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那一天,上海市民親眼目睹了眼前這樣的一幕!一個鐵皮製作的龐然大物冒着濃煙發出巨大的轟鳴聲,緩緩地駛進了上海市區,當時市民們驚得是目瞪口呆,這個龐然大物我們現在知道它叫火車,而他所行進的路線便是由英國人修建的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這幅畫就是吳淞鐵路通車時候的宣傳畫,距今已經有將近140年的歷史了,它的原作由著名。俱佳應收藏!從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火車站是西洋風格,有鐘樓,有售票處,還有柵欄隔,離開了候車區域,化上還標明瞭火車時刻表,由英國人建造的鐵路系統已經非常成熟,爲了吸引市民乘坐火車,話中還將火車和馬車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讓人看完之後不由得想坐上火車去試一試。這張照片記錄了吳淞鐵路通車後的盛況,好奇的紛紛前來圍觀這個龐然導醫。然而這條鐵路卻讓大清朝停經,鑿我山川壞我田廬,我風水佔我商林生計。於是朝廷用285000兩銀子從英國人手裏贖回了吳淞節目。隨後盡拆毀了。就在大清國拒絕了鐵路的時候,有一箇中國人選擇了鐵路,就是詹天佑,詹天佑被稱爲中國鐵路之父,他主持修建了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彼時的詹天佑只有15歲,在絕大多數國人都還沒有開化的時候,15歲的詹天佑怎麼會選擇鐵路!故事還要從詹天佑11歲那年說起。

  1871年的夏天,曾國藩、李鴻章聯名向同治皇帝呈上奏摺,奏請朝廷派遣幼童到美國留學,學滿15年後回國報效朝廷,漸狂上逐步自強的夙願。這份奏摺在當時被稱作中華創始之舉,古今未有之事。一個月後這個建議被清政府採納了,按照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建議,每年只有30個公費留學的名額。這個事情如果放在今天,我想報名處肯定是人滿爲患,家長們擠破了腦袋,也要爲孩子爭取一個這樣的名額。然而在當年人們卻信奉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誰都不想背井離鄉去一個毫無所知的國家,招生官們也不得不到農村去做宣傳,然而一些愚昧無知的人卻到處散播流言,稱西方是一個蠻夷之地,那些野蠻人會把他們的孩子活活地剝皮當怪物來展覽賺錢!就這樣原本報名的家庭又趕緊的撤銷了。在招生困難的情況下,招生官員們把眼光投向了毗鄰澳門風氣早開的廣東,首批30名歐美幼童竟有25名都來自廣東,這其中就包括當時年11歲的詹天佑,詹天佑的父親詹新紅能夠識文斷字,以代寫書信刻印章爲生,開明的詹新紅聽從了朋友的勸說,決定讓正在上私塾的詹天佑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這決定改變了詹天佑一生的軌跡。留洋讀書,路途遙遠,前途未卜,在第一批留洋的溝通當中竟然沒有一個是官宦人家的孩子,出國之前,每一個孩子的家長都要簽訂一份具結書,有點像今天所說的生死狀!具結書上面有這樣一段內容,自由、情願送赴旁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可以想象,詹新紅當年一定是雙手顫抖着寫下了這份具結書。12歲的詹天佑和其他29名兒童一起前往美國進京。這些背後拖着一根大長辮子的中國少年讓美國人好奇不已,而美國的一切也讓這些少年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詹天佑從未見過高樓大廈,自來水電梯,而最讓他目瞪口呆的就是活生生天!一行人從舊金山乘坐火車要去的城市,在3000公里外,但火車只用了六天,因爲他們完成了橫跨美洲的旅行。這條橫跨美國東西的大動脈,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幹線。當時的他們不知道這條鐵路主要是靠中國勞工建造的,有人統計每三英里的鐵軌下就埋了五個化工的屍體,然而在這條鐵路的竣工典禮上卻沒有邀請一箇中國人,就在詹天佑一行人對火車充滿了好奇的同時,英國人將鐵路技術帶到了中國。

  1872年10月同治皇帝大婚,英國公使打算專門在北京城外修一條鐵路,作爲同治皇帝的大婚賀禮,然而皇帝拒絕了。就在這一年,全世界興起了修建鐵路的熱潮,然而此時的中國卻沒有一寸鐵路,在皇帝看來,洋人極力推行鐵路必然居心叵測,居住在深宮裏的皇帝沒有能夠感覺到差距,詹天佑在美國卻切身體會到了。1876年美國費城舉辦了歷史上第一屆世界博覽會,37個國家應邀前來參展,這其中還包括了大清帝。正是這一次博覽會給詹天佑的內心帶來了巨大的震撼。而巨大的蒸汽機就是費城博覽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他爲所有的展品提供動力,是當時最尖端的科技,所有人走過它的身邊都不盡停下腳步,發出讚歎,在它的附近,它有一輛小火車在軌道上緩慢的行駛,供人們觀賞,然而在中國的展館卻只有絲綢瓷器字畫和刺繡,這種強烈的對比,讓年少的詹天佑明白,要想推動中國的進步,他必須去學習最尖端的技術!中學畢業後,詹天佑考進了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他特地選學了鐵路專業。詹天佑成爲了中國首位受到嚴格系統教育的鐵路工程師。就在詹天佑選擇鐵路的這一年,清政府卻下旨拆除了中國第一條運營鐵路吳淞鐵路。在耶魯大學期間,詹天佑多次獲得了第一名的獎學金。

  1881年畢業後,他原本準備再學習三年,然而清政府卻突然下旨所有的留學人員必須立刻放下一切學業,馬上回國。這一消息讓所有人大爲震驚,清政府連續四年已經向美國送去了120多名留學生,這些留學生的學業都十分優秀,爲什麼要在他們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就急召回國。就在一年前,大清派出了新任留學監督五子登來到美國,他驚奇地發現,這些大清帝國的學子見到他,居然不行跪拜之禮,當他發現這些孩子竟然都望着他的臉,而且對他說的話並不是那麼唯唯諾諾時,他簡直是有些震驚了。他認爲這些穿着西式服裝的孩子們已經變得有失體統。五子登不斷的在奏摺裏邊指責這些孩子,於是清政府向全體美國教師發出了一份公告!在公告中,清政府明確表示,希望美國教師不要教中國學生學習美國地理,不要教他們彈鋼琴,更不要讓他們學寫英文詩歌,在這種高壓政策下,詹天佑的同學榮奎公然宣佈加入基督教,並且剪去了辮子,在被遣返回國的時候,他又再次的逃跑,宣稱要和留學事務羣斷絕關係,這一舉動改變了所有留學生的位置,五子登再次向清政府呈上奏摺,稱這些留學生腹少儒書,德行爲奸,如果讓他們久居美國,必然全部喪失愛國之心,他日即使能夠學成歸國,不僅於國家無益,而且還會有害於社會,從爲國家謀幸福角度來考慮,必須儘快將留學事務局解散,將學生撤回,早一日施行國家早一日之福!時任耶魯大學校長波特聯合其他著名院校的校長寫了一封聯名的信給清政府,在信中這些校長們全都肯定了中國留學生的優異表現,希望他們能夠完成學業再回去,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兩個女兒都和中國留學生是同學,因此他對這些中國孩子有着特別的情感,他甚至準備到美國總統那個地方去求情,然而這一切都沒有能夠扭轉清政府的決定。1881年秋天,全部留學生都回到了中國。此時除了詹天佑和另外一留學生拿到了畢業證,其他近百位學生,有的已經特死他鄉,有的早就被提前遣返回國,更多的都還沒有畢業。

  1881年的上海碼頭已經是深秋,20歲的詹天佑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中國,然而沒有他幻想當中熱烈歡迎的人羣,沒有熟悉的人潮和溫暖的手臂,迎接他們的是上海道臺派來的一夥水兵和一列獨輪車隊,他們幾乎是被押着離開碼頭。這些留洋歸來的學生,他們被關進了一座書院,整整一個星期,被認爲是有害於社會和無益於國家之人。就在詹天佑回國的同一年,李鴻章默許了由英國人修建唐胥鐵路,然而就在鐵路開始運營後,有官員卻稱火車汽笛的轟鳴聲驚擾了鐵路附近皇陵裏的列祖列宗,於是就出現了照片上這舉世罕見的一幕,用馬拉着火車的車廂跑!當時的中國再次的拒絕了鐵路的發展,詹天佑一回國就失業了。1881年,專門學習建造鐵路的詹天佑,被派往福建船政學堂學習海軍輪船駕駛,當時詹天佑作爲中國唯一一個掌握現代火車技術的工程師,全然沒人理會。後來詹天佑又到廣東博學館當外文教師,到廣東沿海修築炮臺。深知中國和西方差距的詹天佑知道,中西再戰中國必敗,不幸的是這一天真的到來了。1884年正在福州船政局當教員的詹天佑親歷了馬尾海戰,法國艦隊發動突然襲擊,瞬間摧毀了毫無防備的福建水師。有四位當年和他一起留學美國的同學在這樣一場海戰當中捐軀了。隨後清政府簽下了喪權辱國的條約,摯友離世,國權淪喪,詹天佑空有滿腔的抱負,卻無用武之地,他又該何去何從了?

  壟斷鐵路受控回國七年,詹天佑終於盼來自主修建的機會。馬尾海戰之後,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在這樣的環境下,醇親王奕軒向慈禧提出,正是由於缺少鐵路運兵物資運輸不暢,才導致了戰敗,於是慈禧終於同意修建鐵路。1888年3月,詹天佑被招入天津的中國鐵路公司,回國七年,詹天佑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然而,當詹天佑開始工作後,卻發現事情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樣,鐵路公司雖然是李鴻章辦的,卻完全聽命於外國人,詹天佑只能受制於洋然而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不過,雖然很多地方不如人意,但畢竟是在中國土地上建造鐵路,詹天佑全身心投入至此,鐵路在中國的大地上開始艱難的延伸發展!詹天佑一直主張,鐵路是國家的命脈,中國人的鐵路必須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修鐵路也必須用中國人自己的工程師。不久以後,詹天佑終於扒下來了人生當中第一次自主修建的機會。然而這一次詹天佑要修建的卻是一座橋。清政府爲了開發開平煤礦,聘請英國鐵路工程師建造一條鐵路。然而當鐵路經過河北省灤縣時,必須修建一座橫跨王河的鐵路大橋。當時英國日本德國的頂級工程師全都試了一個遍,也沒有修成。無奈之下,清政府終於想到了鐵路專業出身的詹天佑,詹天佑又仔細的勘測了現場,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水文資料,他發現那些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都是因爲太不瞭解這條河,王河自古以來就以水流湍急,河面寬泥沙大而著稱,那麼詹天佑又該如何解決?王河的水流湍急,傳統由人工倒水流來修橋的方法根本就行不通了!於是,詹天佑發明瞭氣壓沉箱法,讓工人們可以在沉箱裏建造橋東,學習修建鐵路的詹天佑,現在不經意間爲橋樑建設史留下了精彩的一筆。這種修橋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1894年2月,龍河大橋終於竣工,龍河大橋的建成讓詹天佑一時名聲大噪,英國土木工程師協會在得知這件事後,在當年就選舉詹天佑入會。英國土木工程師協會吸納的都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專家,而詹天佑也成爲了中國工程師入會的第一人。一八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採訪!甲午戰爭後,中國頭一次有了救亡圖存的呼聲,秦政府終於認識到,僅僅引進這些間,傳遞。倒是不會富強的,必須經濟強盛,經濟的發展以交通爲基業,交通又以鐵路爲基業!1895年,清政府終於將修建鐵路爲基業的口號寫進了救亡圖存的國策裏,然而已經日薄西山的清政府哪裏還有錢修什麼鐵路,修鐵路只能夠是舉外債,隨之而來的是這些鐵路悉數被外國人控制!甲午戰爭後,清政府的軟弱暴露在了全世界的面前,德國強行在東北修築東清鐵路,德國出兵膠州灣,獲得了交集鐵路的修築權。中國因爲修築鐵路而失去土地,列強之間的矛盾主見到了失去控制的地方。1900年,八國聯軍沿着天津到北京的鐵路是一路砍殺,他們在故宮的大殿廣場舉行了閱兵儀式,慈禧太后不得不扮成普通的民婦,是倉皇地逃出北京。然而正是這次危機,卻意外地促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段自建鐵路的誕生。1902年清政府用450002000白銀換來了一紙與八國聯軍的合約。

  慈禧擺駕回鑾,從西安到保定間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他走了整整三個月。在保定,慈禧登上了一列專門爲他準備的火車,隨着一聲汽笛嘶鳴,146公里的三個小時便順利抵達北京!這一次,他終於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火車的便利,大難不死的慈禧準備去皇陵祭祖,感謝老祖宗的保佑。這次她下旨要坐火車去祭,修建這條吉林鐵路的任務交到了英國人的手裏。英國人再次獅子大開口,並且不能保證在清明節前完工。情急之下,清政府想到了已經小有名氣的詹天佑,此時的詹天佑已經42歲了,他從20歲回國那天起,就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夠修建一條中國人自己的鐵路,沒想到這一盼就是這條吉林鐵路鐵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