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教(2001)遭沽空機構空城研究狙擊,今早發表澄清公告,針對指控逐點作出反駁,並指指控不真實及毫無根據。

網上圖片

首先,公司強調從未為招收學生支付任何佣金,否認有有任何未披露的「小金庫」。報告指,發佈廣告在高等教育機構中非常普遍,又指沽空報告中所述的12名受訪者,有5人經查確認為虛構,因為在冊學生中無此姓氏,亦從未招聘當中所述的實習生。而且,貴州省招生考試院公佈的該校最低錄取分數線均高於貴州省控制線,故學校無需花費巨額佣金招收學生。

另外,公司表示,獨家技術服務及教育諮詢服務協議於2016年訂立,當時東北學校仍為獨立第三方,因此,該交易不應視為關連人士交易。而在2018年收購東北學校一事亦有向投資者公佈,故東北學校的賬目自此合併至本集團,而先前的協議已自動終止。

至於師生比例的問題,所有學校每年向地方部門提交該比例,從未遭受行政處罰。以2018年為例,雲南學校、貴州學校的生師比都低於20。關於學生的反饋,公司質疑報告未列明的通訊摘錄的來源,並指每學期在校學生的教學滿意度隨機抽查都超過95%,又表示公司於近期或邀請投資者前往下屬學校實地考察。

擷取至新高教官網

昨日空城研究發報告,指新高教披露利潤的注水成分高達50%,在商業上不具投資價值,極有可能因為財務造假而退市。報告中主要指出四項指控,首要質疑是指控新高教隱藏了部份招生佣金開支,而這筆「表外開支」估計在2017年高達5,100萬元人民幣。

此外,新高教旗下的「獨家技術服務及管理諮詢協定」並不具有任何商業實質,卻在剛收購一間位於東北的高校後,向有關高校收取4,380萬元人民幣的「服務費」,粉飾利潤表現。第三,空城質疑公司違反中國教育部規定,因為其學生與老師比例高達26:1,低於官方要求的18:1,若要增聘老師滿足規定,按2016年財年的數據推算,將令同期利潤劇減98%。最後,空城指學生對新高教的評價極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