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首先聲明:我沒有說中國離不開蘋果,沒了蘋果國家依舊可以穩固發展,只是短期內會有一定影響,請槓精不要再誇大理解了!我也希望國產品牌能超越外企。

我不算是果粉,蘋果安卓我都在用,也不是專業人士,以下都是個人的一些瞭解,如有不對也歡迎大家指正,一起討論。

我想說的是蘋果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

稅收:蘋果每年在中國交的稅都非常之多,可以查下上海市的稅收情況,蘋果上海分公司在上海納稅是排的上名的。2014年納稅61.7億,上海地區排名第4;2015年納稅64.46億,排名第3;2016年納稅31.86億,排名第11位;2017年由於上海並沒有公佈,據相關人士分析,2017年由於蘋果在中國的營收較之2016年有好轉,所以比2016年多,預計在50億元左右,這還沒算蘋果在中國其他地方的分公司,比如鄭州,舉個例子,自2010年,富士康把一部分蘋果生產線搬到鄭州後,鄭州 GDP 可是蹭蹭蹭的往上漲,一躍成為北方首個 GDP 破萬億的省會。

2018年中國區佔蘋果總收入25%,18年蘋果凈利潤為595.31億美元,營業收入為2655.95億美元,乘以25%,再算一下稅,記得先換算成人民幣,這個數字還是很大的,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到底連的什麼稅,以為就是發票上的那一個稅,簡單說一下我說的交稅包含增值稅 城建稅 教育附加稅 堤圍防護費 (有些地方不徵收) 等等,具體要交多少種稅以及各個稅的稅率,大家可以自行查詢下。

你覺得政府會抵制蘋果麼?蘋果每年給政府帶來的創收你知道有多少麼?

就業:蘋果在中國有十幾家代工廠,幾十萬生產線工人將面臨失業,有人說蘋果走了,工廠也會繼續做其他國產品牌的代工,但你要知道,蘋果的產量是面向全球的,比如代工廠做了100萬臺,70萬臺是其他國家份額,30萬臺是國內份額,就好比是100個工人裏,有70個工人是做國外市場的,30個工人是做國內市場的,試問其他國內品牌有這麼大的出貨量支撐這些工人麼?好,就算好幾個品牌一起接手了蘋果的代工廠,那原本為這些品牌代工的其他小代工廠是不是也要有一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再比如鄭州,鄭州富士康園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手機組裝工廠,高峯時員工接近 30 萬。加上被富士康吸引過來的諸多配套企業、服務人員,富士康給鄭州帶來的人口增量在百萬以上。

這只是代工廠,其他還有那些周邊產業,貼膜,制殼,山寨配件,等等一大批,這其中也要一大批丟飯碗吧。

還有很多蘋果在中國的那麼多供應商,很多公司就看著蘋果的單子活著,丟了這個財主,又不知道多少企業要破產倒閉。還有這些供應商中有很多A股上市公司,到時候集體股票大跌,對國內股市也是不小的衝擊。

另外蘋果在中國還有1萬多名正式員工,這些人必然也是要失業的,其中還有殘障人士,對他們而言找工作是多麼難。

最後還有app store 裏那些開發ios應用的開發者行業,也將會有一大批人失業,或者公司倒閉,別說什了沒了ios可以繼續開發安卓應用,就目前而言開發者的收入還是靠ios平臺,至於為什麼,這個大家都懂。還有就是IOS應用的編程語言和安卓的編程語言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IOS 平臺,那國內那麼多開發者要想再重新找工作做安卓開發,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重新學習新的編程語言。

蘋果推動了國人的版權意識,讓很多人願意為開發者辛苦開發的軟體付費,給了開發者更大的動力,而安卓平臺又有多少人願意花錢買軟體?(我說的不是什麼遊戲內充值,而且單個付費app的購買訂閱)

蘋果已經創造了接近五百萬個工作崗位,包括供應鏈、採購和投資領域的300多萬個工作崗位、iOS的App Store開發領域的180多萬個工作崗位,以及一萬多名蘋果員工。(此處有人質疑數據來源,那就上圖好了)

你覺得這些人這些企業會去抵制蘋果嗎?

很多供應商代工廠都是搶著去接蘋果的單,因為蘋果不僅給了他們飯喫,更是在技術上管理上品控上幫助這個廠達到質的提升。可以說蘋果幫助了中國很多工廠進行了技術升級,品控提升,對中國製造業也算是做了不小的貢獻。

態度:蘋果是最像國企的外資企業,積極響應國家各項政策,遵守國內各項法律法規,國家哪裡需要,蘋果就哪裡投資,每次遇到重大災害,蘋果也第一時間提供捐助,國家三包法規定7天無理由退換貨,蘋果給你14天退換貨,國內幾個公司能做到?能做到7天的都沒幾個吧(包含7天內拆了包裝,激活了,使用了的情況)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像蘋果這麼守法這麼聽話這麼有代表性的外企都被中國抵制了,那別的外資企業還敢進中國投資嗎?政府的招商引資還能招到大型企業嗎?

環保:蘋果在中國也不只賣手機賣電腦,蘋果在環保上也做了很大努力,蘋果的所有產品用的材料都是百分之百不含有害化學物質的,蘋果所有的零售店數據中心 辦公區用的電都是可再生能源發電。

2017 年 8 月Apple 與中央省級決策者會面,建議政府允許企業直接從可再生能源發電廠購電

2017年11月:Apple 與綠色電力消費合作組織 (GECCO) 召開會議,為中國的能源買家創建平臺,共同探討獲取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為未來的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2018 年 4 月我Apple 就一項政策草案對企業清潔能源採購的影響,向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交了正式反饋意見。

apple在中國將 100 萬英畝森林改善為優化管理,該項目支持編製《中國人工用材林可持續經營指南》,進而將影響範圍擴展到數百萬英畝森林。這些指南的制定參考了我們的項目,由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經由中國政府選定用於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為超過 4000 萬英畝森林的管理提供指導。

蘋果攜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公司 SunPower 公司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展開了兩個共計 40 兆瓦的太陽能發電項目。這項合作將能提供清潔可再生能源,有利於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並給當地帶來農業效益,保護該地區的土地。作為蘋果最大的製造商,蘋果長期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合作新能源項目,預計發電量為 600 兆瓦,用於所有在中國大陸的 iPhone 製造工廠。

蘋果宣佈與中國風電企業金風科技達成合作,共同推進綠色電力的發展。蘋果在上週告訴中國日報,蘋果承諾此次風電合作項目將為中國電網額外提供 285 兆瓦的綠色能源,從而減少蘋果產品製造工廠的碳排放量。285 兆瓦只是此次合作項目的初步目標,蘋果還承諾在未來幾年將為蘋果在中國的供應商提供超過 2 千兆瓦的綠色能源,這些項目將生產超過 9 億千瓦時的電力,相當於中國 69 萬戶家庭所需的供電量。

教育:此外蘋果在教育方面也很重視,蘋果此前就支持了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 「兒童數數據中心計劃」 捐贈人民幣2500萬元。蘋果公司希望此舉可以幫助30多萬名貧困地區從幼兒園到初中的學生,通過通過支持和培訓,找到脫貧路徑。此外蘋果官網的在線教育優惠,也是一筆實打實的優惠,每年暑期的教育優惠活動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黃牛去排隊搶購

其他:蘋果對殘障人士的極度重視,蘋果設備是目前對殘障人士支持優化做的最好的,沒有之一。

蘋果不但監督代工廠的品控,還監督代工廠對工人的權益,僱傭童工,販賣人口,非法勞工,強制加班,福利保障,工人發展,工人教育提升等等這些本不該蘋果管的他都會去管。

對國產的影響:可以說蘋果的存在對國產品牌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蘋果作為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會不斷迫使國產品牌發展新技術,降低市場價格,各個廠商發布會都把吊打蘋果為目標,如果沒有蘋果,那國內廠商的科技升級還會這麼快嗎?價格又會不會漲呢?

有時候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反而更能激發自身的創新發展能力,而如果沒有這樣一個鞭策的存在,那差不多就如同沒了谷歌還有賣廣告的百度…

可以說如果抵制蘋果對中國的影響,真的是很大,帶來的經濟損失是難以估計的,相反對於蘋果而言,退出中國市場,他依舊可以活得好好的。諸如三星,谷歌,臉書等,在失去中國市場的情況下依舊很滋潤。

更現實的是,哪怕蘋果做不了手機電腦了,他也就可以靠授權ios ,macOS,賣軟體,賣服務,過的好好的,因為本身蘋果就不只是一家硬體公司。

再不行,他靠提供可再生能源環保解決方案也能過的好好的。

再不行他靠提供供應鏈管理也能過的好好的,蘋果的供應鏈管理大神級別的存在。

當然對蘋果而言也會受到很大的經濟損失和影響,但以蘋果的財力和業務範圍,他依舊能滋潤的過下去。而對於國內的影響則是一種現象級的,連鎖反應的,對底層勞工的和對國家的經濟衝擊都非常大。

所以抵制帶來的影響只能是殺敵300,自損1000,沒有這麼多那也至少一半一半了……

有人認為蘋果走了,對國家不會有太大影響,我覺得這種看法是及其片面的,只是因為蘋果走了對你沒有影響,但你並不知道蘋果對那些在底層的工人有多重要,你也不知道蘋果對當地的政府經濟發展有多重要,你也不知道蘋果對那些周邊衍生產業的人多重要。

大家還是要理性愛國,不要被一些心懷惡意的媒體和人帶壞節奏,經濟全球化,中國是收益大國,如果真要閉關鎖國的狀態,我想誰都不願意。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我不是很明白

為什麼愛國就一定要通過抵制一個在中國正經守法的民營外企的方式實現?

為什麼就抵制蘋果?蘋果到底做錯了什麼?

為什麼不去抵制微軟 安卓 這些?

正確的愛國,不是去盲目抵制,不是隻顧自身利益不顧其他國人利益,不是看到國家發展好了就自傲自負,正確的愛國是要多讀書,多學習,把自己變得強大,為國家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正確的愛國是敢於面對自身的不足,善於學習別人的優點,正確的愛國是敞開胸懷,展示大國風範,體現國之自信,正確的愛國是與其去抵制他,不如去超越他,這或許纔是我們該做的。


為什麼要抵制蘋果?

因為美國抵制華為?

如果,我說如果,

如果幾乎所有的華為產品都是美國生產、並賣給全世界,華為給美國提供了數百萬的就業崗位、上繳了百億稅收,華為扶植了數十家美國本土供應鏈上市公司、培養的美國相關產業,華為給美國創造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那麼,那麼美國還會抵制華為嗎?

會嗎?


很簡單的一個邏輯,蘋果絕大部分產品都是中國大陸生產,這不僅僅是富士康的代工啊朋友們,因為蘋果的採購而起來的本土電子供應鏈企業,越來越多的成為世界級廠家,這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先是國內這些企業近水樓臺先得月,具備地利優勢。

是蘋果的「扶持老二政策」,因為很多供應鏈行業日韓歐美的公司一家獨大,蘋果為了供應鏈安全就拚命的扶持行業的相對弱勢企業,有大量的中國企業因此「被做大」了。

國內手機供應鏈的龍頭之一:立訊精密,目前市值1300億元人民幣(嗯,似乎很接近小米集團了),老闆原來是富士康產線上的廠妹啊,少數的公開露面說:蘋果是立訊精密的最大客戶。

我是王來春,立訊精密董事長,大家好!

李橙的所在地,也有認識四五家蘋果供應鏈的上市公司,可以說自從做上了蘋果供應鏈,市值都是坐直升飛機,從幾十億噌噌噌的上升到幾百億。

目前,做過和正在做蘋果供應鏈的國內上市公司有數十家,很多是近些年上市的,並且絕大多數擁有極佳的成長性。再看看,目前紅得發紫的科創板,有多少報批的公司都吵著鬧著:俺是蘋果供應商!

如果認為蘋果給中國供應商僅僅帶來了虛幻的財富效應,那就大錯特錯了。

十年前,中國大陸的電子企業都非常薄弱,規模小、技術沒、只能做一些配套,而當時的日資、韓資和臺資企業都非常強勢,大陸企業只能仰望之。

如今呢?在今年蘋果公司公佈的200家主要供應鏈名單中,有36家來自中國大陸,大中華區是85家,這個數字遠遠超過日韓、歐洲和美國各個區域。此外,來自中國大陸的公司數量自然是在越來越多啦。

就此完事了嗎?

還遠遠沒有!

臺灣地區的供應鏈,大部分企業的主要生產基地都在大陸;日韓歐美的供應鏈,很大部分的主要工廠也都在大陸。

此外,在200家主要供應鏈之外,更有巨多的供應鏈企業在中國大陸,他們在不斷成長,只是還不能排進蘋果供應商的Top200而已。

可以說國內已經形成了電子產業的超強集羣,很大的貢獻就是來自蘋果這個大客戶的市場和扶持,這一點,從我和身邊那幾家蘋果供應商上市公司的相關領導的交流中,就能明顯的感受得出,他們對蘋果真的尊敬,而對國內其他手機廠家的態度根本不能與之相比。

或許我們進一步可以思考一下:如果國內沒有如此實力強大、且相對種類齊全的供應鏈集羣,會有華為、小米、OPPO和vivo這幾家手機終端廠家品牌現在的大發展嗎?

其實已經很不可思議了,作為世界第一大消費電子企業,旗下的絕大部分產品都是中國大陸生產,並且長期下來培育了數量巨大的行業供應鏈企業,並且也為國內手機品牌大發展奠定了其中某個重要基礎。這樣對中國的跨國公司,真的極少,可能蘋果就是唯一的那個。

蘋果自己都說,它給中國大陸直接和間接提供了500萬個工作崗位。


就此結束了嗎?

李橙在七年前就是APP Store的註冊開發者,並且很多同學和朋友也是蘋果開發者。這裡簡單科普一下,就是註冊成為蘋果APP Store的開發者,自己開發APP,掛在APP Store上賣(供人付費下載),蘋果抽成30%,其餘的收入返還給開發者。

你們知道目前國內有多少APP Store的開發者嗎?蘋果給中國開發者支付了多少錢嗎?

在2017年的蘋果開發者大會上被提及過,當時就說有中國有180萬開發者,並且當時累計給中國開發者直接支付了超過900億人民幣的分成,且其中400億是當時過去的一年中支付的。現在已經兩年半,目前已經可能超過兩三千億了。

那麼,安卓體系又給開發者支付了多少呢?前不久有個新聞:某大廠有個對開發者10億美元的計劃,並且是全球範圍內的,這都上了大新聞。

如此之多的中國開發者,給中國開發者支付如此之多的分成,這個就太有意義了。尤其對於發展中國家,本身大學畢業生的工資並不高,但可以做iOS開發,和全球開發者有獲取同等收益的機會。180萬人的隊伍,蘋果錢也給足,這對培養我國軟體體系的人才具有絕對重要的意義。

當然,這是絕對不會有人去朝這個方向分析的,畢竟說蘋果壞話那是zz正確呀!

嗯,其實我很多朋友做iOS開發是「業餘愛好」,也有少數從蘋果分得的錢比他們主業還要多一些。


再說說人文方面。

其實有一點很有趣,作為世界級公司,很強調社會責任。

我們之前一直可以看到這些新聞,比如耐克在國內的大工廠出現了壓榨員工或者使用童工的情況,這是作為耐克的醜聞,並且在國際、國內新聞中鬧得不可開交。很是奇怪的是,作為獨立法人的代工廠,出現這種問題,好像這並不是他們的醜聞,也不是當地監管的責任了。

我們回到耐克確確實實在全球供應鏈責任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對中國這樣,對越南、印度、孟加拉國也是。

其實蘋果也這樣呀,蘋果擁有較為完備的供應鏈責任監督體系,包括保護勞工權益、保護環境方面都會有很嚴格的要求,如果供應鏈有違反,是可能取消供應鏈地位的,這些也都是寫進合同的。

比如我們也會偶發性的看到這樣的新聞:

2019年的蘋果供應鏈責任進展報告,鏈接在此:

https://www.apple.com/supplier-responsibility/pdf/Apple_SR_2019_Progress_Report.pdf?

www.apple.com

幾乎全篇都在說中國供應鏈(包括外資公司在中國的工廠)在社會責任上取得的進展。

除了供應鏈社會責任的監管方面,蘋果在國內也有多家分公司和研發中心,這裡面涉及到的是蘋果自己的員工。其實有一點很有意思,蘋果國內僱員的男女性別比例是6:4。在電子消費品行業,這樣的員工男女性別比例,顯然是在招聘的時候更加多多考慮女性員工的結果了。不信,大家可以去了解下國內同行的男女比例,8:2也毫不誇張哦。

蘋果在中國的這些方面,也確實值得國內企業學習呀。


再說毛衣戰,我想題主這樣的想法,顯然是不能忽視毛衣戰的大背景。

美國和特沒譜搞華為,那麼我們搞蘋果呀,對吧?

特沒譜想要的是什麼?人家就是要的是美國製造業的迴流呀,把美國公司開到海外去的工廠搬回去,其中涉及最大的地方就是中國大陸,這一點毫無疑問。

人家特沒譜如此蠻橫不講理的種種作為,其實就是想要蘋果公司的製造廠離開中國,搬到美國去,給美國人創造就業崗位和稅收,來增長美國的經濟。

然後你這個時候卻去幹蘋果?

逼著蘋果離開中國?趕著蘋果回到美國去?這正不是特沒譜要的嗎?

蘋果公司是少有的世界頂級消費品公司,其絕大部分都是中國生產,並且銷售到全世界。不僅僅給中國帶來了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幾百億的稅收,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並且還培養了中國的相關產業,還把中國供應鏈勞工和環境的保護視作自己的責任。

這樣的企業,你卻要搞他?

如果中國人都這樣想,特沒譜開心死了!

在毛衣戰的大背景之下,要搞的也是違反中國法律、生產和受惠的不在中國、不給中國人帶來就業和稅收的企業啊!

這樣的蘋果公司,難道不是正是我們要爭取的對象嗎?

你卻說要搞他?

回到題主說的,如果中國抵制蘋果手機,那麼以上蘋果帶來的積極作用將會全部消失,特朗普的目的達到了。


更新

已經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正常國際貿易和市場競爭被說成跪舔……大家文明觀猴吧。

沒有蘋果當然會有產品替代,

但是問題在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替代呢?

要是國家限制導致中國蘋果市場被替代,

這個就叫盲目愛國,不可取。

要是是因為華為小米等中國品牌技術提升,

消費者願意購買國產手機而非蘋果手機,

讓蘋果市場被替代,

這才叫理性愛國。

你不用蘋果,是你的事,

我用蘋果,是我的事。

大家都不用蘋果,蘋果自己出了事。

不說別的,

三星手機是因為國家限制纔在國內涼的嗎?

我是一條不成熟的分割線。

以下原答案。

會發生什麼事,為什麼美國可以這麼對華為,我們不能這麼對蘋果。人家搞霸權主義,中國難道也要跟著搞嗎?哪怕搞一次這種國家層面上的抵制,外資就可以合情合理質疑政策穩定性,質疑招商引資誠意。

什麼?你說不可靠實體清單是什麼回事?

拜託,你看看聯邦快遞和偉創力乾的是什麼狗屁事,你再看看蘋果,對比一下你會發現蘋果就跟白蓮花一樣純潔可愛。

我尋思人家遵紀守法,該配合政府的配合政府,該給消費者利益基本不少。

(剛說完他遵紀守法,蘋果加工廠臨時工問題就出來了,記在小本本上。)

還帶來大批工作崗位,

讓國內加工商技術品控提升。

什麼?你說美國人把錢都賺走了?

那必須的呀,你光看到蘋果把錢賺走了,你有沒有看到我國製造業賺的美國人的錢呢?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為啥呢?他想連這點辛苦錢都不讓我們賺,想美國人自己賺。

這叫經濟全球化。你賺我的錢,我也賺你的。

你美國人賺的是技術大錢,輕鬆愉悅。

咱們賺的是勞動辛苦錢,人累錢少。

那沒辦法呀,誰叫現在咱們技術沒人家好。

但是總體來說,大家合則兩利,雙贏。

畢竟都賺錢了嘛,辛苦錢也是錢,

好過餓肚子啊!

什麼?低端製造業的錢不叫錢?要高端技術纔算錢?

那就沒辦法了,技術升級要時間,不是說你抵制蘋果,華為小米這些手機能馬上突飛猛進的。

不如說,正是因為蘋果公司產品系列的優秀,倒逼華為小米用心鑽研。纔有現在的百家爭鳴的局面。

還有,蘋果在中國設廠,選挑加工商。

多多少少加工技術要透露出來吧?

師傅過來帶你一起加工,

你這個小機靈鬼不會邊做邊學?

一開始你會的多,咱們就跟著學,(3D touch ,指紋解鎖等)

後來咱們會了點,我們就自己搗鼓搗鼓,或者去別家師傅那裡偷師(萊卡相機,水滴屏幕,升降前攝)

這師傅一看,誒,你小子偷學別人的東西還挺有模有樣的,我也搞一套(今年蘋果手機浴霸攝像頭)。

你看,本來咱們這幫窮小子,啥都不會,錢還沒有。

現在改革開放40年,辛苦錢掙到了,還有點本事了,多好啊,為啥急哄哄就把人搞出去呀,咱們還沒學夠呢!

什麼?師傅拿錢的多?那當然了,不然怎麼叫師傅呀,現在還算好了,師傅喫大魚大肉咱們還有白麪饅頭。

擱30年前咱們連白麪饅頭都沒得喫,喫的都是師傅啃完不要的雞骨頭。

現在再偷師一下,是不是白麪饅頭就要升級成為豬牛羊肉了呀。

所以,理性愛國最重要,盲目愛國不可取。

任正非任老格局就很大,讓消費者自己選擇,不要讓愛國主義綁架華為。

在不涉及原則問題上。

讓市場自己競爭,讓消費者自己選擇,

纔是最重要的。

總而言之一句話,就現在蘋果這樣的低眉順眼的。

如果不可靠實體清單上要有蘋果名字,

那麼清單前面得排著所有的外企。

再說了別看著蘋果這老實人就欺負他了。

相比之下,聯邦快遞,偉創力這些不老實的,有一個辦一個,這纔是符合中國利益的。


如果抵制某國的某個東西,對國家是有利的,那麼中國政府會有100種方法搞定這個事,比如挪威的三文魚……

政府只要沒出手,老百姓該幹嘛幹嘛。記住,最符合你自己利益的商業選擇,往往也是符合國家利益的。

別加戲,別添亂


能給一個理由抵制嗎?

現在蘋果和中國走的多近,甚至不惜懟川普的臉…

上次說禁售似乎跟iPhone6有關,現在都xs了…

蘋果給中國帶來的稅收,就業機會,供應商改革,加工工藝改進,這些zf難道不是看在眼裡?

蘋果的ui從設計到人機交互,哪個不是某些廠商致敬的標杆?更別談蘋果在開發工具,系統架構方面都成為某廠商致敬的企業了。

所以何來的「中國」抵制?

最多可能有一羣人抵制,就像之前的hk事件一樣,總是有一羣人容易被沸騰矇蔽了雙眼,似乎不能看清誰纔是真正的勇士,而誰纔是惡龍。

我希望我們作為消費者不要上綱上線,像韭菜一樣表演如何如何。把買一個產品上升到「愛guo」的程度上。不要資本家說啥,信啥。

當然,扯遠了,來談問題。

對於蘋果來講,可以參考三星,三星現在在國內是other了,但其世界排名如何呢?所以其實對蘋果肯定會有影響,但不至於「倒閉」。

至於我國國民,我前面提到了,稅收,就業機會,製造業更新等。肯定不會後退,但肯定會扶持另一個地方起來,是哪就不用我說了。對我國不見得是好事。而我國對幾乎可以稱作是「dang員」的庫克,都作出這樣的事情,說明一定是有大事情發生。參考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議hm系統改名紅星系統,在我中華大地上一定大有可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