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皮試(ppd)每次都是強陽性結果,但多年來每次胸透肺部都未見任何異常,這是體質原因,還是那九成感染不發病的人之一?很多年前就有點疑惑了,剛翻看某些問題想起來順便問一下。

關於此免疫應答過程的疑問重點主要有以下幾點:1、為什麼不是每個幼時注射過卡介苗的人過些年做ppd試驗都會顯示陽性呢?是因為卡介苗引發的免疫反應隨時間減退,而每個人免疫系統的特質不同,減退的速度很可能非常不一樣嗎?2、ppd試驗也會注射進體內抗原,在沒有暴露於結核菌環境的前提下,多次ppd試驗本身會否也增加其顯示陽性的可能性呢?教科書認為所有的陽性反應都基於在結核菌環境下暴露的程度,是否失之於武斷呢?【據who文件我的這個猜測很可能是真的:「反覆進行結核菌素試驗和 BCG(即卡介苗) 接種可加強結核菌素反應,感染了環境中的分枝桿菌也可產生這種效果。」】3、「九成終身不發病的攜帶者」和假陽性怎麼區別呢?血液培養的結果可以做出足夠的區分嗎?

4、攜帶者為什麼發病率這麼低?據說免疫力降低時即可發病,那人的這一生免疫力低下的時候非常多,可以說能感冒的時候都該發病。之所以有這麼低的發病率,是由於結核菌的特性決定,還是說也很可能有眾多假陽性被誤判呢。

重要相關資料:http://www.who.int/immunization/documents/BCG_Chinese.pdf?ua=1————————————吐槽分割線————————————————高中、大學和研究生(入學/離校)期間都有肺結核皮試,每次都會起大水泡,如果護理不當甚至會長到直徑1.5-2厘米(平鋪直徑、非垂直直徑),非常影響生活。每次都被打發去胸透,而每次都沒有任何陰影和異常。每一次!然而,嬰幼兒時正常接種過卡介苗而且長了花並沒有顯示接種失敗。卡介苗的原理不是引發輕微感染然後產生抗體嗎?然後皮試難道不是應該大家都會陽性嗎?為什麼只有少數人才會顯示強陽性呢?這些顯示強陽性的人是接種失敗又自行感染了呢還是免疫力天賦異稟就是要任性地反應強烈呢?【維基提示,卡介苗接種可能導致假陽性結果,我朝可是全員接種卡介苗的,這種情況下使用PPD試驗做鑒別或製造多少冤假錯案啊!當然我還是要問,為什麼只是可能呢?】而且,自己覺得,每次皮試都比上一次反應強烈,是否每次皮試都使得積累的抗體潛在反應強度越來越高呢?【如果對這一點的猜測是成立的話,強制性的多年多次肺結核皮試導致的偽強陽性結果造成的自行負擔的額外檢查時間和經濟成本、輻射風險、水泡帶來的生活不便、皮膚上永久疤痕等等,對我這樣的個體來說公平嗎?】據說攜帶者遇到免疫力降低的情況即可發病,那倘使我是攜帶者的話,這些年重感冒的次數委實不少,甚至有一次白細胞降至比正常情況低一個數量級,即使發生過這種情況,屢次胸透的檢驗結果仍無異常,這是否可以側面說明,我這種情況極大可能是純粹的假陽性呢。

儘管有一點免疫學方面的知識,但非醫學專業的我,對於這樣的問題還是很難直接簡便的找到更靠譜一些的順滑的完整的概念。所以希望能有專業人士不吝賜教。


我只說兩點1.僅僅拍個胸透對於除外肺結核(包括陳舊病變)是遠遠不夠的。2.臨床上經常發現疑似陳舊結核而病人自己豪無典型患病經歷的。
我雖然並不完全同意, 但WHO和美國CDC目前對這種情況的臨床診斷是Latent infection, 推薦進行治療。我的理解是美國醫生不了解中國這種全員接種卡介苗以及發生的不同反應,而中國自己也沒有對此進行科學地研究, 所以國內沒有統一的認識。

知乎首答

真的是要怒答一波

首先交代結果 今天剛剛拿到IGRA檢測結果,陰性,證明沒有感染過。經過是這樣的:答主在小學四年級或者五年級吧,被學校要求統一做PPD檢查,查出陽性,當時大概九到十歲。到當地防疫站拍了胸片沒有任何異常,防疫站工作人員和爸媽熟識,就說孩子可能在外面吃早餐不小心感染了,不過沒有發病,打個疫苗吧。至今不知道打了什麼就記得打在屁股上,三針,打完走路屁股都疼的不行。初中體檢,照例仍有PPD檢查,陽性,並且較小學強。天真的認為結核桿菌在自己體內更多了更放肆了,害怕的不行,去體檢,沒有問題。這次防疫站工作人員仍說可能還是感染了,但此次未採取任何措施。高中體檢,PPD檢查,強陽性,記得紅腫範圍很大,中間幾乎有紫色,最後消下去還在前臂留下一定的色素沉著。檢查,胸片正常。工作人員看不下去,說讓孩子預防服藥吧,可能結核桿菌感染還挺嚴重的只是沒發病。然後預防服藥三個月,答主本來身體健康到不會吃藥片,結果乖乖吃了三個月葯。只能說惜命是本能,從來不用題醒,認認真真生怕漏了一頓。

高考體檢,需要胸片檢查,當天早上專門叫了和醫院工作人員認識的大伯來,生怕自己有毛病,緊張到不行,檢查結果沒毛病。

目前大學,因為暑假需要出國交換,對方學校要求IGRA結果,硬著頭皮去醫院檢查,當然先拍了胸片,確認自己「沒發病」,然後抽血,三天等報告,今早去拿報告顯示陰性。

解釋一下IGRA檢查的臨床意義:

γ干擾素釋放試驗分析技術IGRA是一種用於結核桿菌感染的體外免疫檢測的新方法。檢查結核感染者體內存在特異的效應T淋巴細胞,效應T淋巴細胞再次受到結核抗原刺激時會分泌INF-r。

---摘自百度文庫簡單一點說就是:強陽性:活動期結核陽性:感染過或潛伏期

陰性:未感染

該檢測目前認為具有高靈敏度和高特異性,具有參考意義。

所以,寫到這裡,我就想說,自己被冤枉了十餘年,一直以為自己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接著說究竟這件事帶給我什麼影響呢?

對最常光顧的早餐店心生芥蒂,不敢去了。

每次拍胸片緊張到祈禱,超級超級緊張,害怕下一秒自己有病,直接被拉走。心裡一直記得自己可能有病,爸爸媽媽家裡人一咳嗽就覺得自己傳染給他們了,催促他們去檢查。高考體檢,大學入校體檢,非常害怕自己有病而喪失了上學的機會。出國交換,買好了機票定好了所有行程,害怕IGRA檢查毀掉前期辛辛苦苦的準備自己一萬多的開銷,機票退不了。談戀愛非常害怕傳染給男朋友。

所以,PPD這種檢查一次陽性後再檢查都只會是越來越強的陽性結果,那為什麼還要已經有過陽性的孩子做,還強制?PPD檢查既然會讓打了卡介苗並且身體免疫狀況較好的孩子出現陽性結果,為什麼有些地方還讓孩子做這個檢查?防疫站工作人員都不懂PPD實驗越做陽性越強還一臉正經的說感染越來越厲害,真的不應該檢討嗎?了解檢測結果的臨床意義難道不是職責範圍內的事情嗎?

以及有過類似經歷的同學們,做個IGRA檢查吧,為了清白。


也來吐槽一波,在美國做皮試,顯示陽性,被護士要求戴口罩。。。後來去做胸片醫生說知道我朝全員打卡介苗,會影響出現陽性反應。。。


你說的是Ppd皮試嘛?以前國內是減毒母牛分支杆菌皮試液現在是結核菌素皮試液;純度更高;實驗的機理是利用免疫應答,在真皮內注射一定量的皮試一般為五個國際單位,進行72小時的觀察;結果以皮丘的兩個最長直徑的和除以二進行判讀;在美國的入境申請中此項為必需;至於其判斷的值;一般認為在中國結核疫情大國中皮試強陽性提示體內有應答,即有感染過;不等同於發病,如果結合胸片有異常可以臨床診斷;由於發達國家內結核為少見少發病;一般認為為經濟相關性疾病;即經濟越發達則該病的發病率越低;但是我國由於人口數量基數大且每年流動人口堪稱世界之最;目前屬於高風險國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上世紀40-50年代也屬於疫情高發國家,但目前已經成為低負荷國家;結論是:Ppd作為診斷的一種方法說明了一些問題,但Ppd絕不是唯一判斷手段;更不能僅以Pp D的陽性來進行診斷及治療;但就美國這樣的國家而言仍看重該結果

結核菌素皮膚試驗(tuberculin skin test, TST)主要是用來檢測有沒有結核潛伏結核感染(LTBI 可發展為活動性結核),檢查用到的藥物就是PPD (pure protein derivatives,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

用於識別既往被分枝桿菌抗原致敏的個體。這種方法通過皮內注射結核菌素物質,結核菌素會刺激機體產生一種T淋巴細胞介導的遲髮型超敏反應,使注射部位在48-72小時內出現硬結。

機制:

TST用於識別既往被分枝桿菌抗原致敏的個體。這種方法通過皮內注射結核菌素物質,結核菌素會刺激機體產生一種T淋巴細胞介導的遲髮型超敏反應,使注射部位在48-72小時內出現硬結。

方法:

進行結核菌素皮膚試驗 ,使用的結核菌素物質是純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PPD);推薦劑量是5個結核菌素單位(0.1mL)在前臂的內側表面皮內注射。

檢測的意義:

有LTBI的正常健康個體進展為活動性結核病的年風險為0.1%(每1000人中1例)。感染時,疾病的年風險會隨著個體的情況而改變:合併HIV感染者,年風險大於10%;接受血液透析或在實體器官移植後,年風險為1%-2%;健康並且胸片結果正常,年風險為0.1%。

高風險–高風險個體指的是發生再激活的風險至少為正常健康個體6倍者,包括存在嚴重損害免疫功能的病症(如,淋巴瘤、白血病、頭頸部癌、化療、實體器官移植、HIV感染、使用TNF-α抑製劑)的個體,以及胸片發現既往結核病治癒(所謂的「非活動性結核病」)的典型特徵(即,纖維結節性改變)的個體。

中等風險–中等風險個體是指發生再激活的風險為正常健康個體3-6倍者,包括糖尿病患者(無論是否有胰島素依賴)和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的患者。此類別中所有年齡小於等於65歲的個體都應接受單次檢測以評估LTBI。

結果的解讀:

陽性提示可能有潛伏結核感染,注意,不能判定是否是活動性!

當使用硬結的直徑5mm為閾值時,敏感性為98%;使用10mm為閾值時,敏感性為90%;而使用15mm為閾值時,敏感性僅50%-60%。隨著硬結直徑(mm)臨界值的增加,敏感性降低而特異性增加。

中國臨床常用的方法:

既往接種卡介苗或者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會對結果產生影響,即假陽性。

  1. 卡介苗對ppd的影響主要跟接種年齡有關。出生1年內接種,成年後反應較低。一般<10mm,而且很少持續10歲以後。出生1年後(5-6歲)接種會有更強更持久影響,20%人會在10年甚至更長時間保持陽性。

2. 另外1-5%可能會是其他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假陽性。

綜上,對於PPD或γ-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結果為陽性的患者,必須接受臨床評估以排除活動性結核病)和評估是否需要LTBI治療。臨床評估包括癥狀評估(如,發熱、咳嗽、體重減輕)、體格檢查和胸部放射影像學檢查。通過感染科以及結核科醫生評估患者是否為高危來決定對否行抗結核治療。

具體原因相信看了就會有個大概理解。胸片的輻射量其實非常低,一個CT大概是幾十甚至上百倍胸片的輻射量。這個沒有太大的必要擔心。


PDD檢測的只是體內有沒有結核菌抗體,如果有就是陽性,但是有的人反應會比較強烈,有的則一般,這和每個人的免疫力和免疫系統的特異性有關,結核菌共有100多種分支菌,並不是注射過卡介苗之後對每一種分枝桿菌都有抗體的,這裡就表現出了特異性;但是為什麼很多結核菌細帶者發病率很低,有點甚至在嚴重的感冒發燒之後依然沒有發病,這個個人覺得和結核菌的特點有很大的關係,結核菌只會在身體抵抗力很低的時候才會出來繁殖,而且前期它繁殖速度很慢,比如你生病感冒一兩個禮拜就好了,但是結核菌剛開始或者還沒有開始繁殖,身體的抵抗力又開始恢復了,細菌被消滅壓制,再次進入休眠模式;但是要是身體抵抗力長期下降,或者其它疾病導致免疫系統出現缺陷,這個時候結核菌就會出來大量繁殖,幾何倍增的道理都懂,這時候就出現明顯的癥狀和傳染性,這就是為什麼就算是結核菌攜帶者但是發病率依然比較低的原因吧(個人觀點,未經證實)


那血檢相對於PPD的可信度是怎麼樣的呢?

個人認為痰檢大於血檢大於PPD

當然影像學明顯的話 上面皆可作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