多的新手股民抓到大漲的股票,再來看下一隻:

我們再來看海泰發展這隻股票,股價經過一輪上漲之後,再次下跌至主力成本線,本人通過一分鐘選股法發現此股有上漲的潛力,果斷的發文講解,很多的老粉絲朋友都是看了選股文章後,把握到了這三個漲停。

有朋友說,老師我才第一次看你的文章,這樣短線大漲的股票也沒有把握到,還有沒有這樣短線大漲的股票可以介入的,我們今天再次通過這種選股法選出一隻潛力股:

上圖這隻股票,和前面講到的亞太實業這隻股票在啟漲之前的走勢非常相似,同樣也是股價從高位快速下跌之後,在底部震蕩吸籌,主力資金也在持續的流入,目前是一個量價齊升的走勢,後市極有可能連板上漲,對這隻股票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與我交流學習。

我在定期跟蹤研究很久的幾隻類似亞太實業、海泰發展的股..票已經選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查...看 最後,如果手中有個..股..被套,不知道如何解..套,買..賣點把..握不好的朋友,都可以與我(微信:1035995465)取得..聯...系,我看到後,必當鼎力..相助!


感謝您的閱讀!

制約中芯的核心是EUV光刻機嗎?

當中芯28nm當時上量,被熱捧成趕英超臺!不久就能超越臺積電。但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當然,目前中芯已經突破了14nm的桎楛,而且正在研發7nm和10nm工藝。

在晶元製程方面,我們習慣把晶元製程工藝的第一梯隊給了三星,臺積電以及AMD等。第二梯隊給了英特爾。而中芯能否達到第二梯隊,看似還有點困難。

所以,我們就在問到底什麼制約了中芯的晶元製程工藝呢?到底是不是光刻機?我們中國自己研發的光刻機,似乎還沒有大的突破,現在基本上是向國外購置,而且價格相當昂貴,基本上上億美金。

在光刻機核心技術被禁的時候,當時40nm就比臺積電落後了3年,而現在臺積電已經在3nm方面進行著手了。所以,這個差距還在擴大。

而我們比較三星和臺積電,明顯臺積電比三星更好點,但是三星在今年5月份,就公佈了將向5nm,4nm和3nm工藝邁進,在7nm工藝上,採用的EUV極紫外光刻技術,基本上將三星7nm可以了量產,可想而知,對於中芯來說,這種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中芯的成就,能夠做到14 nm良品率達到98%,也非常不容易。而且超越預期,我們也相信中芯必定能更上一層。


三星的技術還不是最先進的,最先進的是英特爾。

所謂的28nm技術是臺積電弄出來的,因為按照慣例,新一代晶體管的製程是上一代晶體管的0.7倍左右,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英特爾的製造工藝是65nm45nm32nm22nm14nm10nm這樣的,臺積電當年為了營銷目的,開發了原本適用於nand快閃記憶體的28nm製造工藝,實際上和英特爾的32nm是同一代產品。

32nm或者說28nm工藝,英特爾在2010年左右研發成功並實現大規模量產,而臺積電和三星則是在2011年實現了大規模量產。英特爾的22nm工藝在2011年底實現了量產。

從這裡看來,我們的差距很大。28nm距離目前三星的頂級工藝差了整整三代,這幾乎需要五年的時間去追趕。晶元製造工藝需要大量的資金,還需要技術的積累,顯然,我國並沒有這樣的技術積累。


現在不用急了,7nm,啥的還能玩幾年,而且大部分晶元用不到這個規格,包括pc,CPU還有日子才能上來。現在可以慢慢打磨基礎紮實點,把14nm和10nm早點拿下,多搞幾個光刻機,28nm足夠大部分應用,例如內存,存儲晶元,各種輔助晶元等等。都不要太高的水平,這些量海了去了。足夠中芯國際活的滋潤了。14和10nm再拿下就穩了,7nm,5nm上量之前把14以下的市場佔有率提升,讓臺積電他們玩高端吧,中低端佔完了,他們也扛不住,上升難度大了,利潤不大。發展會慢很多。所以說起製程精度別急著追,把能做的,做紮實,把自己可以搞的精度之下的所有市場喫掉,別人跑的也會慢起來,你纔有機會。一味追求精度,忽視市場佔有率,忽視利潤,想發展起來不容易。


首先我們看到中芯國際在8日發布新一輪財報,其中有一條顯示公司表示已成功上量28納米技術產品組合,在2017年四季度收入佔比貢獻達到11.3%,較三季度的8.8%顯著提升。這也意味著國產化晶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那麼28nm產品成功上量意味著什麼?與此前的40nm工藝相比,以28nm工藝製造的處理器邏輯密度翻倍,速度提高20%至30%,功耗將降低30%至50%。而這意味著實現了中國內地製造核心晶元取得突破,開創了28納米先進位程手機晶元落地中國生產的新紀元。

再看看中國晶元具體發展狀況,這方面在臺灣或者韓國技術都比較先進,比如聯發科和臺積電,前者降低了安卓手機的價格門檻,而後者則是iPhone產業鏈上最重要的成員之一,而他們最重要的生存手段就是半導體晶元設計製造能力,而這或許也是臺灣科技最後的自尊。但是中國晶元業就寒磣多了,中國本土晶元行業的供給率尚不足10%,在一些高價值的晶元領域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那麼隨著中芯國際28nm產品成功上量,我們和諸如三星、聯發科、臺積電還有多大差距呢?其實臺積電、三星等將都開始研發或已經量產7nm工藝製程,尤其是在2017年開始,臺積電就進行7nm晶元的風險試產,2018年將正式量產。而三星也一樣,三星方面表示,有望在今年開始測試7納米FinFET工藝製程,目標是實現2018年年初能夠量產7納米工藝。

這說明中芯國際與當前最先進的晶元製造工藝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但是不得不說過呃逆半導體行業也在摸索中前進,比如突破3D NAND快閃記憶體,這方面主要是長江存儲科技在做,而在晶元製造工藝方面,國內比Intel、三星、TSMC落後的更多,這方面追趕還得看SMIC中芯國際。中芯國際據說在2018-2020年左右開始投產14nm工藝,那意味著7nm工藝至少也得在2020年之後了。


晶圓製造是目前晶元設計環節的中上游重要組成部分,因其所需的技術含量高,目前市場一直被臺積電、三星、Intel等國際巨頭壟斷。日前,中芯國際傳來了中國晶圓好消息——28nm晶元成功量產。

早在17年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就公開表示:中芯國際將在2018年下半年量產28nm HKC+工藝,2019年上半年開始試產14nm FinFET工藝,並藉此進入AI晶元領域。當時有不少人在網上嘲諷,好在中芯國際突破難關,不負眾望!

那麼隨著中芯國際28nm產品成功上量,我們和諸如三星、聯發科、臺積電還有多大差距呢?早在17年,聯發科、臺積電和三星都開始研發7nm工藝製程了。尤其是臺積電,最早開始了7nm晶元的風險試產。目前已經應用到麒麟980以及蘋果A12晶元上。但到目前為止,三星

的7nm晶元還沒有發布。

但是由於精度越高,技術要求也大幅度增加。這就意味著精度的升級速度越來越大,升級速度也會越來越慢。所以從表面上來看,28nm和7nm相差不大,但這中間至少相差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過程。這說明中芯國際與當前最先進的晶元製造工藝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如果覺得小編說的在理,請點贊轉發關注我哦!


首先肯定一個觀點,差距有,並且在五年左右的差距,目前手機旗艦機型的cpu已經達到7納米工藝,這個盡人皆知。

但是這是和三星有差距嗎?錯了!這是和整個西方發達國家的聯合體有差距!

就拿三星7納米工藝的cpu舉例子,cpu的架構源自原英國arm公司,目前屬於日本軟銀,製造晶元的光刻機採購於荷蘭AMSL公司,而荷蘭的這家公司是由三星,臺積電和inter公司三家聯合投資,光刻機的核心部件鏡頭採購於德國蔡司,連日本都生產不了如此精密的鏡片。咱們數一數,韓國,英國或日本,美國,臺灣,荷蘭和德國。一個小小,指甲蓋大小的晶元,居然需要六七個這個地球上科技,製造業最發達的國家及地區聯合投資,共享技術才能製造完成。並且上述這些還是最早發明晶元技術和參與研發的國家。

中國,一個發展中國家,七十年前擁有80%以上文盲,人均GDP排名聯合國倒數第二,總GDP落後於印度這麼個國家,在70年後,和整個西方發達國家合力完成的晶元帝國差距僅僅5年,可以了,知足吧!畢竟科研人員還在努力追趕,國家還在大力扶持!


28nm和最先進的7nm看起來差3到4代,其實對追趕者來說,就是差一兩代而已,但這中間的鴻溝是巨大的。

28nm除了發熱量巨大的CPU、GPU外,其他的晶元已經夠用了。

人家有了7nm即便你有10nm,也沒啥意義,人家需要低功耗的還是要用7nm的。

中芯28nm 成功了,下一步應該直接10或者7了。

5nm難度加大了,研發速度會慢下來的。

再往下就逐漸接近極限了,研發速度會更慢的。

可以說10年後中芯最多落後一代。不過利潤就差的多了。

20年後達到極限,沒有代差了,晶元加工業白菜價,中國一統江湖。


一個28nm,一個都已經進入了8nm,你說有多大差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