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这是古人对富春江的赞誉

富春江七里泷

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魅力

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

无论是官场失意、怀才不遇

还是晓行夜宿、离人送别

古往今来,多情又多愁的文人墨客

几乎到此必吟诗咏词

留下了2000多首传世之作

一幅《富春山居图》更是千古传世名画

 

中国第一代摇滚歌手秋野早在十几年前

便在近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的诗词中

邂逅了富春江的锦绣风光

并被夏承焘先生俯仰宇宙间的

豪迈志向所折服

此次站上《经典咏流传》的舞台

秋野唱响了夏承焘先生的经典之作

一首《过七里滩》似歌如吟

古朴大气、出尘落拓

令人心醉

 

《浪淘沙•过七里泷》

是夏承焘先生27岁时经过富春江七里泷所作

彼时的他

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

虽尚未成就大学问

但已暗暗下定决心

要专注于研究唐宋著名的词家

 

《浪淘沙•过七里泷》

现代 夏承焘

万象挂空明,秋欲三更。短篷摇梦过江城。

可惜层楼无铁笛,负我诗成。

杯酒劝长庚,高咏谁听?当头河汉任纵横。

一雁不飞钟未动,只有滩声。

 

虽然描写的是富春江的景

可抒发的情怀却力透人心

“负我诗成”

“杯酒劝长庚”

“当头河汉任纵横”

于宇宙间俯仰人生豪迈

作词人的高远志向一览无余


 

20世纪以前,词学界对词人生平并不重视

史籍、词集中有关词人的传记多简约不详

许多词人身世茫然,无可究诘

不少作品亦因此隐晦不显,难以考稽

当时还只是中学语文老师的夏承焘先生

致力于词人研究

他旁搜远绍,精心考辨,匡谬决疑

积年累月而成《唐宋词人年谱》十种十二家

由此,唐宋词人生平事迹若绳贯珠联

清晰可辨,信实可靠

部分难解作品亦得到妥贴的诠释

十种年谱问世后

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

被誉为“空前之作”


 

夏承焘先生没有上过大学

更是一直自言“天资很低”

为了心中的志向

他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苦读

从七八岁上学起,几十年来,除了生大病

没有一天离开过书本

用功之勤,为常人所不及

虽然没有上过大学

但他却走上了大学的讲坛

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和诗人

学生遍及海内外

 

晚年

夏承焘先生把当年的“当头河汉任纵横”

改成了“此间无地着浮名”

七个字的修改,是人生境界的改变

当年富春江边,那个豪迈意气的青年

经过岁月的荡涤

留下一声遥叹

 

这感慨岁月、叹息人生际遇的话语

深深触动了经典传唱人秋野

秋野是中国早期摇滚乐队“子曰乐队”主唱

不同于西式摇滚的“狠和硬”

“子曰”式摇滚更有“文摇”的气质

将市井的人情味、人性参悟

以及民俗、传统文化元素引入摇滚乐


 

而这样一个带有先锋性质的摇滚乐队

最广为流传的却是一首广告歌曲

——《今年过节不收礼》

生存和理想的交锋无处不在

秋野将这种与现实碰撞的无奈

融入自己的音乐中

《过七里滩》里

悲凉、沧桑、纯粹、安静直入骨髓

深沉、高亢、隐隐孤愤的人间况味

展现出一种苍凉而宽广的胸怀

内敛的人文吟唱直抵人心

 

秋野与《过七里滩》

颇有一见钟情的缘分

在一间小酒吧里

一位研究红学的老先生在餐巾纸上

信手写下两首词

其中一首便是夏承焘先生的

《浪淘沙•过七里泷》

秋野被这首词作的文字深深触动了

即使当时还不知道夏承焘是谁

但是词里的豪迈胸襟与感怀叹息

一下子击中了在音乐路上彷徨着的秋野

 


秋野当场表示要唱好这首词

回去之后,他一气呵成

甚至不用记录曲谱,便照着词写下了曲

完美诠释了夏承焘先生的心境

看似信手拈来的成功背后

不止是秋野与夏承焘先生之间的知音情长

更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强大向心力

 


荡气回肠的《过七里滩》

是诗词与摇滚音乐精彩碰撞的绝唱

既让人感受到文人墨客的风骨

又将载酒于山水之间自在吟诵的魅力

借助摇滚的力量

于歌声跌宕间打动人心


 

世界越来越开放

不断的交流与碰撞

让文化这棵大树日益枝繁叶茂

我们努力伸展的同时

也不要忘了寻找自己的“根”

 


读诗成曲

传唱经典


(来源:CCTV经典咏流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