弍瓶勉,1971年生於日本福島縣,不過他的大學生涯卻是在紐約讀的建築學。

長期在美國的生活讓他的作品充斥著美漫的粗獷風格。對於他改行漫畫有兩種說法,其一是他修完了建築課程拿到了學位,然後在紐約從業的過程中感到了漫畫的感召。另一種說法則是他其實根本沒成功修完建築學的學位,掛科太多讓他十分憂鬱,所以他的作品中才那麼多黑暗和陰鬱的內容。但不管怎麼樣,他終歸是在24歲創作出短篇漫畫《BLAME》並投給了講談社,沒想到直接拿到了一個四季賞。於是他先是給講談社當編輯打了一段時間的工,又去給當時已經出名的高橋努當了一陣助手。在幾年的磨練後,他的第一部長篇《BLAME!》在《BLAME》的基礎上橫空出世。

《BLAME!》這部作品其實是很難評價的。從1997到2003年,弍瓶勉在講談社的雜誌《月刊Afternoon》(嗯,就是連載《蟲師》的那個雜誌)上連載了六年。要說十卷單行本的容量也絕對不少。但我們的主角霧亥,從頭到尾說過的話大概也就只有那麼兩三百句。平均一本裡面二三十句。是的,你沒看錯。霧亥就是這麼一個惜字如金的角色。弍瓶勉筆下的世界又相當的繁複。以致於很多讀者從頭看到尾還雲裏霧裡沒弄明白的劇情的基本脈絡。其實,弍瓶勉的作品之間擁有一個鬆散的架構。如果想徹底弄明白《BLAME!》的故事情節。只讀《BLAME!》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這個故事的開端還是要追溯到弍瓶勉最初的短篇《BLAME》,在近未來的某一年,毒品泛濫在高度發達的城市之中。搜查一課的刑警霧亥追蹤著毒品商人被殺的線索來到一間研究室。結果發現研究室的主人已經把自己的思維轉換到一臺機器人的身體裏。最終霧亥幹掉了機器人。然而那份思維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已經拷貝到窗臺上的電子烏鴉之中。在網路無處不在的時代,消滅肉體不再是消滅一個人的標準了。

接續這個引子的是2001年連載於《Afternoon?Season增刊》裏的《NOiSE》。這個故事裡的人類科技又進步了一些。稍有資產的人,都通過網路壟斷托拉斯組織——網路蘇菲亞接入了網路球,過上了傳說中天堂般的生活。沒有錢做網路介面手術的人只得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層。在這種階級極端分化的城市中,一個神祕教團開始興起。這個教團不斷的綁架底層民眾做人體試驗。最終實現了人類與硅素生物的轉化(顯然是上一個故事裡思維技術的再發展)。所謂硅素生物,簡單說就是以硅來替代我們身體裏的碳,作為身體的主要構成元素的生物,科幻界的共識是這種生物一般堅硬且長壽。面對教團的威脅,網路蘇菲亞也通過類似的技術組建了安全警衛部隊。目標是消滅一切沒有網路認證,無法接入網路球的生命體。這兩者之間的混戰持續了不知多少年,一直打過了30世紀也未見分曉。而此時的地球已經被網路球下屬的自動機械所佔領。無數的建築機械從地球之外運來無數的金屬漿。然後持續不斷的擴展著建築的規模。可這些建築中,甚至已經見不到一個人影了。

而後纔是《BLAME!》這部正傳。在這裡霧亥的身份是一位前安全警衛。很有可能是根據當年搜查一課的那位霧亥的DNA製作而成。此時已經不知道是多少世紀。不斷擴展的建築無邊無際。推測已經從地球的位置延伸到了木星或是土星軌道那麼遠。霧亥的任務是找到一位擁有網路認證的人類。因為此時的網路球早已失控,早期連入網路的人類不知由於何種原因已經統統死光。網路球名義上的管理者——統治局完全電子化,並不具有管理網路球及其下屬的機器人和安全警衛的許可權。所以急需一個擁有網路球認證的純種人類來提供許可權。而此時硅素生物也已經發展成一個鬆散且龐大的種族,他們同樣想獲得一個持有認證的純種人類。這樣一來就能繼續維持世界的混亂和混沌。給本族留出生存的空間。

不過雖然兩方的主題皆是搶奪帶有網路球認證DNA的人類。實際的故事情節中,這個人類卻根本沒有存在過。當霧亥一層層的向上攀登。他發現網路球比自己之前認知的還要失控。安全警衛在無差別的殺戮一切所能見到的生命體,硅素生物同樣在各個樓層之中肆意妄為。而人類的遺族(當年沒有錢做手術的底層民眾的後代)則在兩者之間的夾縫中艱難求生。隨著霧亥的持續攀登,他憑藉著自己手中的重力子手槍毀滅了一些事物,也拯救了一些事物。在生電社的地牢中,他救出了高級工程師西波,又在西波的幫助下摧毀了生電社。在東亞重工的空間裏,他擊退了前來殺戮的硅素生物,卻無法阻止東亞重工錯亂的主電腦把一切都帶向毀滅。最終,破壞掉硅素生物試圖偽裝純種人類混入網路球的計劃後。西波和高級安全警衛娜莎可(有理由相信這位就是《NOiSE》的主角)再加上從東亞重工得到的聖武的基因,終於孕育出了一個胚胎。但這個胚胎是否能擁有帶網路球認證的DNA,弍瓶勉並沒有提及。只是在最後一頁給了一個霧亥和一個人類孩子在一起繼續戰鬥的圖。

如此開放性的結局自然讓讀者紛紛抓狂。一時間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有說這一切都只是霧亥和網路球的一個夢。也有的說這是一個輪迴,霧亥最後和孩子在一起的鏡頭正好和漫畫開頭首尾相連。幸而弍瓶勉還沒完全忘了這個故事。在畫了搞笑短篇的《BLAME學園!》系列後,2008年在講談社的一本增刊上我們終於看到了BLAME系統的後續。這篇名為《BLAME!第八系子體プセルの都市構造體逃出記》的短篇描寫了一位硅素生物少女的視角。在這個時間段、,霧亥的行動已經成為古老的傳說。安全警衛不再追殺沒有接入許可權的人類,轉而全力對付硅素生物。就在少女不斷被安全警衛追殺瀕臨死亡時。霧亥神祕般的出現,並且幫助少女逃往超構造體(這些建築的統稱)的外面。由此可以推斷,那個胚胎大概還是成功了。霧亥最終通過孩子取得了網路球的管理許可權。調整了安全警衛的行為模式。一邊驅逐著以人類為敵的硅素生物,一邊又盡量做到不趕盡殺絕,給他們一族留下延續的火種。這一點在他另一個短篇《Net Sphere Engineer》中也有佐證。《Net Sphere Engineer》的開篇明確寫明瞭「無形的主」和「都市的監護者」已經消失了一千年。所以大概在完全驅逐了硅素生物後,霧亥乾脆停止了安全警衛和網路球的運作。給予超構造體內的人類遺民以和平。這個短篇的主要劇情是一些遺民誤啟動了安全警衛的自動生產裝置,然後遭到了悲慘的屠殺。這個時候還是霧亥出現給他們解了圍。(這都幾千年了,還在當救火員,真心太累)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短篇中遺民的服裝明顯是繼承了東亞重工的電擊漁師的風格。這麼看來,當初東亞重工最後的一次轉移,也並非是全體自滅。這也算是弍瓶勉在末世的絕望中為讀者安排的小小溫情吧。

總之,弍瓶勉的BLAME體系大致就是由上面這些作品所組成。它們統一的特點即是活動在一個龐大無邊的,由各種樓梯、窗口、窄路和房間構成的混亂空間之中。作為建築學科班出身的弍瓶勉。這樣的空間正是他的拿手好戲。在某次訪談中,他曾表達BLAME這個故事最初只是想畫一個關於地下城的創意,後來在不斷的增補才成了現在的模樣。用一個詞來形容BLAME體系的話,筆者能想到的只能是「荒誕的質感」。之前筆者曾提到整部作品男主角也沒說過幾句話。其實霧亥根本不用說話,觀眾的興趣在翻開《BLAME!》的一瞬間,就會被弍瓶勉那潦草卻極具衝擊力的線條所吸引,既而被繁複雜亂卻不失一種頹廢的美感的場景所震撼,最終膜拜在重力子槍和冷兵器的交相輝映中。美漫的狂野奔放,美漫的英雄主義,美漫的乾脆利落在《BLAME!》中表現的淋漓極致。對於霧亥來說敵人不存在強與弱的區別,之存在是被自己一槍斃命還是兩槍斃命的區別。同時弍瓶勉也沒有放棄日本人特有的纖細。儘管在作品裡我們看不到崩潰的星球,也看不到荒蕪的大地。但是殘破的臺階,無人的窗口,走不到盡頭的道路。悲涼的末世氣息不用一個字去描述就從書頁裏呼之欲出。再想到霧亥一個人,僅憑這雙腿在廣闊到半個太陽系那麼大的空間裏尋找也許根本不存在的那麼一個人。孤獨的寒意也會慢慢爬上你的背。可反過頭來看,這種悲涼和孤獨就像陽光照不進的海底那樣,危險的同時也有一種讓人無法挪開視線的吸引力。讓人慾罷不能。

我們為什麼喜歡注視著深淵,因為深淵也在注視著你。


《希德尼雅的騎士》原作者是弐 èr瓶勉,貳瓶勉,著名SF漫畫家,最初在美國紐約獲得建築學學位,後回國Kodansha雜誌社,此後開始從事漫畫事業,先作為高橋努的助手,《BLAME!》的推出,使貳瓶勉名聲大噪,《BLAME!》港譯作《特工次世代》,作為一部充斥著後現代意識青年向作品,糅和了美式畫風和日式人設,自從在講談社《月刊afternoon》上連載以來就吸引了一羣哥特青年並推出了日文、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韓文、泰文以及香港中文等等諸多版本。

長編作品BLAME!(1997年 - 2003年、連載於月刊Afternoon、講談社)

NOiSE(連載於Afternoon Season增刊、講談社)

BIOMEGA(2004年 - 2009年、連載於週刊Young Magazine、講談社→轉刊連載至Ultra Jump、集英社)

ABARA(2005年 - 2006年、連載於Ultra Jump、集英社)

希德尼亞的騎士(2009年 - 已完結、連載於月刊Afternoon、講談社)

該作者動畫化的作品目前有《希德尼雅的騎士》和《blame!》

《希德尼雅的騎士》也叫《銀河騎士傳》,講述了數千年前一種不明生物奇居子將太陽系破壞殆盡,之後人類乘坐者數艘宇宙飛船不斷在太空遨遊。希德尼雅的騎士的故事既有普通的校園風格的戀愛、冒險等特色,也有處於廣袤無垠的宇宙中的震撼,人類生存的艱辛。可以說希德尼雅的騎士3D製作並不能算特別成熟,但其中光影的效果尤其在宇宙這種大背景下確實給以一種極強的震撼力。

同公司以及原作者另一部作品《blame!》講述的是數千年前人類製造的機器突然發生了「感染」而將所有人類視為非法居住者進行屠殺,大約6000年之後一小部分人類仍然苟延殘喘的生活在機器的獵殺之下,而男主則是一個尋找改變這一切的人。Blame!的風格也是一種末世廢土流動漫,錯綜複雜的混亂都市和捕殺人類的恐怖機器人。相比希德尼雅的騎士3D風格更為成熟,動作也十分流暢,雖然沒有廣大的宇宙背景,但是這種末世的風格也十分有代入感。

同樣推薦與上面兩部作品同公司製作的動漫《亞人》,與希騎和blame出自相同製作公司Polygon Pictures,17年前,美軍在非洲戰場上俘虜到傳說中不死的神兵,從此人類稱呼這種跟自己長得一模一樣卻又不會死亡的生物叫做「亞人」。亞人不會因為任何因素死亡,因此只能通過「死過一次」來分辨。普通的高中生永井圭在放學途中被卡車意外撞死,卻又馬上復活。於是成為「日本國內第3個亞人」的他,從此被投以高額懸賞。不想成為實驗動物的他,便與好朋友海鬥,展開了浪跡天涯的旅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