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年初正式推出交通津貼計劃,只要市民每月交通費超過400元,即可獲得餘額的25%補貼,上限爲300元。有津貼補助,市民固然高興,消息更一傳傳千里。

  近日就有內地網站製作懶人包,如“愛去香港的人注意!政府要給大家發錢啦,深圳人也可以領!”,裏面詳細介紹如何領取這筆資助,更有內容指稱“用八達通來消費也可領資助”等云云。

  發文者可能存着爲大衆報導“着數”的好心,但可惜某些內容出現偏頗,甚至謬誤,而且大肆宣傳本爲本地居民才能領取的優惠,就引來了不少抨擊。

  有香港區議員就批評,這種懶人包和發文是專門爲了吸引國人來港旅遊,連帶引來大串問題。一來是擔心津貼計劃被濫用,二來也憂慮內地旅客會誤信錯誤訊息,“被騙”來港,第三則是指大批旅客前來,會令香港民生不勝負荷。

  背景:交津計劃具體內容

  要辨識網上訊息的真僞,當然是要查看計劃的原始內容。這個交津計劃的源起,來自於上年特首的《施政報告》,原意是爲減輕市民的交通費用負擔,並以“免審查”的方式推行。

  運輸署宣佈由今年1月1 號開始實施計劃,每月中旬開始領取上月的津貼,如1月的補貼在2月15日開始拿取,最遲要在5月中前領,如此類推。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交通津貼概要)

  誤區1:交通以外消費不計算在內

  從上述內容可以知道,計劃僅僅資助指定交通工具的費用,其他消費是不計算在內的,所以並不存在“用八達通付款就能拿補貼”的說法。不過,由於計劃豁免審查、毋須登記,所以即使持有八達通人士並非本地居民,亦同樣可取得資助款項。

  誤區2:每月交通開支超400元纔可領

  此外,值得留意的一點是,並非所有交通開支都能獲取這筆津貼的,每個月的交通費用在400元以上,纔能有之後餘額的25%資助。唯旅客來港日數不定,不少或只來個三天、兩天,如果去的景點不多,最後結算的交通費用未必到規定下限。而且,假設真的達到下限,用了440元,其實拿到的,也不過是十元而已。

  運輸署回覆傳媒查詢指,由於計劃的設定是要簡單易操作,加上行政費問題,就沒有采用個人八達通(有身份辨識的八達通)領補貼的做法。雖然旅客照理的確可順利在港領取資助,但若單單爲了幾百塊錢,就大費周章籌劃一趟旅行,又是否值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