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4月10報道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時,在美國華盛頓、中國上海和臺北、智利聖地亞哥、比利時布魯塞爾、丹麥靈比和日本東京同時召開新聞發佈會,以英語、漢語、西班牙語、丹麥語和日語發佈“事件視界望遠鏡”的第一項重大成果: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根據相關介紹,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熱而放出和γ射線的“邊緣訊息”,可以獲取黑洞存在的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軌跡取得位置以及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從提出現代黑洞概念的1916年,到發佈首張黑洞照片的今天,人類已經走過了103年,致敬所有“仰望星空”的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們。

  “黑洞”研究進展

  在18世紀,英國的約翰·米歇爾根據牛頓力學提出了黑洞理論。值得注意的是,牛頓力學不適用於強引力環境,因此他能提出黑洞理論純屬巧合。

  在1916年廣義相對論提出後,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命名爲“黑洞”。

  1970年,美國的“自由”號人造衛星發現了與其他射線源不同的天鵝座X-1,位於天鵝座X-1上的是一個比太陽重30多倍的巨大藍色星球,該星球被一個重約10個太陽的看不見的物體牽引着。天文學家一致認爲這個物體就是黑洞,它就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黑洞。

  1974年,霍金通過量子力學的方法得出結論:黑洞不僅能夠吸收黑洞外的物質,同樣也能以熱輻射的方式向外“吐出”物質。而這種量子力學現象,就被稱爲霍金輻射。

  2015年3月,霍金對黑洞理論進行了修改,宣稱黑洞實際上是“灰色的”。新“灰洞”理論稱,物質和能量被黑洞困住一段時間後,又會被重新釋放到宇宙中。

  2017年12月7日,美國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8億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