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折

絕不可能是三星,華為存疑,UI不對。

補充一下,UI是MIUI,地圖定位是小米總部,為什麼問題發起人不願意添加這個重要信息呢?


讓我想起了兩年前surface phone的專利


我就納悶了

這邊說炫技沒用balabala

那我尋思著

mix3那裡不是都在說沒技術balabala

你們到底想看啥??


手機屏幕尺寸的發展一直受兩個相互矛盾的因素所左右:一是大屏帶來的效率需求,二是便攜性要求的小尺寸機身

為瞭解決這個矛盾,手機廠商們最開始在屏幕的縱橫比上下功夫,主流手機屏幕從4:3過度到了16:9,之後廠商們開始打磨手機邊框,在保證單手握持感的前提下,邊框寬度縮到2mm以內,再然後,廠商們開始對機身的下巴和額頭動刀子。

就這樣,在保持手機單手握持的前提下,主流手機屏幕尺寸從3.5英寸一路增加到了6.4英寸。

然而,當智能手機過度到vivo NEX這種真全面屏設計的時候,在傳統的手機形態下,其屏幕尺寸增長空間已經很小了,再把邊框做窄一點,或者把下巴做小一點,其對於屏幕尺寸提升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然而,廠商們就此止步了嗎?

當然不會。

前幾年,廠商們開始致力於脫離手機去尋找新的更適合的移動終端形態,如智能手錶,智能眼鏡,微型投影儀,乃至到半智能的耳機。然而,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雖然可以實現一些曾經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情景,但對於大多數非邏輯的設想,目前依然看不到任何曙光。這所有的嘗試依然無法取代手機,成為新的中端方向。

在這樣的背景下,廠商們要更進一步,摺疊屏幾乎是唯一的選擇了。

下午在羣裏和 @學寫作的喪失 @灰機 討論的時候,對於摺疊屏,他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比如重量,比如厚度,誠然,這些的確是問題,對於便攜性來說,厚度、重量、續航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沒人願意在褲兜裏裝上300g甚至500g的磚頭,或者相機和續航殘廢的平板。

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點,當一個方向出現的時候,即便我們很難將其做到極致,但在通往極致的路上,在途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在以前看不到的美麗的風景。

全面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全面屏概念提出之初,人們就指出,前置相機是不可被真正克服的,這違背了光學原理。是的,直到現在,我們依然看不到任何關於真正的屏下相機的影子,但如vivo NEX、小米mix3,或者OPPO R17,華為nova這種產品,和曾經主流的16:9手機,如iPhone7,已經是不同的世代了。

達不成真正的全面屏重要嗎?

重要!

也不重要。

對於摺疊屏設計來說,也是如此,的確,我們很難以最快的速度讓摺疊屏成為一種成熟的狀態,成本合理,量產簡單,穩定性良好,體驗健全。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嘗試,廠商為之開發出一系列新的技術和設計,一系列的和現在完全不同的產品和體驗被開發出來,在其慢慢的成長和迭代中,我們隨之探索。

不要急著下結論,在兩年前,我們能夠想像得到手機可以做成nova4那個樣子嗎?至少我想不到。

那麼,在兩年後,摺疊手機會做成什麼樣子呢?或者三年後,或者四年後,又會如何?

對於摺疊屏,誰第一個做不重要,因為第一批的摺疊屏產品大概率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續航,比如穩定性,比如交互邏輯,比如重量厚度和續航問題。

是的,這些問題都是有可能存在的,但在之後的迭代過程中,誰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尋找到更為合適的形態,以保證體驗,那麼它就會得到新的成長契機。

在十年前,iPhone就是憑藉全新的交互邏輯和手機形態,幹掉諾記,一躍成為智能手機之王的。十年後,這個新的契機出現了。

當然,這個契機不只是摺疊屏,這個契機裏有很多要素,全面屏、3D建模技術、AI、5G等等,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到底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目前的我們還看不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移動終端新的變革要來了。

產品從概念到量產,其需要克服的困難很多,想做出諜照中的概念產品其實不難,其最核心的柔性屏技術在供應鏈已經克服了,難的是如何以一種成熟可靠的形態和合理的成本將其量產出來。

但小米在這個時候爆出摺疊屏的消息,依然是有意義的,當然,這個意義不是小米首發摺疊屏,或者網路曝光的這臺手機能夠顛覆什麼。其意義在於,小米在全新技術探索中,並未如我們所想的那般處處落後,小米依然在技術的最前沿探索,這對於小米,對於米粉來說,無疑是振奮人心的。


已經在微博預熱了:

我覺得摺疊屏現階段(2019年),還是屬於探索性的Value-add feature,而不是Killer feature。

對於一家手機大廠來說,可以玩票性質的出個那麼一兩款。

為啥?說白了還是Cost efficiency。

試問現在的主流消費者,有幾個會指名要買摺疊屏手機?肯定1%都沒吧?

所以廠商的主要投資點,還是在買/研發更好的SoC晶元,更好的拍照CMOS和演算法,更好的(更像iPhone)的UI和系統。

如果還有閑錢,可以做做「探索版」的摺疊屏手機。

一來是做做PR的廣告,各種新聞稿刷屏刷起來,增加存在感。

二來是提升Brand image。我和那些二三流廠商可不一樣,我是有很強的自主研發能力的哦?

至於手機本身,可能根本沒想著賺錢和走量,主要還是在營銷層面和技術探索層面投資一波而已。

所以,不能預計2019年摺疊屏手機會在小米華為這些大廠,中興這些想增加存在感手機業務之外還挺賺錢的大公司旗下出那麼一些,但,決不會成為市場主流趨勢。


看系統似乎是miui,想想其他廠商不太可能用miui做新技術宣傳。

但這是怎麼回事?

小米拿出一個真正看起來像是黑科技的東西,結果高贊回答全是嘲諷或者說不實用的。。

說好的米乎呢?

其實我覺得只要他敢做,敢在這個方向做出技術探索現在甚至已經做出了工程機而不是ppt,那確實是極好的,至少不是大家眼中的沉迷組裝,無法自拔。

畢竟一項看起來很高科技的技術通常都是慢慢摸索,不斷撞南牆撞的頭破血流來的。想想剛出的oled,現在的oled。剛出的雙攝,現在的雙攝。

至於說就是厚的手機和渣續航平板的,我想的是厚的手機和渣續航平板那是兩個設備。

現在一個設備能做出兩種設備的功能,哪怕還有各種各樣的缺點,我也已經覺得非常棒了。

說不定電池技術也突破了呢?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如果這個工程機是ovh甚至中興魅族聯想等其他國產廠商出的,評論應該不會像現在清一色的嘲諷和說不實用吧。。

現在甚至連無機評測都算不上,最多算一個腦補評測,就一堆人說這不實用那不實用了。

我是不是也可以腦補評測說一句摺疊屏多設備合一是未來趨勢,小米有眼光至少走到了前面?

說句心裡話,現在的知乎是不是對小米過於嚴格了?我覺得大家還是對小米更加寬容點吧!

總之,小米加油!在手機行業我希望看到百花齊放!!


update:

下面是我的腦補評測!!有問題請指正!!

現在看不到背面,我懷疑2邊側翼的厚度是比中間低很多的。可能不是完全統一高度。

兩邊也可能是捲尺結構。就是隻有屏幕一層,並不包含電池主板等其他結構,這樣兩邊的厚度可以控制到很薄,而oled完全可以做到這點。。

而且看視頻,2邊摺疊起來的厚度其實只有中間的一半不到的樣子。所以其實是隻有2層厚度,而不是3層厚度。

比如本體7mm,側翼2.5mm, 兩邊摺疊起來就是9.5mm。 完全可以接受的。

至於耗電,摺疊模式oled不耗電(oled不發光的部分不耗電)。也就是說依然可以做到3500毫安,手機模式的續航和正常手機也一樣。


這種產品可能是作為新技術探索,秀肌肉用。這個角度是值得讚賞的。

真要賣的話,我覺得實用價值並不高。作為手機來說它太厚了,作為平板來說,它太脆了,摺疊狀態怕是任何角度著地都直接全毀?營銷的話,需要切入適當的賣點纔行。


沒有拿到產品之前的評測都是耍流氓。

任何產品在有新的突破之前,都會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妥協

尤其是劃時代的產品

我們不能因為其妥協就認定它沒有前景或者毫無意義。

每一個廠商,在渴求利益的同時,消耗資本來滿足廣大消費者探索科技追求時尚追求創新的心理,都是值得鼓勵的。

對於許多米粉而言,2018年可能是失望的一年,因為小米好像失去了走在科技前沿的能力,或者說是勇氣

看到這個視頻,讓我有了看到小米mix時候一樣的心跳

無論他能否成功,無論是否能開啟另一種手機時代

我都是感動的,都是欣喜的

因為我不僅僅是一個消費者,也是一個年輕人,一個對新鮮事物好奇的年輕人。


之前的某個回答裏我說過,柔性屏技術在手機領域的商業化方向比較模糊。

摺疊屏技術算是柔性屏技術下的一個商業化方向,但摺疊屏所實現的也僅僅是把平板電腦裝進口袋這個需求罷了。

問題是現在的手機屏幕已經足夠大了,又有多少人需要把更大的屏幕裝進口袋呢?這意味著2019年就算有更多的摺疊屏機型上市,最終也只會是手機行業內的小眾分支。


剛剛纔在跟 @灰機 聊,我們兩都覺得相比雙屏幕,摺疊屏纔是真的脫了褲子放屁。

首先侷限於電池技術,摺疊屏電池肯定很小,那就極度依賴快充技術,HOVM,只有小米沒有大功率快充技術,所以小米出摺疊屏我的內心是冷漠的。

其次,因為是摺疊屏,所以對摺後的手機狀態肯定很厚,說不定能突破到10mm以上。

這意味著什麼呢?

也就是說,說好聽點,摺疊屏是一個設備同時可以當做手機和平板用。

說不好聽點,摺疊屏就是一個巨厚的手機和續航巨爛的平板。

那麼什麼樣的摺疊屏是好的摺疊屏呢?

有快充,四擴音器,續航要過得去,拍照體驗不能倒推太多(因為摺疊,所以單邊保持現在主流7mm左右的厚度摺疊起來會巨厚,所以拍照可能會被大幅度犧牲,就像小米MIX一代一樣),對摺後不能太厚,最好針對對摺線的弧度部分可以有特殊的交互,就像當年對曲面屏的要求一樣。

其他的相比手機不要在體驗上開倒車就好了。

綜上所述,摺疊屏會乍一看很炫酷,但是日常使用各種彆扭。

那麼摺疊屏就一無是處了嗎?

也不是,摺疊屏是必須邁出的一步,手機屏幕擴展顯示區域的進一步激進。

手機屏幕越大,才越能承載更多的信息,更強大的功能,有所謂的生產力。

但我其實覺得手機真正的價值是鏈接,比如手機鏈接電視顯示器,就可以當做電腦用,這個纔是好的方向。

手機屏幕再大,就真的拿不下了,我覺得這個就有點脫離實用性和體驗去追求拓展的意思了。


這不就是可撓式手機嗎,這玩意各家吵吵了最起碼6、7年了

我記得13年的時候,三桑就搞了個可撓式概念機發布會,可以去找找,比這視頻裏清楚多了。當時發布會上看效果非常好,手機就像紙一樣,當時發布會上一邊折一邊玩極品飛車。

官方說14年能量產,當時htc還是巨頭,出來很痛心地說我們進度有些慢了,可能要比三桑晚個半年到一年。。。


個人認為那會是小米平板5?

或者小米Mixpad(雙關)?

未來的摺疊屏趨勢應該是在材料學基礎突破的基礎上,做到屏幕、電池全區域可彎曲,現在還是早了點,不過很高興看到小米邁出了這一步,探索真正的黑科技,還是為發燒而生。


個人認為是一個很雞肋的一個設計,但也是個很好玩的設計

也就只能用來「玩耍」,日用估計是不行的(誰有事沒事折來折去,如果不打算折來折去,為何要買這玩意)

幾個缺點:

第一個 屏幕不耐用,使用年限限制很大(在沒有先例僅有實驗的情況下,誰也不知道能用多久,每個人的使用環境都不同)

第二個 電量必定不耐用,既然不耐用,那就一定需要「更快,更強」的快充技術來加持

第三個 在這個產品的初期,價格必定「不菲」

還記得dalao @一航戰加賀 之前說過:「手機發展到最後,成功活下來的必定還是一體機(大概意思是這樣)」這一點,我個人也是非常認同的,畢竟一體機直接排除了在硬體上使用時間的

限制


現場體驗摺疊屏幕手機~

相信在2020年就可以實現多個廠家的量產;

既解決了消費者對於大屏手機的需求,又解決了消費者對於小手機尺寸的需求;

移動辦公分分鐘!

平板和電腦的市場會越來越小~


2019年了,今天我們不會再懷疑這種屏幕的真實性,摺疊後系統有定製的反饋,是小米做的沒跑了,接下來就是app開發者與小米對罵的時間。


大家在這裡都已經說了很多了,我想說一個摺疊屏可能會給未來消費電子設備市場帶來的一個大變化。

摺疊屏手機通過展開能獲得堪比平板的顯示屏幕。這意味著大量的安卓app會進行類平板的功能及應用升級。困擾安卓平板的重要瓶頸—生態不完善將會被打破。這是近幾年來安卓生態彎道超車的一次重要機遇。

蘋果ipad在平板市場的領先地位很可能將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各大安卓平板廠商迎頭跟上。華為三星小米等廠商對旗下平板項目的重視程度將會大大增加。

從目前的市場分析來看,iphone如今在手機市場上的領先和份額遠遠不及ipad在平板市場影響力。有多少人是因為ipad和iphone還有AirPod和apple watch等的組合全家桶優勢才選擇從一個蘋果設備不斷添置更多apple家產品。

我想這也是安卓那麼多年一直堅持研發摺疊屏的動力所在。ipad在平板市場的一家獨大的份額和影響力,誰看了不眼紅。

摺疊屏研發出來商用後對蘋果的打擊可以是非常致命的,看安卓這邊能不能把握住這次機遇,以及蘋果會做出怎樣的應對。


上課剛看到 先寫點吧

這個產品 技術含量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

屏幕上次已經有手機做出來了 也有廠子能做

而且現在工藝不成熟 不可能量產

19年 乃至以後都不大可能是主流 我個人更傾向於屏下攝像頭的方案

說到底 這只是一個追求全面屏的畸形產物罷了

與之配套的軟體 硬體環境都沒有 我用個屁

我覺得這種技術更多會用在未來的電腦 平板上面

透過現象看本質

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突然放出來摺疊屏的概念機?

聯想到獨立紅米的行為

不難猜出這是小米作為主品牌衝擊高端 拉高價位 甩出科技儲備的一張牌

用意何在?讓「米粉」閉嘴 讓資本看到小米的能力

先等等 有空再寫 這個比較亂


很有意義的嘗試。我鬥膽說一句,在重量和厚度上會付一些代價,但便攜性會好。你們難道沒有覺得,現在手機,如果貼身放,拿起來並不方便嗎?最典型的就是放褲袋,塞兩側很容易磕著,塞後面怕一屁股坐爛。我有跑步習慣,早年買的臂包和腰包,現在都不得不放棄,因為很難放下新手機了。其實論體積,現在手機一點都不大,純粹是尺寸問題。

很多收納文章都會告訴你,把東西捲起來收納更有效,這個道理對電子產品也是適用的。我個人經驗,出門旅行,圓柱體充電寶比扁平矩形充電寶用起來更方便。摺疊手機只要在重量和體積上控制好,個人覺得比現在手機形態更適合貼身放的人。


雖然我主觀上認為小米不可能造出這種東西出來,但是實際上這東西還是有使用人羣的,比如我。

我平時需要看PPT看學習視頻,因而我需要大屏,平板那麼大最好。但是我又不喜歡大屏手機,因為不好放,小米note3那麼大最好。我還不愛玩手遊,所以我並不需要一款高容量電池的手機,只要看視頻不發熱就行了。而且我這種人雖然窮但還是想買好東西,這玩意正合適。

所以,,,這東西還是有一點市場的。

真的希望小米能出這東西,至少也能作為科技公司實力的展現(╥╯﹏╰╥)?


那個喪屍又來酸小米了,如果這是hov出的肯定被他吹爆了。小米出成熟的產品說人家沒技術沒亮點,真出了實驗性的東西又說人家不成熟不實用,真是怎麼做都是錯。坐等hov出摺疊屏看他怎麼吹。


終於發現OV的厲害了。

賣了那麼多年的智商機,然後冒個頭就能引得一大幫智商欠費的主兒歡呼不已。

小米發布全面屏之前,有誰想到過全面屏該怎麼用?

如果這個是小米發布的,那麼相信至少是一個可用的東西,不管是摺疊次數還是厚度和續航都不會太差。

猜測一下:如果把主攝放在左側或右側的上邊,那麼展開時可以自拍,摺疊時就可以拍照,如果左右兩邊都有相機,說不定能當3D結構光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