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投資 不再被忽悠(四)

過了個周末,沒有更新,今天給大家繼續講解期權相關知識,按上篇結束時提到的 今天開始給大家介紹簡單的期權投資策略(會從看漲期權開始 再到看跌期權 的買賣方式和組合),由簡入難。

看漲期權策略:

先講賣出備兌的情況(備兌就是你有股票持倉還要賣出看漲,這樣如果被指派你可以直接拿持倉股票進行交割)

例如 你48塊錢持倉了100股,然後50行權價賣出1手合約,得到300usd,哪等股價上漲到50塊時你就獲得了500的盈利,下跌到45塊時就是盈虧平衡。(這裡的情況是你賣了備兌獲得3點 等股票上漲到50時你48的持倉可以賺2點所以是500的獲利

這種方式有個盈虧平衡點-賣出看漲獲得的錢抵消掉股價下跌的損失 就是盈虧平衡點,如果股價沒有變化 哪盈利就是賣出看漲期權的收入,只要股價等於或高於行權價 就能獲得最大盈利。

事實上只有一種情況只持有股票的收益會比賣出看漲期權要好 那就是股價大幅上漲,所以如果判斷短期內股價波動不大,賣出看漲期權要比正常持有股票更有吸引力。(我有了一個想法 愛奇藝?)

什麼是保守型的賣出備兌?

真正的保守型賣出備兌 指的是總頭寸是保守的 風險更小 而盈利的可能性更高

示例:xyz的普通股股價是45 7月40看漲期權的售價是8,一手xyz7月40賣出備兌需要 3700usd(4500-800),該筆賣出備兌的最大潛在盈利是300.因此這筆頭寸的潛在收益率是300/3700=0.08 8% 年化在10%。這樣該賣出者年化收益10%的頭寸和8點的價格下行風險保護。除非xyz的股價跌幅超過8點,這個總頭寸都是一個不會虧損的投資。即使xyz不是一個保守型的股票 賣出這個期權的行動也會讓這個總頭寸變成一個保守型頭寸。

計算投資收益:

在建立頭寸之前,有三個關於賣出備兌的基本因素需要計算:

1.行權收益,就是在股票交割的情況下賣出者會得到的投資收益。

2.計算無變化時收益,即 期權到期時標的股票股價不變時的收益。

3.下行盈虧平衡點,得到這個平衡點就可以計算出賣出看漲期權中所得到的下行保護比率。

舉個例子來說明:

先按43買入500股xyz的股票,然後按3賣出5手xyz7月45看漲期權

1.行權時的收益:我們要先計算出凈投資(買入股票的錢-賣出期權得到的錢)21500-1500=20000,然後再算出行權時賣出股票的收入22500,這樣行權時的凈盈利就是2500,2500/20000=12.5% 收益率。

2.靜止收益:21500-20000=1500,1500/20000=7.5% 收益率

一般靜止營收情況下,持有者是不會賣出股票的 他會再賣出另一手看漲期權

3.下行盈虧平衡點:用到期時股票的總成本 20000 除以股票數量500 得到盈虧平衡價格:40

接下來我們計算出下行保護百分比:用初始價格-盈虧平衡價格/初始價格(43-40 3/43)=6.9%。最後你需要將下行保護股票的波動率也進行比較,因為只知道下行保護而不考慮波動率 是有問題的。

使用保證金賬戶可以提高收益率 因為凈投資會更小(凈股票成本可以乘以保證金比率50% 所需本金就是之前的一半)

關於保證金賣出備兌還有一點需要指出 那就是經紀公司只會給你0.5倍的行權價數量的資金,比如 20買入一隻股票 賣出一隻10元的實值看漲期權,從而進行免費交易,但是這種情況下 經濟公司只能給你5

賣出備兌指令的執行:

是先買股票 還是先賣出備兌?都會有風險

選擇賣出備兌頭寸:

在選擇賣出那個期權時 不能僅考慮收益 股票的波動率越大 收益越高 但下行風險也越大。

如何進行預計收益:

如果要對收益為衡量標準時就要使用年化股價不變策略,不必考慮股票價格的變化,只有在股價不變收益每個月至少為1%時才考慮進行賣出備兌,也就是說 3個月期的賣出備兌要能提供3%的股價不變收益,6個月6%

下行保護的範圍:通常所用的數字標準是10%的保護

策略的重要性:如何選擇賣出備兌的期權?

每天利用計算機對下面的類別同時進行排序,一個名單在固定最小下行保護水平(10%)的情況下 對年華收益進行排序,另一個在固定股價不變收益(12%)的情況下,對下行保護百分比進行排序。(根據篩選的結果再對條件進行微調)

實值備兌所追求的是提供更高的下行保護,虛值備兌可以獲得更高的潛在收益但要接受更大的下行風險

只要不預期股票會下跌 就可以建立一個賣出備兌頭寸,進一步講如果對一隻股票是看空的 就不應該對這隻股票賣出備兌頭寸

賣出備兌所要達到的效果:為某個波動較小的投資組合增加收益 提供保護 降低組合波動率。

在賣出備兌中對收益和保護分散化(虛值更賺錢但缺少下行保護,實值更多的保護但收益少,分散化就是解決這個難題)

方法很簡單 就是就你持倉的股票數量進行一分為二 一半買實值 一半買虛值,這樣行權收益和 下行保護就都平均了

其他分散化的方法:如果你持有某隻股票大量頭寸時 那就需要賣出不同存續期的期權,比如1/3的短期看漲期權 1/3的中期 1/3的長期,這樣首先你不需要在同一時間對頭寸做調整 比如行權,此外你也不必局限於到期時的期權權利金水平,比如賣出全部9個月的看漲期權,哪如果在到期時想要賣出更多的看漲期權但權利金水平剛好較低。這樣即使出現糟糕情況 那也只有1/3的頭寸權利金較低,然後在接下來3個月里權利金還有機會上漲。

後續行動:分為三類

1.如果股價下跌採取的保護性行動

使用向下挪倉

舉例說明:按51買入xyz 按6賣出1月50看漲期權,這樣最大潛在盈利是5點 下行保護6點,到期日時在45之上都可以得到保護,這時股價下跌到45,於是1月50的看漲期權現在賣1 1月45的期權賣4,這時投資者可以按1買回1月50的看漲期權 再按4賣出45的看漲期權,這樣就又增加了3點的下行保護,他的盈虧平衡點就變成了42.

如果是一個波動率中等 價格較高的股票建立實值賣出備兌 賣出者很少面臨鎖定虧損的局面,股價較高 期權的行權價間距 就越小,賣出者可以迅速地賣出行權價較低的新期權,相反如果股價低 波動率也低的話 那麼一旦股價下跌,備兌賣出者就會有嚴重的麻煩。

2.如果股價上漲採取的進攻性行動

向上娜倉

舉例說明:按50買入xyz 按6賣出6個月的50 看漲,潛在盈利是6 如果到期時股價高於50 就能獲得6點的盈利。下行虧損平衡點是44.這時股票上漲到60,7月50可能會賣11點,7月60會賣7點,這時買回7月50 再賣出7月60,這樣到期時股價高於60 他的盈利就是12點。(但是這麼做又一個缺點 那就是盈虧平衡點從44 變成了48 如果股價跌回去的話 賣出者可能遭受潛在的虧損)在向上挪倉時挪到較遠的月份常常是有利的 這會減少所需的支出。

這裡有一個常見的錯誤:如果投資者不想讓自己的股票被指派行權,那他就會向上挪倉,但是由於股價上升所以挪倉所需要的費用一般也較高。這時他會支付大額的資金買回看漲期權 但是這樣會讓他持有的股票暴露於下跌的風險,要避免這類後果的辦法就是讓股票在某一點上被指派行權,然後使用得到的資金建立新頭寸。如果做不到這些那也要在股票特別有力的上漲之後兌策略過度的改動。

3.如果實值看漲期權到期而採取的避免被指派行動

局部抽身策略:如果臨近指派,但又不想將股票賣出,哪可以先花錢回補期權,然後再賣出和回補價格一樣的股票,這個大部分的股票頭寸就可以保住了。

直接向前挪倉

避免無備兌頭寸:這裡有個保證金規則:如果你在同一天賣出另一個看漲期權,就算之前賣出的期權是無價值到期,哪再賣出的那個期權會被看作是無備兌的,因此需要提供質押,如果你想要繼續賣出看漲期權哪就需要在到期日(第三周的星期五 過後的星期一)

此時賣出者在挪倉方面已經想盡了辦法,剩下的就是讓股票被指派,然後用現金就另一隻股票建立新的備兌看漲期權,這個新的頭寸可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收益和更合理的下行保護

如果符合下列兩個條件 那就讓股票被行權是一個聰明的策略

1.向前挪倉只能提供有限的收益

2.線上挪倉會提高盈虧平衡點,失去下跌的保護

什麼是增額收益的概念(收入挪倉)?

增額收益策略的基本方法是:一開始只賣出全部股票中的一部分看漲期權,然後如果股價上漲到更高一級別時 回補,然後再增加備兌數量向上挪倉,最後當股票價格達到了目標價格時,股票被全部指派行權,投資者以目標價賣出了所有的股票,同時還獲得了所有期權交易中的總收入

舉例:xyz的股價是60 持有1000股 目標價格時80 先按7賣出3手最遠期的60看漲期權,如果xyz的股價在一個月內漲到了70,就把3手回補,同時再賣出5手10月的70看漲期權,再等股價上漲到80,繼續把這5手買回去,把全部的頭寸都賣出80的看漲期權,最後股價保持在80以上,指派行權,1000股以80的價格賣掉,同時還有一路挪倉的收入。

好了今天的關於備兌的賣出情況 介紹到這裡,會有點長 因為我希望從理論到舉例 再到後續行動都給大家整體介紹一下,我希望你可以一次把它們看完,因為這裡的知識對於後面的其他內容非常重要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