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個月內,我國CAR-T細胞治療迅猛發展。2017年1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批中心(CDE)受理了國內首個CAR-T細胞藥物臨牀申請,不到半年時間,目前在CFDA進行臨牀試驗申請的CAR-T細胞藥物已達13個,其中4款CAR-T細胞藥物申請進入了優先審評程序。

2017年被認為是我國細胞治療產業落地的元年,2018年將是國內CAR-T細胞藥物的發展大年。上週,國內首個按藥物進行臨牀試驗申報的CAR-T項目結束審批進入了待制證階段,再度體現了我國CAR-T細胞藥物的快速發展,給國內其他CAR-T開發機構帶來了鼓勵。

2018年,我國CAR-T市場不僅在臨牀研究上即將爆發,CAR-T細胞療法的產業化也將迎來大發展。在CAR-T細胞製造領域,合同定製開發與生產製造(CDMO)模式開始進入我國市場,這將有助於國內CAR-T細胞藥物開發工藝的優化、降低製造成本、控制風險、提高經營效率,對CAR-T細胞藥物的開發和上市具有重要意義。

製造工藝的優化成為了發展的關鍵

我國在CAR-T靶點開發領域走向了世界前列,目前CAR-T企業超過百家,臨牀試驗項目數量僅次於美國,未來產品的質控以及成本的控制成為了競爭的關鍵。與傳統藥品不同,CAR-T細胞藥物在產品開發生命週期中應該儘可能早地採用能夠實現大規模生產的製造工藝,這樣才能滿足預期的商業需求,而傳統的生產工藝不能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高標準要求,製造工藝的創新和優化成為了關鍵。

我國CFDA發布的《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表示,研究者應不斷優化製備工藝,減少物理、化學或生物學作用對細胞的特性產生非預期的影響,盡量達到自動化、全封閉的生產。

CAR-T細胞從臨牀前研發到生產,對製造工藝的優化有不同的側重點。例如,在臨牀前研究,製造工藝的優化側重點是保證CAR-T細胞製備的可行性;在生產環節,製造工藝的優化側重點是滿足質量控制的高標準要求。總而言之,CAR-T細胞藥物臨牀試驗技術流程和商業化技術流程需互相一致,不同地區的細胞製備過程需達到同樣的質控標準。

CDMO模式助力我國CAR-T產業化發展

對於細胞治療公司,面對製造工藝的創新和優化所帶來的壓力,尋找擁有技術、製造和監管專長的第三方合作夥伴如CDMO組織成為了戰略性策略。細胞治療公司與CDMO之間的主要差距在於細胞製造的經驗,GMP無菌生產環境的設計十分具有挑戰性,然而這正是CDMO的專長所在。

CDMO合作模式帶來的益處包括可擴展性、加快上市速度、無間接費用地獲取技術專長和成本效益。對於CAR-T細胞製造,CDMO模式的出現將對行業發展帶來重要意義。當前,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CAR-T細胞製造CDMO合作模式的重要性,CDMO服務也開始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市場中。例如,博雅控股集團開始面向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地區提供CAR-T細胞製造的CDMO服務。

根據《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全自動、全封閉的生產工藝是CAR-T細胞製造的發展方向,細胞治療產品的生產過程應遵從《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的基本規範和相關原則。在國內,博雅控股集團已經在天津啟動建設了全自動、全封閉的CAR-T細胞CMC生產線——CAR-TXpress?,採用了博雅控股集團體系內的八條自動化設備,按照FDA的標準建設,符合GMP生產的高標準要求。

博雅控股集團董事長許曉椿博士表示,「速度、成本和一致性是CAR-T治療行業的重大挑戰。擁有創新專利技術的CAR-TXpress?平臺能夠使製造商以更少的時間和更低的成本來提高CAR-T細胞的產量和一致性。我們期待與具有創新精神的生物製藥公司合作,共同提高這些突破性療法的商業可行性」

小結

目前,已有4款CAR-T細胞藥物申請被納入我國優先審評程序,有望在2-3年之內上市。國內CAR-T細胞藥物的商業化大門正在打開,未來的重點是如何實現商業化的可持續發展,讓技術切切實實造福更多患者。CAR-T細胞製造CDMO模式的興起和應用,將給我國CAR-T細胞藥物商業化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作者|Dr.韋

本文系博雅幹細胞(bestboyalife)綜合發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