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種成功都能夠仿效,不是每種成功都值得仿效。

  ——遇言姐

  4月3日,號稱國內“網紅電商第一股”的如涵,在納斯達克上市,總髮行規模爲1.25億美元

  持股15%的網紅張大奕小姐上市敲鐘,就在10年之前,張大奕還只是拍一隻廣告2000元的平面模特

  網紅張大奕擔任聯合創始人的如涵控股,已經是第二次衝擊資本市場

  之前,如涵曾在2016年登陸新三板,16個月後宣佈終止掛牌。

  自國內退市的如涵,捲土重來進軍納斯達克,然而美國之行同樣遇冷。

  IPO發行價12.5美元,開盤宣告破發,至當日收盤時市值縮水了37%,可謂難看之極。

  寫文時遇言姐看了一下今天的股市,眼下如涵的價錢是8.51,離12.5美元的發行價仍有一大截距離。

  如涵的創始人馮敏是一位80後,被譽爲“網紅電商孵化第一人”

  對於網紅第一股遭打臉,網紅王思聰發微點評:

  如涵的2大問題在於:

  1:企業連年虧損

  2:模式不可複製。

  如涵簽有113位網紅,但除了張大奕外,其餘皆未孵化成功。隨着營銷成本走高,網紅公司非但無法批量生產張大奕,就連現在的張大奕,也不像曾經那樣可以輕鬆帶貨了

  雖然如涵遇冷,但持股15%的張大奕仍然擁有近6億元的身價

  此外,她還可分得如涵淨利潤的49%。

  2009年,作爲模特的張大奕在《米娜》、《昕薇》等雜誌的內頁出現。

  這個導遊專業畢業,卻沒考到導遊證的姑娘,有着近30萬的微博粉絲,拍一支廣告大約能有2000元的收入

  畢竟,在能力範圍內,沒有哪一項工作可以比模特更容易賺錢。

  她說。

  2014年,網紅張大奕和電商馮敏,一個想要變現,一個想要流量,兩人一拍即合開了第一家淘寶網紅店——吾歡喜的衣櫥

  馮敏負責供應鏈,張大奕負責營銷。

  這個模式被稱爲:“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

  打開網絡,幾乎全都是揭發網紅產品質量低劣的爆料。那麼,又是誰在購買呢?高中生嗎?

  那時,網紅電商剛剛興起,踩在風口上一路飆升。

  張大奕的微博粉絲和淘寶粉絲均過千萬

  僅僅用了一年,張大奕的網店就創出了單店上億的年銷售額

  2015年雙十一,張大奕的網店躋身淘寶女裝TOP商家

  2016年雙十一,張大奕的網店成爲淘寶第一家銷量破億的女裝類店鋪

  2018年雙十一,張大奕的網店銷量破億,只用了28分鐘

  眼下,張大奕已裂變至四家淘寶店,合計將達近10億成交額。

  難怪有媒體宣稱,張大奕比一線明星還能賺錢

  阿里巴巴2017年發佈的《網紅互聯網消費影響力榜單》中,張大奕排名第二,僅次於王思聰的前女友雪梨

  親歷網紅張大奕的帶貨能力,馮敏意圖批量複製這一模式。

  他將公司從之前的網紅+供應鏈”轉變爲“網紅+網紅孵化+供應鏈”

  然而這一次,成功沒有如期而至。

  在張大奕賺得盆滿鉢滿之時,其母公司如涵卻是泥潭深陷。

  營銷費用和網紅抽成,讓如涵在盈利這件事上非常喫力。

  如涵開始大量孵化網紅的兩年中,不僅持續虧損,並且逐年擴大。

  招股書顯示,如涵2017財年的淨虧損4010萬元,2018財年淨虧損9000元,2019財年前三財季的淨虧損5750萬元

  至少從賬面上來看,眼下如涵的盈利還不夠孵化網紅的開銷。

  這也是王思聰所質問的:既然要投入1.5億的營銷費用,那麼網紅KOL的意義又在哪裏?”

  此外,微博的紅利期已是明日黃花。

  抖音等新型社交平臺興起,行業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如涵老闆馮敏的太太陳思佳也是一名網紅(莉貝琳)

  除了母公司如涵的營銷模式難以爲繼,張大奕本人也是備受爭議,風評不佳。

  網紅店的模式是仿製大牌,廉價販賣

  服裝沒有版權,抄襲不被追究,但“一比一定製”這句術語又是個什麼鬼?

  把山寨吹成是定製,還能不能要點臉了?

  這樣的公司居然也能上市。

  2016年,張大奕號稱自制口紅上市。廣告卻是盜取他人試色Armani的貼圖

  遇言姐說,身爲一家擬上市公司,卻連產品照片都要靠盜圖,這樣的企業如何讓人信任?

  簡直就是個笑話。

  2017年,張大奕被原創者指出設計抄襲時,大言不慚地反擊:

  “你申請專利了 ?版權婊又來了!”

  流氓作風一瀉千里。

  同年,本末測評吐槽張大奕售賣的服裝粗糙廉價,說明不實,只配丟進垃圾桶

  稍後,本末測評的微博被關閉。

  事實上,本末測評曝光過的網紅店不止張大奕一家,還包括雪梨、大金 、林珊珊、滕雨佳

  結論是沒有一家的產品是合格的, 是大媽們擺在鋼絲牀上賣的貨色

  去年,張大奕稱自己在LVMH化妝品研發中心待了一整天,學習到了許多行業祕密。

  轉過頭來人家就開始“打板”(術語叫“概念來源”)雅詩蘭黛的粉底液,“打板”CPB的脣彩,“打板”CPB的洗面奶

  正可謂:萬物皆可打板,史詩級的搞笑

  你說你打板件衣服也就算了,居然還要打板護膚/化妝品,真當人家的研發團隊都是喫乾飯的?

  你這麼厲害怎麼不去打板人民幣呢?

  被網友diss後,張大奕發文挽尊:“Olay也自稱平價SK-II,我爲什麼就不能打版cpb?

  遇言姐說,玉蘭油和SK-II同屬寶潔旗下,技術共享,你的“打板”神技又是從哪來的

  LVMH一日遊時人家教給你的?

  如涵融資之時,阿里巴巴和賽富基金各持有約8%的股權。

  對此,遇言姐也是不解,爲何兩家盛名在外的機構會投資這樣一家很low的公司。

  張大奕自產自銷的紀錄片《網紅》,爲阿里巴巴橙色天空製作

  馮敏曾稱,如涵的價值觀是“讓有才的人更有財”,招致網友嘲笑:張大奕有什麼才啊?

  遇言姐最反感的是網紅營銷的欺騙性

  動輒說自主設計,可事實上,網紅本人肯定沒有服裝設計能力,團隊請不起也無意請專業設計師。

  他們不過是店鋪的代言人,背後有一整個團隊在操作。

  有知乎用戶爆料,某張姓網紅用Maxmara大衣圖稿訂製山寨,成本450塊的呢大衣賣3499,號稱100%山羊絨

  這是赤果果的欺詐啊。

  反過頭來說張大奕。

  很多女孩子渴望成爲一名像張大奕一樣穿穿新衣、拍拍照片就賺得風生水起的網紅。

  然而,張大奕的成功有着極大的偶然性,複製的可能很小。

  作爲剛好蹲在風口被吹起來的那一隻,如涵自己投入重金都造不出來第二個張大奕呢。

  網紅的紅利期過去,產品質量、後續服務、品牌價值等等問題暴露出來,如涵的結局不難預料。

  可以說,沒有什麼觀察、借鑑的意義。

  眼下,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在納斯達克遭遇打臉, 揭示出一個成熟市場對網紅模式的不信任

  雖然在曾經扶搖直上的風口中,網紅和推手大賺四方,但遇言姐要說的是:

  不是每種成功都能夠仿效,不是每種成功都值得仿效。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作者:席越(遇言姐),“遇言不止”創始人。更多能量視頻及好文,敬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遇言不止”(微信搜索:Yuyantalks),這裏是精英男女聚集地,讓我們用真實的故事和視頻,伴你勇往直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