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技

雖然是一家非常大的公司,但是對市場的需求反應總是非常迅速,完全沒有那種高傲的大企業病。市場要輕量化?有了GPW和G102;要復活MX518,有了G MX518復刻版;還想要G502出無線版?OK這就來了。

有線版G502從剛出來的真香旗艦變成現在的「腕關節殺手」,甚至在現在的G502 無線創世版上連羅技自己也玩起了「習武之人」這個梗。

有線版的口碑崩塌不僅是輕量化風盛行,而產品本身也存在滑鼠配重不勻和重量過重的問題,原本裸重就高達125g的G502,在無線化之後其產品力究竟如何?文章將深入解析。

按照慣例,文章分五部分:

  1. 開箱與做工小評
  2. 人體工學設計與按鍵手感
  3. 引擎測試
  4. Lightspeed——無線技術解析
  5. 總結

一、開箱與做工小評

▲這次首發的是G502創世版禮盒,所以箱子特別大,實際上裡面是包含兩個單品的。

▲打開禮盒,裡麪包含一個G502 Lightspeed和一隻與ZOMO合作的G502可動鍵帽。

▲這個就是與ZOMO合作的G502可動鍵帽。

▲展示一下禮盒包裝的所有內容,沒有無線充電滑鼠墊。

▲包裝盒下部註明瞭G502 Lightspeed的包裝清單:滑鼠、接收器、充電線和配重盒。

▲包裝盒側面則是技術規格參數:HERO16K引擎,兼容POWERPLAY無線充電,雙模式滾輪,盒最長60小時的使用時間。

▲滑鼠背面則是賣點介紹。

▲再來看一下這個小的鍵帽盒,採用了羅技風格的外包裝設計,每個鍵帽都有自己的編號。

▲內部包含一個鍵帽還有一個羅技G狗牌。

▲鍵帽上部是注塑材質,底部是金屬材質。

▲在鍵帽中間有一個導光柱,屆時鍵盤燈光可以通過導光柱,使滑鼠背部的G logo發光。

▲回歸滑鼠本體的開箱,G502 Lightspeed在外形尺寸上與G502/G502 RGB/G502 HERO沒有任何區別。

▲G502無線版的證件照。

▲無線版相比原版最大的改進來了:換上了G900的鏤空滾輪!滑鼠重量大幅減輕。無線版依舊保留了羅技引以為傲的無極滾輪和光柵編碼器。

▲無線版與有線版在側裙設計上也如出一轍。

▲兩款滑鼠除了滾輪外沒有任何區別。

G502無線版DPI指示燈

G502 RGB版DPI指示燈

▲除了滾輪外,DPI指示燈罩材質也做了更換,有一說一,還是RGB版指示燈罩的質感更好。無線版有了退步。

▲滑鼠側傾角度也一致,G502系列的側傾角度相對較為平緩,有利於對滑鼠的操控,但是長時間使用會容易疲勞。

▲底部則是無線版與有線版最大的不同。

▲充電口依然是microUSB介面,沒有採用type-C的原因可能是出於厚度考慮?

▲配件上主要還是一根數據線和說明書、貼紙。

▲這個就是無線版的配重盒和無線收發器。

▲裡面有2g*4+4g*2,一共四個配重塊。還有一個插在HUB上的Lightspeed無線接收器。

▲HUB和Lightspeed無線接收器

▲打開尾部蓋板後,這個位置可以替換成powerplay無線充電模塊,同時還是Lightspeed接收器的收納倉。

▲將Lightspeed放入收納倉的樣子。

▲同時502依然保留了配重倉,傳統的配重倉位置可以放下2g*4個小配重塊,powerplay的蓋板上還可以再安放兩個4g的配重。不過如果換上powerplay模塊以後,兩個4g的配重塊應該就沒地方放了。

二、人體工學設計與按鍵手感

▲滑鼠三圍尺寸132*75*40mm,和G502尺寸完全一致,尺寸上來說屬於中小滑鼠

▲滑鼠因為背拱弧度平緩,沒有頂手心的問題,但是手指處缺少支撐,握持感不夠飽滿,控制感更佔上風。

▲橫握點間距5.7cm,這個間距很短,對操控性來說是個好消息。

▲而空重下只有115g!G502減重成功!更重要的是沒有了有線版重心靠前的問題,無線版G502重心基本在滑鼠中心位置。

▲在去掉蓋板後,極限重量僅僅只有107g!僅比曼巴無線版重2g

▲滿配重下133g,這個重量也比原版滿配重輕了11g。

▲按鍵手感方面,總體上都要比前代差一些,首先是主按鍵換成了歐姆龍50M微動,壽命有了極大提高,但是手感上普遍認為不如20M爽脆,50M手感偏軟鍵程也較短。因為主按鍵採用了主動張力技術預壓,所以手感相對其他的50M微動來說還是要好一些的。

▲很慚愧,即使G502換了四代,我的拇指依然夠不到狙擊鍵。而側鍵手感也相對偏軟一些,鍵程依然比較長,總體手感上還不錯。

▲滾輪換成鏤空後,沒有了有線版上實心滾輪的那種可以當指尖陀螺玩的紮實感,但是手感上終於更像一個普通滾輪了。因為光柵編碼器的原理限制,滾輪刻度感強烈並且有些生硬,滾輪按鍵手感也很硬,適合遊戲但不適合CAD畫圖等辦公場景。

總結

總的來說G502 Lightspeed在按鍵手感上相對RGB版變化也並不大,除了因為微動由20M換成50M帶來的手感變化外,其他的就是鏤空滾輪相比實心滾輪更加輕盈。

而重量則是最大的變化,重心不再靠前,重量回歸可接受範圍,滑鼠操控性一如既往的優秀,在操控性上G502的模具完全夠用,現在只需要看引擎表現了。

三、引擎測試

引擎測試部分依然分遊戲測試和mousetest測試兩部分:

1.遊戲測試

遊戲測試繼續選擇逃兵76作為測試,在遊戲過程中,G502模具的操控性得以很好的發揮,並且在減重和調整重心後,G502的操控性更上一層。

但是在引擎使用上還是明顯的羅技風格,HERO 16K在低速移動時上平滑度略遜RGB版的PMW3366引擎,能感覺出抖動。

2.mousetest測試

▲在400CPI下,HERO16K的抖動不是很大,在測試400cpi的時候是在做高速畫圓運動,刷新率能提升很大。

▲800CPI及以後採用了畫直線測試,可以看出在兩端的低速區間開始有了一些抖動

▲1600CPI時抖動和PMW3366平臺低速穩高速抖的狀態完全相反。

3.總結

我曾經提到過Hero系列引擎(包括G102上搭載的mercury引擎)都是以能耗比為第一要務設計的,主要服務於無線遊戲滑鼠,來增加續航時間縮小電池體積。但是在性能上要遜色於原相PMW3366引擎不少,目前各個論壇基本形成了統一意見:受動態刷新率影響,HERO引擎在低速移動時抖動明顯,穩定性遜於PMW3366引擎。

但是得益於一開始就定下的低功耗要求,HERO系列引擎在功耗表現上非常優秀,相比原相平臺的曼巴無線版,在搭載上PAW3390後纔敢採用電池供電設計,HERO系列引擎的問世讓羅技在無線滑鼠領域快速起跑並且迅速搶佔市場。

雖然絕對性能略遜於原相,但是除非像我一樣有多個滑鼠進行對比使用,否則普通很難感覺出這微小的抖動差距。況且HERO系列是真的省電。

四、Lightspeed——無線技術解析

無線是目前遊戲滑鼠發展的趨勢,羅技LIGHTSPEED技術是目前無線滑鼠領域絕對的王者,不管在銷量、技術還是使用體驗上都是碾壓幾乎所有對手,目前唯一能與之相抗衡的可能只有雷蛇的AFT。

眾所周知,目前2.4G頻段幹擾嚴重,例如WIFI這類設備都運行在2.4G頻段,無線信號幹擾成為了遊戲滑鼠丟幀失去連接最主要影響因素,LIGHTSPEED技術的實現原理就是在2.4G下不斷搜索和調整信道,不斷的切換最優信道進行連接來躲避幹擾,並且LIGHTSPEED的在發射功率上也經行了增強。

Linus在測評G900的時候給出了下面這些數據,看看G900的抗幹擾能力有多強。

在五天的複雜電磁輻射環境下的使用中(13臺以上路由器,30臺以上手機及其他藍牙設備)沒有出現丟幀和信號連接不穩定的問題,沒有出現信號和操作延遲,日常使用下和羅技G502 Lightspeed沒有發現任何問題。無線連接可靠性滿分。

續航是HERO的絕對強項,標稱最長60小時續航,在每天8小時辦公+2小時遊戲(logo燈開啟,100%亮度)的情況下,現在已經堅持了5天,具體的續航時間我再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給出,不過HERO引擎的功耗控制確實很強。

五、總結

按照慣例先說一下優缺點:

優點:

  • 重量大幅減輕,滑鼠重心位於滑鼠中心位置。
  • 雙模式滾輪得到保留,並且做了鏤空減重處理。
  • Lightspeed技術 強、無敵。
  • 外殼設計操控性非常優秀。
  • HERO引擎在功耗和性能的平衡上取捨得當。
  • 贈送的ZOMO鍵帽很有意思

缺點:

  • HERO引擎在中低速時穩定性略遜於PWM3366
  • 握持感不夠飽滿
  • 狙擊鍵位置過於靠前
  • 50M微動手感略遜於前代20M

G502 Lightspeed不僅給了你們一直想要的無線,而且還多給了鏤空滾輪、50M微動和重心平衡這個最重要的改進。無線版幾乎修改了有線版上所有的BUG,也保留了雙模式滾輪和主動張力系統這兩個G502上引以為傲的賣點。

HERO引擎在性能調教上偏向於省電,這無可厚非,有取便有舍。和PAW3390一樣,最終目的還是性能和能耗雙雙達到巔峯,殊途同歸。我曾經說過HERO引擎搭載在有線滑鼠上就是耍流氓的行為,無線纔是這顆引擎的歸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