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國當前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據中國國家癌症中心數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肺癌患者約 78.7 萬,因肺癌導致死亡人數約 63.1 萬1。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所有肺癌患者中的 80% ~ 85%2,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由於缺乏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大多數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無法對其進行根治性手術切除且治療手段有限,我國肺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僅爲 16.1%3


在癌症疾病難治癒的態勢下,臨牀治療水平及手段的提高顯得尤爲重要。


隨着分子靶向療法和免疫療法的出現,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取得了巨大的進展。靶向治療相比放化療,能精準抑制腫瘤,副作用小,患者生存期顯著延長,生活質量提高。但是對於沒有特定驅動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治療手段有限。而這批患者往往仍然只能依賴化療來延長生命,但化療的療效有限。隨着免疫治療藥物逐步進入中國,我國肺癌治療逐步步入腫瘤免疫治療時代。

腫瘤免疫治療通過激活人體自身對抗腫瘤的免疫功能來殺死腫瘤細胞,有療效相對持久,副作用相比化療較小的特點。在某些瘤種,如惡性黑色素瘤,其療效顯著,部分患者甚至能在停藥後,仍然獲得長期生存。

2018 年 7 月 25 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帕博利珠單抗的中國上市申請, 用於經一線治療失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療。

2019 年 3 月 28 日,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培美曲塞和鉑類化療適用於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的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一線治療適應證在國內正式獲批,帕博利珠單抗成爲國內首個用於晚期腫瘤一線治療的 PD-1 單抗,同時該藥聯合標準化療方案(「K+C」方案)也是國內首個獲批的 PD-1 單抗聯合化療的腫瘤治療方案 。

然而,伴隨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爲驅動基因陰性的非鱗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的生存獲益,無法避免的是高昂的治療費用,由於帕博利珠單抗尚未納入醫保,給很多患者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順應國家「健康中國 2030」規劃實施,不斷探索援助形式,幫助更多癌症患者獲得優秀藥物治療和爭取長期生存機會,以減輕癌症患者的經濟負擔,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發生,助推「健康中國」宏偉目標的實現。


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默沙東支持的「生命之鑰腫瘤免疫治療患者援助項目」於 4 月 9 日在京舉行新聞發佈會,對外發布擴展項目援助覆蓋範圍,將符合相應醫學條件的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納爲項目援助對象。其實早在 4 月 2 日,項目已經正式啓動對肺癌患者的援助,舉行發佈儀式是希望通過媒體的傳播力量,讓更多符合援助條件的患者能夠知曉並獲益,多方聚力,攜手托起肺癌患者長期生存的希望。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副理事長 胡寧寧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副理事長鬍寧寧在發佈會上致辭,並表示:「生命之鑰作爲中國首個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患者援助項目,並且在今天啓動了對肺癌患者的援助,對提高藥物可及性,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 李峻嶺教授


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李峻嶺教授分享了我國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的發展現狀,我們看到免疫治療聯合化療正在重新定義非鱗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希望。生命之鑰項目 5+5 的援助週期基本可以覆蓋中位無疾病進展期,相當於患者的治療費用直接減半,大大減少了患者的經濟壓力。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張力教授


張力教授在發言中提到:「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在轉移性非鱗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臨牀應用還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隨着更多研究結果的呈現,我們將看到腫瘤免疫治療在不同適應症、不同治療階段的應用,這或許將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我相信在未來肺癌患者長期帶瘤生存將成爲現實。」


參考文獻:

1. 鄭榮壽, 孫可欣, 張思維等. 2015 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 中華腫瘤雜誌 [J],2019,41(1)

2. 劉蕾, 魏素菊.KRAS 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進展. 中國肺癌雜誌 [J].2018

3. 周清華, 範亞光等. 中國肺癌低劑量螺旋 CT 篩查指南 (2018 年版). 中國肺癌雜誌 [J].2018


責任編輯:李海麗
封面來源:站酷海洛PLUS
配圖來源:現場拍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