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旅行  

沒想到來日本後的第一篇更新是讀書心得(笑~)因為可以看到中文小說實在太開心了!!!而且是三浦紫苑的最新短篇~

第一次認識三浦是從日劇《真幌站前番外地》,頹圮、處處散發出蕭條氣息的城市邊緣,人們以最低限度的連結相遇、相聚、相處,彼此有濃烈的情感交流,但又心照不宣地保持疏遠。實在很喜歡劇中展現出的無力但又積極的矛盾。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人們對於現在發生的事情,會說這根源於過去的心理創傷之類的,以為把什麼事情都怪罪於過去就解決問題。每個人都逃避不了自己的過去,誰叫我們是人類呢?」每個人的過去與未來是一條細細地河流,自然地從上游向下遊沖刷、打拋、堆積。人類啊~應該展開雙翅隨波逐流啊~

之後我又陸續看了幾本三浦的書,無論主題是青春、愛情或人生,無論背景是林業、便利屋或編輯部,三浦總是帶給我很多驚喜,每回看她的作品,感覺她絕對不是在家披頭散髮槌鍵盤的作家,而是穿著跟主角一樣的裝扮,到森林、到鐵皮屋、到書本雜亂散落的辦公室裡走一走,故事就自然地跑出來了。其實說三浦帶給我“驚喜”不太精準,因為“驚喜”需要營造與堆砌,而三浦所做的,就只是帶著我看一看不一樣的人生而已。

這次看書前,我刻意不讀書摘,不找評論,我想最直接地看看三浦想要呈現給我的人生。

《天國旅行》裡有七個各自獨立的關於死亡的故事,死亡到底是什麼?活著和死亡的差別是前者總有一天能再見面,而死亡是一個時間點,意味著從此而後消失不見?因為如此,無論曾經面對死亡,或根本不知道死亡為何物的我們偶而會想:「如果死了,痛苦就不會出現了吧!」。或許即使老到連自殺的力氣都沒有,我們還是保有這樣的疑問,因為沒有人知道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我們對於未知的世界總是抱有美好的想望,尤其是在痛苦萬分的時刻。

所以死亡是一個句點嗎?

如果人生的句點代表美好的開始,那麼我們為何常常沒有足夠勇氣迎向它呢?因為死亡其實也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裡,我們將誠實面對自己,面對旁人,所有快樂與痛苦,願意或不願意觸碰的過去,都會跑出來吧,這時我們會產生很多疑問,為什麼要這樣死?死了會不會帶給別人困擾?如果沒死成怎麼辦?不論是自願或被迫面對這個過程,應該都是複雜又不開心的吧~

但為什麼還是有人勇敢迎向死亡?因為他們將死亡視為一種手段,表達愛意或是宣洩憤恨,想要放下,或相反地想要緊繫,甚至不需任何原因,想要死,就已足夠。

《天國旅行》裡的七個故事各自詮釋了自己體驗或自己看到的死亡,中國人常說“蓋棺論定”,但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帶自己的棺,論自己的死。關於一個人的死亡,我們可以客觀地分析生理或心理的因素,但是到底為什麼這個人想要死、選擇這樣死、或是他留下了什麼樣的訊息,一切的一切,只有當事人知道,其他人只能穿鑿附會,所得的,或許只是冰山之一角。

邊看《天國旅行》時,我一直想到我超愛的電視特別劇《世界奇妙物語》,情節新奇又常出乎意料,三浦所闡述的是我所不知的奇幻世界,無論是主角森林深處的奇遇;夢中的前世今生;無法掙脫的倖存夢魘;自焚的激昂訴求,甚至是死亡女友的冰冷相伴,三浦給了每一篇專屬的色彩,時而陰暗痛苦,時而激烈,時而又有隱晦的幽默。所不變的,是三浦一貫的,伴隨著淡淡無力感的陽光,三浦紫苑真的是調和無力V.S積極、樂觀V.S悲觀這兩種完全相反色調的箇中高手。

上博客來看看本書訊息→ 天國旅行 ,若您由此連結購買本書,我會有小小的回饋金,在此由衷感謝您支持我留學的小小夢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