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至10日,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大會暨中非合作與人文交流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非政府部門代表、學術機構、智庫、社會知名人士及非洲駐華使節約350人出席大會。在中非合作與人文交流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與中非經貿合作、中非文明互鑑與人文交流、中非安全合作、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等四方面話題展開學術研討,爲中非加強戰略對接、打造更高水平的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建言獻策。

  近年來,中非經貿合作往來密切,中國連續9年成爲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在非洲的投資規模也迅速擴大。“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更是爲中非合作構建了新的框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漢佛萊·莫希表示,近年來,由於中非合作論壇(FOCAC)和中非智庫論壇(CATTF)等會議的舉辦,中非合作勢頭良好,中非社會交往也在逐步加深。“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僅有助於鞏固和補充現有的中非關係,還有助於更加全面地解決非洲的社會、經濟難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了一系列目標,涉及促進互聯互通、工業化、農業發展、融資和促進國際國內貿易。這一倡議的提出全面考慮到非洲所面臨的發展任務和挑戰,對於非洲國家而言,這是其在經濟社會進程中建立全球合作伙伴關係的千載難逢的機會。”漢佛萊·莫希說。

  馬裏巴馬科社會科學與管理大學副校長瑪施·薩瑪克表示,中國充分考慮到非洲的發展願景,將“一帶一路”倡議與非洲各國的發展計劃相對接,廣大非洲國家正從中受益。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倡議不只是加強商業和技術聯繫,還包含共建多種身份、文化和語言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符合中國尊重他國的政策理念和期盼“一帶一路”大家庭內部穩定與全球和平的願望,毫無疑問是非洲國家和所有發展中國家的財富,在提升“一帶一路”大家庭的整體社會地位和經濟活力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非洲大陸如何利用“一帶一路”倡議所提供的機會?塞拉利昂馬可尼大學副校長約瑟夫·阿里梅表示,非洲大陸有自己的優勢,如人口紅利、資源豐富等,必須着力提升非洲大陸的工業化水平,通過向中國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經濟多元化,在農業、旅遊業、漁業和製造業等領域創造更多的經濟增長點。

  中非拓展經貿合作離不開金融的支撐,金融合作對於“一帶一路”建設和非洲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認爲,近幾年,中非金融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合作層次不斷提高,合作成效不斷凸顯,有必要通過建立中非金融合作機制、優化中資銀行在非洲的佈局、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強政策金融與商業金融的合作、推進人民幣在非洲的跨境使用、加強金融方面的交流與溝通、助力非洲本土金融業發展等途徑,持續深化和拓展中非金融合作,爲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人文交流合作也是拓展中非關係的重要內容。多位專家學者表示,要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夯實中非合作的民意基礎。南非人文科學研究理事會首席執行官蘇迪恩表示,非洲各族人民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而要想傳遞文明的火炬,必須通過與世界其他文明的彼此合作和相互學習。希望中非加強人文交流來推進共同進步,使文明的火種世代延續下去。

  突尼斯高等語言學院主任哈德利認爲,大學之間的文化交流活動將是促進兩國政治、經濟關係發展以及增進兩國人民文化交流的關鍵點和核心內容之一。建議在中非的教育機構中開展大量的雙邊文化交流活動和跨文化研究合作,以便描繪出各自國家和民族的真實圖像,爲減少兩國交流之間誤解作出更多的貢獻。毛里求斯大學副校長聖吉夫·索比認爲,中非應該加強人才的培養和交流,爲“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做好人才儲備。

  (經濟日報 記者:周明陽 仇莉娜 責編:渠麗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