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沿線垃圾成堆、垃圾堆場滲濾液橫流、大量污泥去向不明、監管嚴重缺位。

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今天(15日)在向遼寧省反饋“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情況時表示,營口市生活垃圾污染問題整改工作統籌謀劃和協調落實不力,甚至敷衍推託、表面整改,全市垃圾無害化處置工作缺乏科學研究和系統規劃,亂堆亂放問題依然突出,羣眾反映強烈。

瀋陽市污泥違規堆存整改工作滯後,將32萬餘噸污泥分散轉移到撫順、阜新、鐵嶺等多個地市,監管缺失、污染轉移,環境風險突出。

營口市城鎮人口約122萬,每日產生城市生活垃圾約1550噸。目前建成大石橋垃圾處理場、蓋州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合計填埋能力約765噸/日,同時依託營口同方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篩分—發酵”工藝,實際消納能力約250噸/日,垃圾無害化處置能力存在巨大缺口。

病急亂投醫,整改搞突擊 遼寧多地生活垃圾和污泥處置混亂 新聞 第1張

2017年7月,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向遼寧省反饋指出,營口市長期未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20年來大量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在遼河岸邊濕地,總量超過137萬立方米。全省現有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數量多,堆存量大。

為此,遼寧省整改方案明確,營口市應進一步提高已建成的生活垃圾處理場處理水平;2019年底前完成永遠角存量垃圾堆填場治理工程,2020年底完成永遠角生態恢復工程,並基本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集中整治。

2018年11月16日至18日,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到營口市開展下沉督察。督察發現,營口市對生活垃圾污染問題整改系統謀劃不足,統籌推進不夠,未能有效解決生活垃圾存量大、增量快等問題,導致垃圾污染問題日趨嚴重。甚至在永遠角垃圾堆填場停止接納新增生活垃圾後,部分區縣一度出現“垃圾圍城”現象,嚴重影響羣眾正常生產生活。

“病急亂投醫。”督察組介紹,營口市沒有在徹底解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的“出口”上下功夫,規劃已久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推進緩慢,已建成的兩座垃圾處理場處理能力不足,所依託的營口同方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篩分—發酵”設施長期無法正常運行。

而永遠角垃圾堆填場已被禁止接收新增垃圾,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沒有“出口”,只能“拆東牆補西牆”,到處選址建設臨時垃圾堆場,生活垃圾“四處周轉”,收集不完全、堆放不規範等問題層出不窮。此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投運之前,全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逐年遞增與處置能力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十分嚴峻。

病急亂投醫,整改搞突擊 遼寧多地生活垃圾和污泥處置混亂 新聞 第2張

病急亂投醫,整改搞突擊 遼寧多地生活垃圾和污泥處置混亂 新聞 第3張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要求,營口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排查上報全市僅有一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但督察組抽查發現,大石橋虎莊垃圾場內約26萬立方米生活垃圾簡易堆放,沒有按照環境影響評價要求並入衛生填埋場內,防滲措施不完善;鮁魚圈區垃圾打包廠內堆存大量生活垃圾,小望海村垃圾堆放點積存約10萬立方米生活垃圾,無防滲和滲濾液收集設施,滲濾液橫流。以上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均未納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統計,排查流於形式,作風不嚴不實。

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向遼寧反饋指出,由於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滯後,2007年至2013年,瀋陽市將共計150多萬噸污泥堆存在祝家地區9個坑塘內,其中大部分未作防滲處理,惡臭熏天、羣眾反映強烈。2017年12月,《遼寧省貫徹落實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提出,2017年6月向社會公開徵集處置方案,經多輪專家評審,確定處置方案,9月底完成招標,力爭2年內完成全部(約150萬噸)堆存污泥無害化處置和場地修復,同時有效控制施工和處置過程中污染影響。

2018年11月22日,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瀋陽市開展下沉督察。督察發現,瀋陽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沒有按照整改方案紮實推進任務落實,2018年5月才完成了最終招標,整改進展嚴重滯後,原本可以扎紮實實完成的治理工程,被拖成了以“分散轉移”為主要措施的應急工程,並且由於過程監管不到位,大量污泥違規堆存甚至去向不明。

病急亂投醫,整改搞突擊 遼寧多地生活垃圾和污泥處置混亂 新聞 第4張

督察組介紹,因整改進度嚴重滯後,2018年4月瀋陽市政府決定啟動應急處置工程。為盡快形成處理規模,在處置單位未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不具備暫存條件的情況下,瀋陽市將積存了十年的污泥不作處理直接裝車外運,分送阜新、鐵嶺、撫順等多個地市。在以最快速度緊急運走32萬噸後,祝家污泥問題整改終於在表面“追趕上了時間”。

在督察進駐時,瀋陽市政府上報此項整改任務達到序時進度。但督察組現場調查發現,分散轉移至阜新、鐵嶺等市的污泥中約有13萬噸尚未進行處置,而且臨時堆存場地多無“三防”設施,環境風險隱患突出,整改工作變成了“污染搬家”。

督察發現,祝家污泥本應參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但在轉移過程中,不僅未嚴格執行“出入廠”計量監控要求,甚至臺賬管理混亂,大量污泥去向不明。運往阜新日豐物資工貿有限公司的約6.5萬噸污泥,只有出廠稱重記錄,且不到250公里的運輸距離,有的運輸車輛竟行駛了20多個小時,過程監管嚴重缺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