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工信部下屬單位賽迪研究院發佈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指數(簡稱:灣創100,代碼:980001)和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指數(簡稱:大灣區綜指,代碼:980003)。

  據介紹,“灣創100”是粵港澳大灣區指數系列的核心旗艦指數,研發單位根據對灣區上市公司創新能力的評價結果,綜合考察上市公司的市值規模、行業代表性、行業覆蓋面等因素,精選出100家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作爲指數樣本股,包括A股65只(深市50只,滬市15只)、港股35只。其中信息技術類企業股共有38只,權重佔25%,凸現灣區的產業特色。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19年3月底,在內地上市和屬於港股通標的的灣區企業共計750餘家,總市值近27萬億元人民幣,其中51家企業市值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灣區上市公司呈現整體實力雄厚、新興產業突出、產業體系完備、集羣優勢明顯等特徵。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加速崛起!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面推開、全面深化新階段。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規劃綱要》中明確了香港、深圳、廣州、澳門四大中心城市作爲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來源:國務院、中商產業研究院

  根據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定位也各不相同。具體提到,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臺。廣州、深圳、香港、澳門作爲粵港澳大灣區中重要的城市,產業經濟發展各具優勢,不論是金融、貿易、科創、旅遊等多方面共同推進大灣區發展。

  一、香港產業經濟分析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粵港澳三地地理位置相近而各有優勢,香港作爲全球金融中心,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1)產業結構

  在粵港澳大灣區整體中,港澳地區發揮着促進向外發展、加強對內融合的作用。其中,香港作爲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成爲對外開放渠道,擔任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等角色。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也是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香港政府一直積極推動經濟發展,以保持香港的競爭優勢。香港的四個傳統主要行業,包括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和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可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創造就業,是香港經濟動力的所在。

  據數據顯示,2017年金融服務行業增加價值爲4844億港元;旅遊行業增加價值爲1144億港元;貿易及物流行業增加價值爲5490億港元;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行業增加價值爲3123億港元。2016年,上述四個主要行業累計增加價值達14600億港元。

  注:上圖爲2017年數據

  數據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香港四大主要行業蓬勃發展,業內就業人口將近中就業人數超40%。2017年,上述四大主要行業就業人數爲178.05萬人。

  數據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發展前景

  香港是全球重要金融中心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重要性凸顯。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目標包括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推動專業服務和創新及科技事業發展,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快速發展中,產業集中、結構優化、多地加強交流與合作,未來在全球經濟舞臺上將越來越突出及重要。香港作爲其中重要的一方,有着自己的獨特優勢,同時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發展工作,迎來更多利好的發展機遇,前景一片明朗。

  二、深圳產業經濟分析

  深圳是一座因創新而生的城市。發行新中國第一支股票、敲響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深圳從特區創立之初率先衝破舊觀念,傳播新思想,以一個又一個“第一”爲中國改革發展創新探路。當前面臨轉型發展期,深圳出臺經濟特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條例、推進創新“十大行動計劃”,再一次憑藉創新實現華麗轉身,成爲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創新發展的急先鋒,成爲人們心目中的“創客之都”、“創新之城”。

  (1)產業結構

  粵港澳大灣區一般分爲灣區西岸、東岸以及港澳地區。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東岸主要爲知識密集型產業帶,以新興產業+高科技爲主,其中包括互聯網、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等。沿海則爲生態保護型產業帶,包括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圳的產業結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深圳的產業結構凸顯“三個爲主”:經濟增量以新興產業爲主,新興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40.9%;工業以先進製造業爲主,先進製造業佔工業比重超過70%;三產以現代服務業爲主,服務業佔GDP比重60.5%,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提高至70%以上。

  其中,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爲文化創意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業;四大支柱產業強而有力的發展助力深圳經濟增長,同時新興產業也在穩步發展中。據統計數據顯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互聯網產業、新材料產業以及生物產業在內的新興產業增加值保持增長趨勢。其中,從2012年的3878.22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7847.72億元,漲幅達102.4%。

  數據來源:深圳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除了四大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外,未來產業也是十分重要的領域。未來,深圳的產業結構將更多樣化,在支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共同發展下穩步發展。

  三、廣州產業經濟分析

  廣州市"毗鄰港澳,華僑衆多",是全國最大的僑鄉都市。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熱心支持和參與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發揮橋樑和媒介作用,爲廣州開拓國際市場、發展對外貿易,推進與世界各地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作出積極貢獻。同時,也爲廣州市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從地理區位和與內地的緊密聯繫功能來看,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最核心的城市,是大灣區聯繫內地、輻射內地最佳橋樑和紐帶。

  (1)產業結構

  廣州產業經濟包括工業、商貿流通和服務業、金融業、農業、交通運輸與郵政業、信息業、建築和房地產業以及對外經濟貿易。

  數據來源:廣州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此外,廣東與香港將在廣州南沙自貿區建立“粵港深度合作區”,產業發展將緊緊圍繞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國際教育培訓、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商貿服務、休閒旅遊及健康服務、航運物流服務、資訊科技等八大產業。

  四、澳門產業經濟分析

  2016年,澳門特區政府頒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提出“研究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攜手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經濟區域”。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潛力無限。

  港澳地區在大灣區中起到促進向外發展、加強對內融合的作用。其中,澳門積極發展旅遊休閒服務業、博彩旅遊,同時也擔任葡語國家交流平臺中心的角色。

  此外,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發展規劃》而言,澳門特區初步計劃圍繞兩大角色、三個定位、八項重點開展工作,並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可期

  總的來說,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快速發展中,產業集中、結構優化、多地加強交流與合作,在全球經濟舞臺上將越來越突出及重要。而此次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未來,四大中心城市作爲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廣闊。

  —END—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