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節賀歲片電影市場可謂“羣雄逐鹿、百花齊放”,無論是《小豬佩奇過大年》,還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等,都賺足了觀衆的眼球。尤其是由果麥文化與磨鐵娛樂參與聯合出品的《飛馳人生》,取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贏。

  民營書企作爲中國書業的重要力量和發展動能之一,近年來,隨着改革和發展的日趨深入,正在藉由圖書向大文化產業延伸,進行着更具先鋒引領作用的嘗試。如磨鐵圖書、新華先鋒、果麥文化等,借力優質圖書IP資源,向影視行業迅猛發展;山東京廣傳媒將業務範圍延展至美術館等領域;言幾又集團藉助優勢資源打造言幾又(天府)國際文創中心;湖南弘道文化創立湖南梯田科教文化有限公司等。民營書企“不務本業”,向大文化領域邁進原因何在?目前發展情況如何?未來又將有哪些新動向?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對部分民營書企進行了採訪。

  “IP”與“文化+”激活發展新動能

  “IP”是近年來的熱門關鍵詞。對書業來說,因有着極爲豐富的內容產出,開展“IP”運營可謂得心應手,如新華先鋒、果麥文化、磨鐵等民營策劃商不斷髮力拓新,在影視、手遊、娛樂等領域成功探索出一條可實現的成熟道路。而如山東京廣、湖南弘道文化等民營渠道商,憑藉對實體門店的創新運營,打造了以“文化+”爲線索的發展新方向。此外,“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興起“中國文化熱”,吸引了不少民營書企走向海外。

  “IP”實現從影視到全產業鏈運營。“IP”運營是民營策劃公司的強項,尤其是近年來在影視方面的發展有目共睹,模式日漸成熟。如磨鐵相繼出品了影視作品《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悟空傳》《單戀大作戰》,磨鐵圖書創始人沈浩波表示,磨鐵先後成立了天津磨鐵星亞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磨鐵娛樂,《後宮·甄嬛傳》《後宮·如懿傳》等由磨鐵發掘的圖書產品相繼被拍成影視劇,實現了口碑和利潤的雙豐收。

  憑藉優質劇本和有效的營銷活動,《後會無期》《萬物生長》等由果麥文化參與出品的影視作品持續火爆。果麥文化總裁瞿洪斌認爲,果麥進行大文化擴展有諸多優勢。“拍什麼電影是既有文化價值又有市場的,這與圖書制定選題的方法是一樣的,第一要有理性的分析,第二要採集市場數據。果麥能夠發力的點是後期營銷。在營銷上的技巧,可通過出版的方式,利用新媒體進行有針對性地宣傳。出版人做電影營銷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一套打法。”同時,瞿洪斌強調,果麥文化出品的影視作品均來源於簽約作者和選題庫,“這樣,果麥就能通過掌握的初始流量,對未來電影的觀衆數量作出相應的判斷”。

  不少民營策劃公司在發力影視製作外,還嘗試在遊戲、二次元等領域打造“IP”產業鏈,成效顯著。新華先鋒將業務由傳統的圖書出版拓展到數字出版、有聲閱讀、影視“IP”孵化、影視製作、原創文學網站運營等領域,打造了“IP”全版權運營產業鏈,“鬼吹燈”系列、《河神》等引發熱議。北京新華先鋒出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笑東介紹,以《摸金玦》爲例,該書銷售近百萬冊,碼洋4000萬,在“IP”研發上,實行遊戲開發交由龍圖遊戲公司運營,收益爲3000萬元定金及遊戲10%流水,舞臺劇則與皓劇坊合作,電影和網劇分別由中南影業與鹿港文化運營的模式。

  中文在線聯合出品的IP影視項目《天盛長歌》《橙紅年代》等,在2018年相繼上映。今年4月,其承製的《新白娘子傳奇》已在視頻平臺播出。中文在線集團常務副總裁謝廣才表示,目前,中文在線基於自己的內容及版權優勢正在加速推進以原創內容爲中心的“IP”一體化開發戰略,以文學作品爲驅動,立足原創平臺,打通“IP”影視、二次元、遊戲等垂直產業鏈。

  打造文化品牌,實現“文化+”發展。作爲拓展自身經營範圍、發力文化產業的重要途徑,“文化+”成爲各大民營書企發力的重要支點之一。北京曲一線圖書策劃有限公司打造了“芬吉九茶”品牌,北京曲一線圖書策劃有限公司、芬吉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衛鑫表示,打造“芬吉九茶”品牌主要有3點考慮。“首先是傳承文化。書與茶,均爲中國文化代表符號。其次是順應時代。茶文化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第三是開創品牌。中國是茶的故鄉,開創茶品牌,傳承茶文化,是一種文化使命與自覺。”

  北京曲一線圖書策劃有限公司打造的“芬吉九茶”品牌

  可一集團在文化產業有着20餘年的發展史,依託與衆多作家、藝術家的長期合作,擁有豐富的原生作品版權資源授權,爲其在文化藝術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江蘇可一文化產業集團總經理、可一美術館館長、KEYIART可一藝術衍生品品牌創始人錢曉徵表示,藝術、文創產業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勢力,藝術衍生品屬於文創產業,符合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最終促成了可一集團對可一美術館和可一藝術衍生品這兩個新項目的培育發展。

  江蘇可一集團推出的藝術衍生品

  此外,如湖南弘道文化針對高校的教材合作,不僅提出“教材專家”的發展方向,還結合高校教材提供配套的教輔產品、文化延伸產品,建設文化創意平臺等。

  “走出去”傳播中國文化。在國內,對“IP”的開發與運營漸趨成熟後,這也促使部分民營書企瞄準“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以“世界級文化教育集團”爲目標,2016年起,中文在線開啓國際化發展戰略,打造了以內容培育平臺、作家聚合平臺、粉絲互動平臺定位的視覺小說平臺(Chapters);戰略投資了中國網絡文學網站WUXIAWORLD(武俠世界);旗下全資子公司晨之科多款二次元遊戲登陸日本、北美市場;聯合出品的電視劇《天盛長歌》,獲Netflix預購。

  中文在線戰略投資的WUXIAWORLD(武俠世界)

  天舟文化致力於推動以湖湘文化等爲代表的中國文化“走出去”,天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羅爭玉介紹,截至2018年底,天舟文化相繼完成了摩洛哥、阿聯酋、澳新3個海外分支機構設立和建設,分別承擔法語、阿拉伯語、英語圖書的中外聯合開發和本土化運營,使中國文化、元素、故事融入海外市場。

  “擴容”文化圈 融合發展成趨勢

  在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一批有創新能力、有知名品牌、有優質版權的民營書企“擴容”文化圈,進行內容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這對行業來說,有着極爲深遠的影響。對於未來發展,在繼續當下規劃的基礎上,不少企業還着力新熱門領域拓展,如知識付費、新零售等。此外,在文化行業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下,民營書企以文化爲紐帶,通過多種業態和理念的融合,不僅將擴大行業知名度和影響力,也爲行業未來發展打下基礎。

  拓展新業務,尋求融合發展新路徑。新媒體營銷和知識付費是新華先鋒未來重點發力的領域。王笑東介紹,新華先鋒雖然在圖書出版與“IP”孵化、運營方面有着諸多經驗,但隨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新的媒介、新的模式、新的手段不斷涌現,人們對信息與知識的獲取方式、渠道提出了新要求。“新華先鋒將繼續立足於內容資源和版權資源,積極拓展新業務領域,未來將在新媒體營銷運營和知識付費等方面發力,希望能夠緊跟下一個新的風口。”

  融合發展是當下的大勢所趨,這也爲民營書企發展帶來裨益。天舟文化將繼續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找短板,強弱項;加大投入,做大做強海外市場,培育成熟商業模式,真正“進入”目標市場。羅爭玉強調,天舟文化還致力於推動多業態協同發展,並將持續打造“研學遊學+文化”“創客教育+文化”模式。2019年,中文在線將加速完善“文化+”戰略佈局,推動業務穩定發展。謝廣才說:“中文在線將繼續深挖傳統文化資源,圍繞內容版權進行多角度創新,注重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強化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廣泛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同時,將繼續加強與業內頭部公司合作,實現產業融合共贏。”

  如果麥文化等民營策劃公司還在實體渠道持續發力,甚至“逆勢而行”,建設實體書店。瞿洪斌表示:“由果麥打造的實體書店,自家策劃的圖書將佔7成,以文化體驗店爲標準,不片面追求經濟目標、盈利能力,而打造真正的由出版人爲讀者精心挑選圖書的文化空間。”據悉,2019年,果麥文化計劃在北京、上海等地打造30家實體書店。

  借力新零售,打造融合發展新格局。弘道文化將在新電商、新零售、新直銷、新媒體板塊重點發力,探索獨具弘道特色的發展模式。弘道文化集團董事長龍挺表示:“弘道文化將擴展更多文化領域,開展合作與交流,如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合作、創客空間的打造,以及確立書店自主文創品牌等。”

  一些民營渠道商還致力於文化綜合體的建設與拓展。如可一集團打造的可一書店·仙林藝術中心項目。錢曉徵表示,該項目將以書籍爲主體,以藝術品、藝術衍生品、文創、美學家居生活用品爲輔,營造出個性化的藝術空間。“在業態佈局上,圍繞書店畫廊、文創非遺、教育培訓、美學生活、特色餐飲5大核心業態開展招商和運營,構建都市美學生活圈。在消費者體驗上,強調分享互動,將文化服務與文化產品相融合,以獨立劇場演出、藝術展覽、名家籤售、親子課堂等形式,爲人們帶來更加鮮活的空間感受。”

  記者:焦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