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部分地區的養老保險基金髮放存在一定風險,個別部分地區已經出現當期“收不抵支”, 各省市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狀況的嚴重不平衡。中國社科院發佈的報告稱,2015年養老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6個,但是到2022年,13-14個省份的養老基金將收不抵支。據人社部統計數據,2016年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地區增至7個,包括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湖北、青海,甚至有個別省份養老金已“穿底”。

  目前,各地區間的養老保險撫養比差距非常大,帶來養老金結餘的地區不平衡狀況較爲嚴重。勞動力是養老保險的繳費者和貢獻者,退休之後纔是領取者和享受者。在養老金省級統籌的背景下,勞動力的流動以及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了各地養老金撫養比的差異。

  實施基本養老保險中央調劑制度,提高中央統籌調劑比例被視爲彌補有些省養老金可能會發生不足的一劑“藥方”。我國養老保險中央統籌調劑比例也在逐步提高。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各地按比例上繳資金形成中央調劑基金,明確中央收取3%進行統籌調劑,中央不留存基金,按離退休人數全部向各地定額撥付。至此,我國建立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

  今年,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上解中央的比例進一步調整。近期公佈的經國務院同意的《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中明確,加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力度,2019年基金中央調劑比例提高至3.5%,進一步均衡各省之間養老保險基金負擔,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近日,財政部也首次公佈了中央調劑基金的年度預算情況。財政部4月初發布中央預算顯示,2019年中央調劑基金預算規模4844.6億元,2018年執行爲數2442.3億元。從2019年中央調劑基金的繳撥差額(即上繳數減下撥數)來看,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山東等7個省份爲“貢獻”省份,貢獻了1220.6億元;遼寧、黑龍江、四川等21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爲“受益”省份,貴州、雲南、西藏三省區繳撥平衡。

  一般情況下,人口總量大、淨流入人口多、老齡化程度低、經濟發達程度高、工資水平高的地區上繳的資金越多,反之則少。這在中央調劑基金的上繳撥付情況中也得以體現。

  從2019年預算情況來看,廣東、江蘇、北京、浙江、山東、上海等地上繳超過330億元,6地合計2665.2億元,佔中央調劑金總規模的55%。其中,廣東上繳額爲741.6億元,佔總量的15.3%,減去獲得撥付的267.6億元,淨上繳額爲474億元,一省獨大,遠超其他6省市;上繳額第二名爲江蘇,上繳額爲478.8億元,廣東兩省合計已佔1/4;淨上繳額第二名爲北京,淨上繳額爲262.8億元。

  “受益”省份中,遼寧、黑龍江、四川、吉林、湖北、湖南、內蒙古、河北等地受益資金較多。其中,遼寧、黑龍江、四川、吉林、湖北等省份淨撥付額最多,均超90億元,分別爲215.8億元、183.8億元、177.8億元、98.2億元和92.4億元。

  建立養老金中央統籌機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未來養老金的收支平衡問題。調劑來調劑去,只是“蛋糕”的切分問題,促進地區經濟平衡穩定增長,財政資金和國企資本收益更多支持社保和居民福利支持,合理控制企業和居民繳費負擔,放水養魚,“做大蛋糕”纔是根本之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