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1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德黑蘭舉行軍事會議,決定於次年5月實施登陸歐洲計劃,開闢第二戰場。次年6月,16萬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到8月止,已有288萬盟軍投入歐洲戰場不到一年便打垮了納粹德國,美軍爲此付出了30萬人陣亡的代價。

  在幾個主要參戰國中,美軍的傷亡是最小的,除了強大的火力和充足的後勤補給外,先進的作戰理念和作戰習慣也是原因之一。美軍是一支特殊的軍隊,既不怕死又很惜命,從來不會付出無謂的犧牲,這一點和日軍有很大區別。爲此,他們有很多保命的好習慣,比如不繫頭盔帶子。

  有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二戰戰場上的美軍從來不繫頭盔帶子,往頭上一扣就上戰場了,看起來很隨意。按理說,這樣的戴法與軍事條例相悖,在其他軍隊中是不允許的,尤其是日軍中,如果士兵敢不繫帶子絕對是要挨耳光的。但美軍爲什麼這樣做呢?

  這個習慣是美軍用血的教訓換來的。二戰時的鋼盔由鋼板衝壓而成,受整體重量影響不能做太厚,嚴重影響了防彈功能,也就能擋擋流彈或破片,以及沿鋼盔切線飛來的子彈,假如正面挨一槍,十有八九擋不住。即使僥倖擋住了,子彈巨大的動能也足以撞斷頸椎。因此美軍士兵乾脆不繫帶子,即便腦袋中槍,擊飛的頭盔也能卸去大部分力道,保護頸椎不受傷害。

  另外,由於美式M1鋼盔的獨特外形,在格鬥時可能被敵人扳住帽檐,用頭盔繫帶把人勒死,因此美軍士兵普遍不繫帶子。後來,輕便結實的凱夫拉頭盔代替了服役40多年的M1鋼盔,美軍士兵再不擔心子彈會撞斷頸椎了,這一習慣也被逐漸淘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