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名叫《我們與惡的距離》的電視劇被朋友圈吹爆,豆瓣評分達到9.3分。只播出了四集就讓許多網友們陷入沉思,臺灣不僅有偶像劇,還有尖銳的現實題材。

  劇中,一場無差別射擊殺人案,讓多個毫無關係的家庭聯繫到一起,賈靜雯飾演的宋喬安是被害者的母親,吳慷仁飾演的王赦是兇手的辯護律師,還有兇手殺人之後備受爭議的家人。

  這部劇的核心是圍繞一起兩年前的無差別殺人事件展開,反映了包括遇難者與罪犯的家屬在悲劇發生後的痛苦與掙扎。探討了司法公正,網絡暴力等沉重的社會話題。所謂無差別殺人案件,就是兇手與被害人之間遠日無冤,近日無讎,純粹是兇犯在作案現場選擇隨機目標的無差別犯罪。劇中的兇犯李曉明在電影院裏使用自制槍械瘋狂掃射,造成9死21傷的人間慘劇。

  以此爲線索,劇集描述了涉案人員及其家庭在兩年內所經歷的磨難。與其他犯罪題材影視劇不同,該劇聚焦的並非兇手本人與其作案手法,而是事發後與案件相關人員及其家庭,還有審判者,辯護者的態度,與他們每一方面臨的困境與壓力。

  受害者家屬自不必說,曾經幸福美滿的四口之家在一起兇殺案的摧殘下四分五裂。而加害者的父母也同樣受着非人的煎熬,不僅變賣了一切家產來賠償,還整日將自己鎖在屋裏,出門戴口罩,終日像螻蟻一般卑微地生活。

  殺人者死,這是人們自古以來的共識,憤怒的社會不僅想讓李曉明以死謝罪,還將怒火宣泄到其家人身上。劇中兇手的辯護律師王赦從犯罪者也有人權,也應受司法程序的合理保障的角度出發,去探究殺人案背後的動機與原因。他希望人們不要沉浸在以血還血的快感中,而是對這些兇案進行歸因,從源頭上杜絕這種悲劇再度上演。

  其實《我們與惡的距離》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2016年在臺灣也發生了一件無差別殺人事件,兇手在街上隨機殺人,年僅3歲的女童“小燈泡”就是這場事件的被害者。

  在一審和二審的時候,兇手都被以有精神病史爲由不能被判處死刑,最後迫於輿論的壓力,兇手才被判處死刑。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張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