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是瞬息萬變的,雖然昨天和今天在我們看來沒有什麼區別,但實際上它們隱藏着極大的差別,就像我們最熟悉的月球那樣,也許在我們眼裏,我們小時候看到的月亮和現在看到的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實際上兩者之間早已有了一些不同的變化。

  月球一直是我們人類重點關注的一個對象,無論是在遙遠的古代,還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特別是當人類發現了月球與地球之間有着不同尋常的關係後,人們對月球的關注與研究探索就更加頻繁了。月球不僅爲地球擋住了衆多的小行星,還爲地球帶來了潮汐現象,四季變化、月份變化……總之地球能夠有今日的成就,離不開月球的庇護作用。

  有人可能因此會問,月球是自地球形成之時就已存在的了嗎?還是後來才形成的?根據科學家對月球表面的岩石的分析結果來看,月球至少已經存在了40多億年了,月球的出現遠比恐龍誕生的2億五千萬年前要早得多,也就是說早在恐龍時代,月球就已經在地球旁邊陪伴着了。那這時候又有另外的問題產生了,那就是恐龍時代恐龍所看到的月球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月球有沒有什麼區別呢?答案是有的,並且恐龍所看到的月球比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月球要大得多,要清晰得多,至於爲什麼會這樣,那麼請接着看下面的分析。

  科學家通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月球自形成之時起,就一直在遠離地球,而使月球遠離地球的一個主導力量就是宇宙間的各種引力。目前,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是38.44萬公里,爲什麼說是平均距離呢,因爲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到月球上的距離都是不一樣的,地球和月球都不能簡單地看成一個質點,同時也正是因爲如此,月球上的引力作用才使得地球發生潮汐現象。

  地球發生潮汐現象時,地球表面的水體運動方向與地球的自轉方向剛好是相反的,這使得地球的自轉速度逐漸變慢,可能在短時期之內我們感受不出來,但若干年後,這種變化就變得非常明顯了。與此同時,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角動量是不變的,當地球的自轉速度變慢時,而月球的自轉速度不變,爲了維持地月系之間的守恆的角動量,那月球就不得不以一定的速度遠離地球了,而且目前月球正以每年3.82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那月球遠離地球會對地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嗎?答案是會的。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大概在十四億年前,月球與地球之間距離比現在的距離要短得多,那個時候地球一天的時間僅僅爲18個小時而已,而在恐龍時代,大概在2億多年前,地球上一天的時間大概爲23個小時,而隨着月球越來越遠離地球之後,地球上一天的時間最終變爲了現在的24個小時,而大概在2億年之後,地球一天的時間可能就變爲25個小時了,不過那對於我們來說已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了。

  恐龍時代的月亮看起來比現在的月亮要大得多,那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了,不過這種變化在短時間之內是看不出來變化的,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生物都是感受不出來的。其實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在發生變化之外,其他星體之間的距離也正在悄悄發生着變化,此外因爲宇宙膨脹等原因,星體之間的距離還會變得越來越大。不知道讀者們對此會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