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曼曼

  編輯/羅傳達

  2019年,隨着創業水位提升,更多人把目光投向海外。過去發生在中國的故事,如今也在印度、俄羅斯、巴西、非洲等海外上演,出海讓他們已經有了新的創業起點,也有了新的增長引擎。

  在這大航海的時代,踐行者的故事需要被關注,鋅財經採訪了一系列出海企業、行業、人物,希望呈現有價值的商業報道。以下是以茄子快傳爲代表的中國公司在印度的突圍歷程。

  瑜伽老師王勇每年要去印度的Mysore待上兩個月的時間,爲的是修行,卻對通訊行業關注頗多。他告訴鋅財經,就在前幾天,小米的一輛運輸車剛剛被搶。

  “爲什麼被搶?”

  “因爲太火爆了,如果是一車蔬菜,沒人管。”

  小米佔據了印度人的視線,除了林立繁多的專賣店,在機場、車站,以及許多公共區域,都有小米自設的充電樁。

  小米只是一個縮影。印度手機市場已經全面爆發,這帶來了應用市場中國企業的突圍。

  傳輸工具及內容分享平臺茄子快傳(海外名SHAREit)團隊,更早感知到這波紅利,它已經擁有了雙印6億的用戶,此時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在原來的“傳輸技術”的基礎上,做好“內容分享”。

  異類:400人的團隊和18億的用戶

  前Zynga、Pinterest高管王超,英文名Jacky,今年36歲。在他看來,茄子快傳是一家“很大、很小,很神祕”的公司,也是出海的互聯網科技企業中的“異類”。

  “我們爲客戶提供內容有兩種形式:分佈式,是說內容的來源,來自於身邊的親朋好友對的分享,這是茄子快傳名字的由來;集中式,用戶希望能夠有一個集中的內容平臺,理解內容,也理解他,可以給他推薦非常適合他的內容。”

  王超很自然地向鋅財經聊到了茄子快傳,以及它正在面臨的從工具類應用到內容類應用的升級和優化。

  SHAREit新版手機界面截圖

  去年5月份,王超加入茄子快傳任COO一職。他並不瞭解茄子快傳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直到遇到了想要邀請他加入這家公司的CEO仇俊。

  仇俊向他介紹:茄子快傳成立於 2015 年 4 月 ,是一家全球化互聯網科技公司,主要從事移動互聯網軟件研發,業務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其核心產品茄子快傳全球累計用戶超18億,雙印市場用戶超過6億。

  他被最後的兩個數字深深吸引了,“我的第一反應是,不會是說錯了吧,在美國我也很少聽到過這麼大的數字。”他想先去一趟印度考察考察再做決定,“別被懵了。”

  有人描述了自己從極寒的哈爾濱去往印度德里的過程,“在整個旅途中,衣服一層一層的脫掉,羽絨服更是乾脆扔進了垃圾桶,那感覺就像是個先兆:來到這裏,就像是把過去一層層甩掉了。”

  王超同樣也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放下戒備與懷疑。

  在印度的第一站是班加羅爾,入住香格里拉酒店。他清晰地記得,給他辦理入住信息的工作人員,是一位體態微胖、戴着眼鏡的印度中年男士,“先生,如果您有名片,請賜名片,我們幫您拿名片直接登記就行。”

  “於是我就把我的名片遞給他,他一看SHAREit,第一個反應是興奮‘就是那個SHAREit嗎’?這個問法我當時覺得非常有意思。”王超告訴鋅財經,“他直接打開手機給我看,說,這就是SHAREit。他還教我怎麼用。”

  工作人員還告訴他,在他們心目中,SHAREit是和Google以及Facebook一樣知名的公司,而今天,他見到了這家公司真正的高管。

  第二天一大早,王超放棄了印度同事準備的研討會,自己跑到大街小巷“採訪”去了,在班加羅爾的小鎮Yelahanka,王超站在花卉市場門口,王超重複着同樣的問題:你們知道茄子快傳嗎?

  他們的反應都是一致的,“難道還有人不知道SHAREit嗎?”倚在摩托車旁邊的印度小夥子,把沒有設置密碼的手機直接放在王超的手中,打開茄子快傳展示給他看,“他比我都瞭解。”

  整體調研下來,王超對茄子快傳有了自己的總結:很大——用戶量很大;很小——公司規模不大;很神祕,這個軟件在世界用戶那麼多,但是在中國的知名度並不高。

  “按照中國市場獲得一個用戶大概需要3元的標準來算,想要獲取18億的用戶,大概需要50億元。”王超用他的商業理念去闡述這個數據,“但是SHAREit一分錢都沒有花,就獲得這麼多用戶。”王超告訴鋅財經,這是它的另類之處。

  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3月,中國社交軟件微信已在全球範圍內擁有10億用戶賬戶,微信團隊也從最初的十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2000人左右。這樣看來,茄子快傳“小”多了。

  茄子快傳用400人的團隊,創造了18億的用戶,有媒體形容早期茄子快傳在全球市場的滲透:每增加一名員工,用戶就會增長500萬。

  始於2015年,不需要網絡的分享

  茄子快傳最初是傳輸工具。但一個傳輸類工具,爲何能在世界市場,特別是印度市場取得巨大的成功?除了自身技術上的優勢外,更重要的是,茄子快傳抓住了機遇。

  “快船出海”,重點在於“快”。茄子快傳深諳其道。

  2015年4月,茄子快傳從聯想集團孵化出來,在技術更迭極其快速的應用市場,傳輸工具茄子快傳以高於藍牙200倍的速度領先同類產品,產品工藝和技術壁壘,是其最大的核心競爭力。

  聯想副總裁常程年初宣佈該軟件2018年月活過5億。

  但即便是這樣,想要在國內林林總總的傳輸類工具中一拼高下容易,成爲王者應用卻並不容易。2015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上,傳輸技術已經是最基礎的手機應用技術,國內用戶的受衆羣體比較大,但用戶早已“挑剔”。

  而在印度、非洲、東南亞、中東、俄羅斯等地區,市場需求也很大,卻沒有人爲他們開發本地應用和提供服務,一些強勢的互聯網大企業也不願意爲水平較低的市場做本地化改造。

  騰訊也“錯失”印度:2012年,當時在國內已經開始流行的微信也在印度上線,騰訊在營銷和品牌推廣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然而,當微信在中國的勢頭越來越猛時,它在印度卻不見增長。

  2015年,騰訊撤回了印度的微信團隊。“微信失敗的很大一個原因是它沒有根據印度市場的特點進行本地化,”前微信印度團隊營銷與戰略副總監 Himanshu Gupta 稱。

  而那些擅長抓住機會,並願意做微創新和本地化的企業,快速佔領了這個區域的市場。

  比如百度、雅虎、獵豹到360和UC,以及茄子快傳,他們的出海模式很好地適應了市場。

  “你無法只依靠渠道硬推取勝,產品導向的印度市場讓人看到了希望。”一位業內人士說。國內應用商店,到上線國際應用商店的過程中,茄子快傳領導層發現了印度市場呈現了一個快速發展的形態。大數據引導他們迅速做出了調整,2016年,便制定了“出海”的規劃,快速佔領了印度、印度尼西亞兩大核心新興市場國家。

  2015年至2016年間,國內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的4G巔峯時代。此時的印度,情況正好相反。多次前往印度修行的瑜伽老師Rust告訴鋅財經,“這是一個互聯網還沒有普及,就被手機佔領了的國度。”

  印度在公共設施上的缺陷,茄子快傳去補充與契合,反倒迎來了更多機遇。茄子快傳早期以傳輸工具產品進駐印度市場,“不需要網絡跟流量,文件的近距離傳輸,是藍牙的兩百倍。同時我們始終以服務用戶爲核心,盡力滿足用戶的需求。”茄子快傳其中一位創始員工告訴鋅財經。

  當然,最重要的還有來自人文方面的默契。

  印度人樂於分享有意思的內容,“他們天性樂觀、熱情,他們喜歡拍照、錄視頻、唱歌、跳舞,茄子快傳它最早是工具屬性,這些內容就通過這個工具進行分享,一開始都是熟人之間的分享,一傳十,十傳百,構成如今這樣爆發式的增長。”

  茄子快傳某位創始員工也告訴鋅財經,“印度人居住環境是大家族式的,人們喜歡聚會,他們的這些生活習慣,文化特徵,也造就了茄子快傳在那邊的萌芽非常得快,佔領市場也非常快。”

  據《Google Play10年數據縱覽》報告顯示,SHAREit位居Google Play十年全球下載熱門App前10,在雙印市場尤爲突出,擁有6億用戶。成爲當地當之無愧的“黃金國民應用”。

  從“技術傳輸”到“內容分享”

  中國公司走向全球化

  即便再次踏入印度這片溫熱潮溼的土地,即便所在的公司在這裏已經擁有億級用戶,王超卻更加理性和清醒。這個加入茄子快傳不久的年輕人,正在全力佈局茄子快傳在內容平臺方面的升級,以及更多全球化的業務。

  2017年,一位工作人員在與印度當地人多次研討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對於內容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我需要通過朋友去得到內容,我現在能不能通過一個更大的平臺得到更多、更好的內容呢?”

  對於以技術爲用戶提供內容的茄子快傳來說,需要從單一的傳輸類工具向內容類平臺升級的時候到了,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在大數據背景下,通過AI技術,結合本地不同語種通過不同語言的轉化,茄子快傳開始將更有針對性的內容分發給需要它的用戶,從而建立了一個更加堅固的用戶市場。

  在近期的內容升級規劃中,茄子快傳打算開發 OTT (Over The Top) 內容。目前,它已經和 OTT 服務提供商 Hungama、Viacom 18、Speed Records 等取得合作。

  升級之後,他們在印度市場的用戶量,依舊處於上升狀態,從而向着世界市場擴張開來。

  如今,以中國爲起點、以印度市場爲基點,茄子快傳已經初步完成全球化的擴張。

  目前茄子快傳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App Annie顯示,茄子快傳位列2018年全球iOS與Google Play綜合下載量第7位,其在菲律賓、埃及Google Play工具及iOS效率雙榜第一;南非Google Play工具及iOS效率雙榜第一;俄羅斯Google Play工具榜第一……

  SHAREit全球下載量排名第七

  但直到現在,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一家中國的公司,即使處於用戶量最多的印度當地。

  王超上次去印度,跟CEO仇俊約見了印度當地廣告業的翹楚,它的創始人是一個六七十歲的先生,“他對我們的團隊感到非常驚訝,沒有想到茄子快傳是一家中國的公司,更沒有想到這個管理團隊這麼年輕,卻創造了全世界十幾個億的用戶量。”

  中國出海互聯網以及技術類企業呈現出越來越年輕的態勢,並且以更快的速度走向印度、印度尼西亞、東南亞、非洲等地,他們更具有俯身做事的精神,在做本土化落地的過程中,更加精細,也更能貼近當地民情。像王超的團隊,就經常也經常走進當地鄉鎮,有時候即使下着雨,踩着泥濘也會前往。

  在盈利模式上,王超表示,茄子快傳現在還是以廣告爲主,一方面當地有一些廣告合作,另一方面以龐大數據爲基礎助力中國出海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隨着茄子快傳用戶的不斷下沉,市場成熟起來之後,新一代用戶本身花費模式也會有改變。”

  今年2月份,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聲稱,中國科技行業的寒冬“即將到來”,印度有可能是一個對中國有利的市場。這就不難理解,爲什麼中國企業正在發力佈局印度,比如中國手機品牌華爲、小米、OPPO,vivo等已經充斥了當地的專賣店。

  茄子快傳印度團隊

  中國企業的到來也造福了當地人。目前,茄子快傳在印度有近百人的團隊,員工以印度人爲主。出海的中國科技公司以及互聯網企業爲印度帶去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及重新打量世界的方式。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