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人從出生隨著年紀成長一直到成年或中老年,其中各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重點與人生課題,今晚回顧一下你的成長歷程,或者你可以瞭解你的小孩、朋友、親人等,在不同的人生發展階段中,關鍵性發展任務的各種性質、特徵與概念。

在心理學歷史中,最偉大也是最早提出人格發展理論的屬精神分析論的佛洛依德Freud主張的性心理階段(Psychosexual stages),和之後的Erikson主張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psychosocial stages),以下用簡單的表格將二位心理學家的理論列出,並方便大家查閱自己所屬生命歷程的關鍵發展,以及瞭解早期發展的重要性。

出現時期

Freud

Erikson

出生後頭一年

口腔期

透過吸吮母親乳房而獲得進食需求的滿足與快樂。嬰兒必須獲得基本的餵養,否則會發展出貪婪、貪得無厭的心。口腔慾固著的成因在於嬰兒期口慾滿足受阻。所造成的人格問題,包括不信任人、拒絕他人的愛,害怕或無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嬰兒期:信任VS不信任

若重要他人能滿足嬰兒身體與情緒的基本需求,則嬰兒就發展出信任感。若基本需求無法滿足,則會產生對外界、特別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不信任。

1-3

肛門期

肛門區成為形塑主要性格的重要部位。主要發展任務包括學習獨立、接納個人能力,以及學習表達如憤怒、攻擊等負面情緒。父母親的管教模式對孩子今後人格發展有極巨大的影響。

幼兒期:自主VS羞愧、懷疑

這是個人發展期自主性的關鍵時期。基本衝突為,自我信賴感VS自我懷疑感。孩童必須去探索,操弄外在世界,必須允許其犯錯,從而獲知自己的行為限度。若父母鼓勵孩童一味依賴,擇期自主性便受抑制,因此無法成功的回應外界的各種考驗。

3-6

性蕾期

潛意識的亂倫衝動躍居基本衝突的核心。孩童對異性父母的亂倫渴望之威脅性太過強烈,因而壓抑下來,男童的性蕾期就是有名的伊底帕斯情節(Oedipus complex)--戀母情結,渴求母親的愛。女童的性蕾期即有名的伊蕾莎情節(Electra complex)--戀父情結,渴求父親的讚賞與愛。父母親對此時孩童的性慾求,在口語即非口語方面如何回應,對往後孩童發展出怎樣的性態度,性感受影響深遠。

學齡前兒童:創造進取VS罪惡感

基本任務是獲得一種勝任感與主動積極感。若孩童被允許自由選擇從事個人喜愛(富有意義)的活動,則他們會發展出對自己積極正向的觀點,也會積極正向去對待外界他人,若不能依照自己意志做決定,則會發展出罪惡感,孩童便不再扮演主動、積極角色,轉而任由他人為自己做決定。

6-12

潛伏期

在前幾年性衝動的苦惱衝擊之後,這個階段平靜多了。對性的興趣改由對上學、玩伴、運動集各種新的活動興趣所取代。這是孩童朝向外界設會劃與建立家人以外人際關係的時期。

學齡兒童:勤勉VS自卑

孩童需要擴展對世界的認識,並發展出更適當的性別角色身分感,還要學會讀、寫、算等基本技能,以順利完成學業。基本任務就是要獲得勤奮感,能設定並完成個人目標。若無法做到,就會產生不適任感

12-18

性器期

性蕾期的老課題()再次活躍。本階段始於青春期,直至年紀老邁。社會對性有各種限制與禁忌,青少年要能夠在社會認可下,將性能量投注於友誼、藝術、運動等方面,並為未來生涯做好準備。

青少年時期:自我認同VS角色混淆

兒童期與成人期之間的轉換階段。是測試個人能耐限度,打破依賴心結,及建立心的自我認定形象之時刻。主要的衝突核心為:釐清自我認定的形象、生活目標、生命意義等。若無法形成自我認同,就會產生角色混淆。

18-35

性器期

成熟的成人之核心特徵為:能自在的"愛與工作",包含逐漸減除父母對自己的影響級擁有關愛他人的能力。

成年初期:親密VS孤立

此期的發展任務為:發展出親密關係。若無法建立親密關係,就會導致疏離與孤立。

35-60

性器期(持續)

中年期(成年中期):生產VS停滯

是一種超越個人與家人,能現身於照顧下一代的需求。是調適個人夢想與真實成就之間的不一致時刻,若無法獲得適當,生產感的人,往往就導致心理上的停滯。

60歲以上

性器期(持續)

老年期(成年晚期):統整VS破滅

個人回顧此生,缺和甚少,感覺心滿意足,就會產生自我統整感。若無法獲得自我統整,就可能出現破滅、絕望感、罪惡感、怨恨感與否定自己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