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8日,由吉林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中國蘇聯東歐史學會協辦的“俄國史譯叢”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辦。據悉,此次出版座談會邀請了來自俄羅斯科學院、莫斯科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大學的資深學者,與會專家對“俄國史譯叢”出版表達了祝賀以及極高的評價,並呼籲中國學界進一步關注相關領域研究,爲中國的俄國史研究的進步添磚加瓦。

  1

  “俄國史譯叢”介紹

  “俄國史譯叢”由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組織翻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自2017年4月起,譯叢已陸續出版16種圖書,計劃在四年內完成30種左右圖書的出版。

  “俄國史譯叢”內容涉及廣泛,既包括《戰爭和革命時期的俄國糧食市場》《20世紀初俄國工業簡史》《俄國股份商業銀行:1864~1917年業務結構和發展動態》等俄國經濟史著作,也包括《俄國農民史(上下卷)》《城市化背景下的俄羅斯農村: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等俄國社會史專著,以及城市史、政治史、文化史和史學理論等,以專題研究爲主,覆蓋的問題較爲全面。

  “俄國史譯叢”的作者均是蜚聲國際的學者。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俄國工廠史》作者圖甘-巴拉諾夫斯基(1865—1919年)系俄羅斯第一位世界知名的經濟學家。他與其學生對發展馬克思經濟學做出巨大貢獻,創建了俄國市場經濟、資本積累、經濟週期、經濟危機、市場競爭理論,並創建了自己的學術流派。20世紀初杜岡巴拉諾夫斯基的著作及文章就備受世界矚目,其著作曾在德國、英國、美國、意大利、法國、日本及以色列出版,很多世界知名的經濟學家及社會學家給予其著作高度評價。

  截至2005年俄國境內共出版、再版圖氏著作近270餘種,在國外翻譯出版其著作近40餘種,關於圖氏著作和思想的評論著作和文章共346種。

  2

  已出版圖書

  俄國史譯叢·經濟

  俄國股份商業銀行:1864~1917年業務結構和發展動態

  ﹝俄﹞С.А. 薩拉瑪季娜 著

  劉瑋 譯

  2019年2月出版

  本書以1864~1917年俄國經濟社會發展爲背景,主要介紹和評析俄國商業銀行的演變歷程。作爲革命前重要的結算和信貸機構,商業銀行起着調節國民經濟貨幣資金投向、維護國家經濟統一和穩定等作用。書中根據已公開的商業銀行財務報表等金融統計數據,深入研究了商業銀行普通業務結構及動態發展,提出革命前俄國商業銀行的類型學說並加以解釋,同時探析了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傳統西歐銀行模式,以及實業銀行、儲蓄銀行等以何種形式存在並紮根於俄國的原因。

  俄羅斯帝國商業銀行

  ﹝俄﹞鮑維金·瓦列裏·伊萬諾維奇

  ﹝俄﹞彼得羅夫·尤里·亞歷山大羅維奇 著

  張廣翔 王昱睿 譯

  2018年9月出版

  俄國的銀行機構在革命前就已存在了半個多世紀,它們在這短暫的時間內積累和運轉了大量資金。銀行信貸系統是俄國市場經濟的關鍵因素。本書首次將研究的焦點集中到俄國革命前的商業銀行史,旨在向讀者展示俄國商業銀行的產生、發展,俄國商業銀行體系的完善,信貸和金融產業的生存狀況,從業人員的個人作用以及國內外行業形勢的客觀影響。在政治、經濟、意識形態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將一幅革命前俄國商業銀行業萌芽、發展的全景圖緩緩鋪開。

  20世紀初俄國工業簡史

  〔俄〕斯韋特拉娜·弗拉基米羅夫娜·沃龍科娃 著

  王學禮 譯

  2017年9月出版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社會經濟發展中,俄國工業佔有重要地位。本書面向的是需要全面學習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工業發展進程的初學者,是以工業統計材料和工廠企業的信息手冊出版物爲基礎編寫的。這些材料中包含大量完整而準確的關於俄國工業生產的信息。作者對工業普查和工廠企業手冊的分析方法進行了總結,找到了分析和處理20世紀初俄國工業史資料的最有效的方法。

  19世紀俄國工廠發展史(第四版)

  〔俄〕M.圖甘-巴拉諾夫斯基 著

  張廣翔 鄧沛勇 譯

  2017年12月出版

  研究俄國工業史和經濟史方面學者的案頭之書,是俄國工廠發展史的百科全書。本書綜合運用歷史學、經濟學和經濟理論,全面闡述俄國工廠和工業發展歷史,對分析俄國市場關係、手工業和工業間關係、俄國工業發展過程中技術革新、國家在資本主義工業形成中的作用、工廠工人狀況、中小企業主地位和俄國手工業研究都意義重大。自1898年首次問世以來影響巨大,多次再版。首版問世兩年後就被德國學者翻譯並出版,在歐洲學術界,尤其是德國引起巨大反響。1970年本書在美國翻譯出版,並納入美國“古典經濟學系列叢書”,該書出版後備受矚目,被認定爲研究俄國曆史的鴻篇鉅著。

  戰爭和革命時期的俄國糧食市場

  〔蘇聯〕尼·德·康德拉季耶夫 著

  張廣翔 鍾建平 譯

  2017年4月出版

  作者以統計資料爲基礎,全面分析俄國農業的演變歷程,深入探討不同經濟社會條件下國家調節糧食市場的可能性和手段,以及向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過渡等若干問題。本書對於豐富我國的俄國史和蘇聯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理論價值。從學術價值看,糧食市場及其調節始終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問題之一,具有普遍性。同時,戰爭和革命時期俄國調節糧食市場的政策又富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正常國民經濟發展進程受到衝擊、市場秩序混亂的背景下,俄國保障糧食供給的經驗和教訓值得認真研究。就理論價值而言,本書着眼於從經濟角度剖析非常時期國家調節軍隊和居民糧食供給的手段,涉及市場調節方式、價格形成過程、供求關係等重要經濟理論。

  俄國史譯叢·社會

  城市化背景下的俄羅斯農村——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

  〔俄〕Л.Н. 馬祖爾 著

  張廣翔 王禕 高騰 譯

  2018年10月出版

  隨着經濟與社會發展,“城市化”的含義日漸豐富,這就要求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城市化過程本身。本書正是基於此對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的俄羅斯農村展開了研究,重點在於俄羅斯城市化進程的階段以及在此背景下農村在各個領域的建設。全書邏輯清晰,圍繞重點問題層層展開分析,論證合理、可信,尤其是在農村生活方式及其在城市化條件下的演變一章中運用了豐富的史料,爲我們研究19下半葉至20世紀俄羅斯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積累了翔實的史料,開拓了新的視野。

  19世紀的俄國:城市化與社會生活

  〔俄〕利·瓦·科什曼 著

  張廣翔 鄧沛勇 譯

  2018年4月出版

  俄國城市發展研究的奠基之作,作者綜合微觀史學、社會學和民族學理論,全面闡述19 世紀俄國城市發展歷程,主要從4個角度和2個階段對俄國城市發展進行研究。4個角度主要包括城市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狀況、城市市民階層、城市教育體系和通信系統,力求多方面展現俄國城市發展歷程;2個階段主要以1861年農奴制改革爲界,對比改革前後俄國城市發展狀況。

  1882~1914年俄國工廠檢查機關史

  〔俄〕安·尤·瓦洛金 著

  樑紅剛 譯

  2017年6月出版社

  本書以豐富的檔案資料爲基礎,全面論述了俄國工廠檢查機關的發展史。本書是研究19世紀末 20世紀初俄國工廠監督和勞動關係的經典著作,對於豐富我國的俄國經濟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作者通過翔實的資料證明了工廠檢查機關的調節作用,論證了工廠檢查制度是調解勞動衝突的一種有效機制,只不過受國家政治經濟局勢和工廠立法滯後的影響,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俄國史譯叢·政治

  俄國專制制度與商人——18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初

  〔俄〕娜·瓦·科茲洛娃 著

  萬冬梅 崔志宏 譯

  2017年12月出版

  莫斯科國立大學歷史系教授娜·瓦·科茲洛娃的一部力作,是俄國史學界首次對18 世紀20 年代至60 年代初俄國專制制度統治時期國家政權與商人關係進行全方位探討的著作,無論是從研究視角、學術參考價值以及研究成果看,均具開創意義。同時,此譯著行文流暢,通俗易懂且不失學術品位,頗見譯者功力。本書對於歷史專業的學者和研究者、高校相關專業師生及對俄國國家政權與商人階層之間關係感興趣的讀者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19世紀初俄國專制制度與改革

  〔俄〕謝·弗·米羅年科 著

  許金秋 譯

  2017年6月出版

  俄羅斯著名歷史學家、俄羅斯聯邦國家檔案館前館長謝·弗·米羅年科博士的開山力作,也是19世紀初俄國政治史研究領域的重要作品。作者使用最新檔案資料研究了俄國專制政權嘗試對其根本基礎進行改革的一些舉措以及圍繞改革方案所發生的鬥爭和改革計劃的破產,揭示了十二月黨人運動產生的根源,生動刻畫了亞歷山大一世以及那一時代著名國務活動家的歷史肖像。

  俄國史譯叢·歷史與文化

  歐洲中世紀史(第二卷)

  〔俄〕С.П.卡爾波夫主編

  逯紅梅 譯

  2019年3月出版

  本書以歐洲主要國家爲研究對象,展示了16世紀至17世紀中期這些國家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中的根本變化、早期資本主義關係的出現、地理大發現以及德、英、法國家結構的變化。對於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文藝復興等社會進程以及第一次全歐洲範圍的戰爭——三十年戰爭也進行了條分縷析的論述,是研究歐洲中世紀晚期(新時代早期)歷史的重要參考書。

  歐洲中世紀史(第一卷)

  〔俄〕С.П.卡爾波夫 主編

  楊翠紅 譯

  2018年6月出版

  《歐洲中世紀史》(第一卷)由俄羅斯科學院院士С.П.卡爾波夫主編,莫斯科大學歷史系、俄羅斯科學院中世紀史專家參與編寫。本書以西歐國家與拜占庭爲主要研究對象,講述中世紀形成、發展和演進的歷史(5~15世紀),對中世紀時期封建主義的特點、社會結構、社會制度、城市生活、法律框架等進行了條分縷析的論述,展示了中世紀社會的重要常識和社會發展規律,是研究歐洲中世紀史的重要參考書。

  俄國農民史(上下卷)

  〔蘇聯〕格列科夫·鮑里斯·德米特里耶維奇 著

  張廣翔 周英芳 譯

  2019年3月出版

  本書追溯的是從基輔羅斯之前一直到17世紀中葉俄國農民的發展歷史。通過對這段時期俄國農民社會、經濟狀況和政治地位,以及不同階段農民生活、宗教和習俗等問題的分析,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了俄國農民的發展歷史:一是俄國村社、農民和農業的發展狀況;二是農民土地所有制形式、地租形式及其政治地位的演變;三是農民經濟、農村市場和農奴制經濟的發展歷程。正是在這段時期,俄國農民在身份上完成了由自由農民向農奴的轉變,農奴制由此初步確立、強化和最終確立,並深刻地影響了數百年的俄國曆史進程。

  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傳統和藝術

  〔俄〕伊·伊·杜奇科夫 著

  於小琴 譯

  2018年10月出版

  郊外別墅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文化現象,從別墅的建築外觀到內部裝飾都鐫刻着深深的古典主義痕跡。本書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佛羅倫薩和羅馬郊外別墅爲描寫對象,追溯了郊外別墅的古典起源,描寫了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壁畫大師——卡斯塔尼奧、波拉尤奧羅、拉斐爾等藝術巨匠的經典作品,通過對別墅壁畫情節的細膩解讀,爲讀者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這一充滿神奇魅力而又外觀獨特的藝術形象,爲大家拉開了一幅優美、充滿人文主義情懷的文藝復興畫卷。

  俄國工業壟斷(1914~1917):媒體記錄的歷史

  〔俄〕戈里科夫·安德烈·格奧爾吉耶維奇 著

  張廣翔白帆譯

  2018年4月出版

  本書對12份經常報道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前夕(1914~1917年)俄國經濟壟斷進程的日報做出分析。作者首先在諸多報刊中選擇出這12家集中報道大型資本主義企業的報紙,並對報中內容進行了描述,然後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俄國工業壟斷在最後發展階段的整體情形。本書可供研究資本主義壟斷問題、史料學問題及史學方法論的專家使用。

  莫斯科住宅史

  〔俄〕伊·帕·庫拉科娃 著

  張廣翔 張文華 譯

  2017年7月出版

  本書從城市發展史、日常生活史的視角,介紹了12世紀至21世紀初莫斯科住宅史的演變。莫斯科的住宅類型經歷了“木舍—莊園式建築—獨家公寓—宿舍式住房—多單元小區住宅”的歷史演變過程。莫斯科住宅的建築風格、生活空間的設計及其外觀的變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莫斯科城市的發展和演變:一方面,反映了城市風俗、禮儀、格調和習慣的變化;另一方面,反映了居民的階層結構、富裕程度,以及政府住宅政策的變化。

  策劃:路 紅 孔慶梅

  編輯:路 紅

  審校:秦靜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