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還有很多故事。

這幾天,可能是特朗普上任以來最愜意、最舒心的日子。民主黨人扣給他的一口大鍋——“通俄”,終於有望被卸下來了。

去年5月,特朗普被曝存在“通俄”嫌疑以後,美國司法部指定羅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爲特別檢察官,專門調查總統及其競選團隊涉嫌與俄羅斯情報人員聯繫一事。

經過漫長的調查取證,穆勒向司法部提交了最終調查報告。北美東部時間3月24日,司法部長威廉·巴爾(William Barr)以摘要形式向美國國會彙報了調查結果。

圖源:路透社

從巴爾的摘要來看,調查結果對特朗普相當有利。對於民主黨人指控的特朗普“通俄”,穆勒調查報告認爲不屬實,現有證據不能說明特朗普與俄羅斯合謀影響了2016年美國大選;對於民主黨人指控的特朗普妨礙司法公正,調查報告沒有給出定論。

即使調查報告認定特朗普存在妨礙司法公正,也失去了調查本身的意義。穆勒上任的初衷,是爲了調查特朗普是否存在通俄行爲;民主黨人要想徹底扳倒特朗普,也只能寄希望於調查證明特朗普存在通俄行爲。至於特朗普有沒有妨礙司法公正,並不是問題的關鍵。

接下來,主導衆議院的民主黨人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他們肯定會要求司法部部長進一步公佈調查報告全文,以便儘可能獲取特朗普更多的“醜聞”。

但是,調查報告結論已經顯示特朗普沒有通俄,再公佈全文又能怎樣?即使有些醜聞,估計也不會撬動特朗普的“金身”。相反,這樣的做法只能強化支持者對特朗普的忠誠,甚至有些中間派,都有可能看不過民主黨人的做法,而轉到特朗普陣營中去。

對特朗普來說,通俄門調查已經從特朗普的“軟肋”,變成了特朗普的“護身符”。他終於不用再擔心遭受民主黨人彈劾,也不用再擔心家庭成員被司法部指控了。

再進一步說,特朗普終於可以輕裝上陣,落實自己在內政外交問題上的真實想法了。這裏暫且不討論美國內政,主要談談特朗普涉險過關對中國和朝鮮的影響。與中國的經貿談判和與朝鮮的核問題談判,是目前急需要特朗普着手解決的兩大外交難題。

在這兩個問題上,美國國會與總統想法不盡一致。特朗普希望在確保美國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儘快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與朝鮮達成核廢除協議。對他來說,2020年大選馬上就要啓動了,自己不能與中國、朝鮮談起來沒完。迅速瞭解中、朝問題,並將之轉化爲接下來競選可以自誇的一大功績,纔是特朗普的主旨所在。

美國國會則不同。他們沒有大選的壓力,而且衆議院還掌握在民主黨人的手中,所以更希望較爲徹底地解決中國和朝鮮問題。他們希望能夠迫使中國徹底改革結構性問題,迫使朝鮮徹底廢除核設施。他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特朗普爲了個人功績,而輕易與中國、朝鮮達成談判。

特朗普與金正恩在河內不歡而散,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國國會向特朗普施加了強大壓力,使得他不得不收回此前的承諾。

現在,特朗普奪回了主動權,應該可以更多實踐自己的想法了。這意味着美中貿易談判進程可能會加快,雙方達成協議的可能性變得更大;美朝關係可能還有緩和的餘地,特朗普說不定會籌劃與金正恩的第三次會面。

從這個角度來說,特朗普贏得主動,對中國、朝鮮也是個好事。

作者:胡樂

看這些文章哦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