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_faja52500392_0010  

★本文同时刊载在→ ★映日堂─一代茶圣千利休★

十九岁前,他叫千与四郎,是(土界)一间鱼舖老板的儿子。 十九岁时,他杀了一个拥有纤白手指的女人,随后出家,法号宗易。 之后他成为一代茶圣,站在「美」的顶端,只要被他认可的事物,就是极品的保证,甚至被丰臣秀吉收为茶头。但最后为何因一只让秀吉垂涎不已的绿釉香盒而引来杀身之祸?

电影从利休切腹之日倒述,他从默默无名的茶师,因著独特的美感,先获得织田信长的赏识,后又助丰臣秀吉上位,不过风头太健让秀吉被感威胁,连天皇赐号「利休」也旨在提醒他「锐利也要适可而止」。

前半段电影交代了利休与秀吉的心结,后半段突然跳至利休年少时的一段爱恋。

某日家中一阵骚动,当时年少气盛的利休跟过去看个究竟,发现在自己欲跟随茶师指使下,父亲掳来了一个韩国女人,语言不通又气傲的年轻女人抵抗著不肯进食,执傲的脸庞无比美丽,让利休不惜向妓院的韩籍厨师讨教食谱。利休的细心与天真打动了韩国女人,两人发展似有若无的感情,也让利休兴起要带他逃跑甚至殉情的念头。

电影行进中,我不懂为何要安排这段爱情故事,但其实,电影一开头的一句话就可以明白其关联:

「我只向美的事物磕头。」

秀吉觊觎但利休不肯交出的绿釉香盒是韩国女人留给他的,也是韩国女人奠定了利休的美学,也就是“纯粹”。美在于不向恶势力低头,在于真挚的微笑与心意相通。懦弱的利休最终未与韩国女人一起赴死,这除了是他一生的遗憾,也让他的美学中,多了一分寂寥,追求的是不简单的简单。

秀吉也爱美,但他追求的美太浮夸,背后有太多阴谋与猜忌。他与幕僚一直诟病的利休茶室,空间狭小又低矮,连将军进门也都须弯腰,被视为一种藐视,但其实这只是利休与韩国女人逃跑躲避的渔村小屋格局,原本美丽的事物,因言语与私欲,成为了一种恶意。所以利休才与秀及渐行渐远。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情很复杂,我无法评断喜欢或不喜欢这部电影。我很喜欢里面讨论的美,也可以接受后半段急转直下的纯爱风,不过我觉得一切一切,都很做作,氛围营造、对话、演员表现,甚至几段试图引人发笑或感动的片段,都非常刻意,让我无法进入。

我很喜欢中谷美纪,但实在不喜欢她在本片中的诠释,市川海老藏的身段很美,或许与歌舞伎训练有关,饰演千利休应是切入容易,但演不出千利休应有的洒脱大度。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形象很鲜明,电影中的定位或许有偏颇,但伊势谷友介和大森南朋倒是把重点都点出了,反而是本片中让我看得最有共鸣的两位。

上博客来看看本片讯息→一代茶圣圣千利休 ,若您由此连结购买本书,我会有小小的回馈金,在此由衷感谢您支持我环游世界的小小梦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