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歷史或別有用心才會指責美國發戰爭財!美國的發展藉助了世界優秀人才不斷移民美國本土後的巨大創造性發揮。為美國的崛起起到了關健性的作用!

深圳的經驗就是美國發展歷程的縮影,當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聚集到一個小漁村後,人的能動性與巨大引力在自由發揮過程中將資本從海外,國內大量吸引到這個荒涼的地方。短短几年深圳速度便使「時間就是金錢,效率便是生命"!給演繹的美倫美奐。自由讓深圳成為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標誌!

從這個意義來講,20世紀電能的廣泛應用,石油的大規模開採讓內燃機革命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汽車工業成為美,歐的主打新型工業。(日本隨後)而美國遼闊國土巨大的消費量讓美國經濟躍居世界首位。與此同時飛機及航海工業鑄就了美國經濟與工業的強大。所以說美國強大並非單純因發戰爭財。戰後美元取代英鎊世界金融霸主地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以這麼說;沒有馬歇爾計劃西歐戰後重建成為發達國家沒有可能。日本50年代經濟騰飛也絕無可能。美國是西方世界發展的動力之源,它有功於西方世界,中國改革開放間接受益也是巨大的。

美圓全球化確實給美國帶來巨大利益!也因此使美國經濟,政治,軍事穩坐世界第一!這是不爭的事實。與蘇聯競爭美國勝出也在情理之中!歷史是面鏡子,世界,國家,民族凡人類文明先進的東西都是人類共同財富。取之而用,無可厚非。向先進理念學習是促進人類社會加快進步的捷徑!為什麼不能採用拿來主義呢?


關於這個問題,「人家」表示: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啊!

事實上,美國從1776年建國時期的北美洲東海岸13州,發展到今天的50州,國土面積擴張十多倍,確實有戰爭的因素。

這裡的戰爭因素,除了美國直接參戰奪取領土和資源迅速擴張外,還有在其他國家戰爭中左右逢源大發戰爭財,而從美國2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前期的表現來看,美國確實將戰爭財當成了自己的生財之道,奸詐得不要不要的。

但是,一個只會發戰爭財的國家,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就如同一個只會投機取巧的人成不了大事一樣,如果美國只靠發戰爭財,那麼超級大國的名號也太水了些。

那麼問題來了,除了戰爭財,支撐美國強大的因素還有哪些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個:

1、條件好

美國的地理位置,用「得天獨厚」來形容毫不過分。

因為遠離傳統世界政治中心亞歐大陸,美國在崛起和發展的過程中,很少受到外來強敵的直接威脅。今天的美國,因為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阻隔,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弱雞,使得美國得以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下成長。

因為沒有強敵的直接威脅,美國幾乎無需在國土安全方面投入更大精力,這是美國可以放心大膽地到其他國家煽風點火的重要基礎。

而美國的地理優勢,絕不僅僅體現在「天選之國」的地理位置上。除了位置,北美大陸上的海量資源也是美國能夠迅速膨脹的重要原因。

資源豐富,是自給的重要基礎,尤其是糧食,這使得美國幾乎不受制於人,能源安全有保證。

2、運氣好

如果說運氣也是一種實力,那麼美國的實力就太強了。

從五月花號的漂洋過海,美國就與歐洲結下了不解之緣,而每一次歐洲的動蕩,都成為美國迅速崛起的寶貴契機。

因為法國也是美國宗主英國的對手,所以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英國的敵人法國就進行了大力援助。

1803年,為牽制加拿大地區的英國勢力,拿破崙將面積達214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美國領土幾乎擴張一倍。

而後,因為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的慘敗,沙俄的好朋友美國再度從沙俄手中買回了面積達171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

每當歐洲有戰爭,就有大量的移民來到美國;每當歐洲不太平,就有人幫助美國強大。所以美國的運氣不是一般的好,這種運氣是美國強大的重要支撐。

3、體格好

一直以來,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前期,美國都充當著左右逢源的角色。但左右逢源絕不僅僅是為了掙那點外快,而是為了瞅準時機大撈特撈。

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美國的選擇都是「先賣後打」,當確定好自己的站位後,特別是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參戰的美國開始成為法西斯的夢魘。

因為時機找的好,所以美國的收穫也特別巨大。雖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比如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幾乎以一國之力消滅了日本大部分武裝力量。但美國得到的更多,這些成果,包括德國的高精尖資料和專家,西歐的「歸附」,日韓等國的收伏等。

而在戰後,美國創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大放異彩,成為收割其他國家羊毛的重要工具,1973年後更是以美元石油霸權吸血全世界。

在沒法大發戰爭財的情況下,美國只需要以強大的武力維持美元石油霸權,就等於保住了自己的錢袋子。

事實證明:經濟實力強大永遠不等於綜合國力的強大。美國的發展需要錢,但絕不僅僅是需要錢。「大發戰爭財」的操作,是美國崛起的重要原因,但絕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支撐美國崛起為超級大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自身的優越條件加上審時度勢的歷史抉擇。

而這也決定了,美國的超級大國之路不可複製,作為後起之秀的我們需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好吧。我來說幾句。請問出題者,一個國家能靠賣軍火躋身發達國家嗎?如果能,那得有多少國家打多少年的仗,什麼規模的仗,才能讓此國家躋身發達國家行列?同樣的問題,問問美國需要多少戰爭才能成為超級大國?

那有人說我們不是打了兩次世界大戰,美國不也都大發戰爭財了嗎?是,沒錯,兩次世界大戰的油水能吃到今天,二戰後就靠各半島式戰爭的清湯寡水支撐到今天?並且國際上又不是他一個軍火商,各個國家也都在搶這塊肉啊,能便宜給美國多少?

就拿賣軍火來說,一國的軍工業和該國的重工業水平是息息相關的,好賣的武器,你得先能造出來啊,而要有重工業,你就得先有發達的農業,你得先養得起工人和技術人才對不?其次,你要有發達的開採業,不僅僅是煤炭,石油,很多稀有金屬,微量元素你都得開採的出來,很多武器都需要這些!你還必須有良好的貿易渠道,萬一你那采不到所需的資源,還可以通過貿易去別國換取。

這麼說來,想賣個軍火還是個整體國力的事,你真以為戰爭財這麼好發,那大家都去發了,誰還搞什麼傳統經濟?

美國剛建國那會兒,全國人口才200來萬,面對著一片片綠油油的水草地和殖民小木屋,你以為跟今天似的到處高樓大廈,別鬧了,那時候只有印第安人不時的從水草地冒出來射你,除此之外,空無一物。都是什麼人去美國?大科學家,高端技術人才那都是不可能的,流氓,小偷,宗教異端,政治犯,被迫害者,精神病和癲狂的冒險家,都是這些貨們,沒點問題的,誰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

賣軍火?你指望這地方和這些貨們,你太富有想像力了,別把國家買窮了就不錯了,還賣?要想把日子過好了,一靠努力,二靠創造。當時的美國,地大物博,政府還在很有眼光的買地,路易斯安那,阿拉斯加,新墨西哥,這些地區,留給那些懷揣著夢想的人去開拓,他們耕種,採礦和學習技術,努力生產,去改變自己的生活,任何強大都是一點一滴干出來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誰也不可能一步登天,一朝致富!

他們開採石油,成就了洛克菲勒的財富,製造鋼鐵,做成了新型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從而高樓林立,鋼軌更是鋪滿全國,他們發明了電燈,從而照亮了全世界,他們發明了流水生產線,大規模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八小時工作製成為可能。美國的崛起並不是靠戰爭,但戰爭的確能刺激經濟的發展,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必須建立在強大的工業基礎上,這也是先決條件!


【獨家原創】

1、沒有戰爭,就沒有美國本身。美國的獨立是一群種植園奴隸主不滿英國增加賦稅,發動武裝叛亂的結果。

2、沒有戰爭,也沒有美國建國後的領土擴張。美國通過與墨西哥、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和印第安人的戰爭,奠定了今天的版圖的基礎。特別是與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戰爭,讓美國獲得了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這幾大塊領土,從一個大西洋國家,變成了一個兩洋國家(兼有大西洋和太平洋)。沒有這些奪取的領土,就沒有美國工農業起飛的基礎,更沒有擁有兩大洋屏障的地理優勢。說美國發了戰爭財,沒一點問題。

3、沒有戰爭,就沒有美國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正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特別是二戰後美國形成的空前的軍事優勢,美國才能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美元才能取代英鎊成為世界主導貨幣。光通過美元鑄幣稅這一點,美國就發夠了戰爭財。今天美國不惜花費巨額軍費來進行保持軍事優勢,發動軍事干預,也正是為了維持以美元為代表的世界主導權。


現代戰爭基本上是賠錢的,因為現在打戰很少有戰勝國要求戰敗國割地賠款了。因而從經濟上,戰爭所花費的經費無法從戰敗國身上直接獲得彌補。

就目前冷戰後所參與的戰爭來看,美國基本上沒有從戰爭對手身上直接獲得啥經濟補償。以阿富汗戰爭為例,貧困的阿富汗基本上沒有給美國啥經濟回報,相反,美國除了要花費大量的軍費,還有給阿富汗提供不少的經濟援助。

在伊拉克戰爭中,很多人以為美國攻打伊拉克是為了石油。不過在薩達姆政權倒台後,伊拉克的石油並未被美國接管。相反,美國通過頁岩氣革命,目前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能源出口國。

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美國的花費超過萬億美元,如果要這兩國買單,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兩國的財政收入基本是入不敷出,哪有錢給美國。既然美國打戰不能賺錢,大家可能會好奇,那美國為何要發動戰爭?顯然,美國作為世界霸主,不是為錢而戰,而是為其霸權地位而戰。不過通過戰爭,美國可以削弱競爭對手,刺激國內經濟發展,這些收益往往不能簡單用錢來衡量。

坦率的講,現在任何國家打戰都不大可能發戰爭財,這也是特朗普政府儘管對伊朗,敘利亞有所不滿,但也不發動戰爭的重要原因。說美國為錢而戰,這種說法有點簡單了,對於大國而言,有很多東西比錢還重要,也無法用錢來衡量,大家覺得呢?


這麼大個北美大陸,多少資源多少財富,讓那幾爺子佔了大半,能不富嗎?。。。

二戰全世界都打爛,只有美國獨善其身,能不富嗎?

美國致富三步:前100年賣礦石,中間100年賣軍火,後面43年賣美元。。

離250還差7年。。特朗普已經像個250了。。等著看好戲。。


要支撐一個國家霸權的長久不衰、穩步發展,這不是從單一方面能做得到的。

美國的強大,主要他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並與第二大經濟體的差距很大,排在後面的就更不用說了。

美國的經濟來源,主要有高科技產業、軍工產業、金融服務業、石油(天然氣、頁岩氣等)資源業。全世界有錢人和高科技工作者都嚮往美國移民,並且他們移民的門檻很低,他要的就是你的錢和你的特殊技術(在這方面值得中國學習),所以美國是一個經濟跟人才的社會。

一個大國只要經濟富裕了,他就會帶動科技發達,高精尖武器就會層出不窮,有了超人的武器裝備,即可保國安民,又可侵略掠奪,還可挑撥製造他國糾紛矛盾,引發戰爭,乘機大賣軍火。所以美國養了好多象通用、馬丁、波音、雷神等戰爭機器,這些戰爭機器一可以提供很多工作崗位,二可以多納稅來供給國家養活人民。所以這是良性循環。苦只苦了戰火中的人們,死都不知道是為什麼

所以說美國富裕強大,有一部份靠發的戰爭財,這個話也無可厚非。

歐陽原創,敬請關注


確實一直都有這樣的說法。一戰和二戰都沒有波及到北美,美國在此期間還依靠出口武器等物資獲取大量外匯,二十多年裡兩次遭受戰爭打擊的歐洲逐步失去了統治全球的霸主地位,在力量的此消彼長中,美國成了世界的霸主。所以,兩次世界大戰確實幫助美國完成了問鼎霸業。

但是,美國的強大自有其內在道理與邏輯,不是靠著外部的「運氣」而造就的。

美國是一個自由的移民國家,博採眾長,吸引了大量外來移民。在美國夢的感召下,新來的移民願意為了理想中的生活去奮鬥,而沒有階級固化、公平的社會環境讓這些人有了勞有所得的條件。

依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紅利,良好的自然資源、出口貿易等,在二十世紀初期美國的經濟就躍升至世界第一。實力決定影響力,在有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後,美國逐步外擴自身影響力,在政治與軍事上下大力氣,並且抓住了世界大戰的機會,在損失極少的情況下,獲得巨大的政治收益,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帶頭大哥,並在冷戰後,成為世界的領導者。

但是,美國作為最強者,它的霸權主義、單邊主義政策已經給世界多國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不僅不是和平穩定的捍衛者,反而成為世界不穩定的因素,這樣的強大是不仁不義必自斃的。


這不是什麼問題,很簡單只須細看一下貧窮落後國本身怎樣貧的就解答此問了。

同理富國發達國怎樣富及發達的也可回答此題。

即:兩個極端態式,一是,賣武備武器的必富與發達,不賣不買者稍富稍發達,一是,買購者必貧且不發達。

如果你是第一國家頭,知此竅門怎麼做。

各處撩起戰事才可買出武備武器,統計一下武器銷量排名,得結論不難,軍迷都知曉。

因而,哪有戰就有美俄,武械幾公斤賣幾百上千元,幾十噸過幾千萬元,幾萬噸過幾百億元,等等,都擺在那怎看不見呢。

資本不獲利為犯罪句子沒聽過,啥國利益最大化應聽過吧。

中國錢幣出於哪?國際貨幣出於哪,由此視角觀應知錢誰最巨了吧。

知錢巨源因,就可解貿易無限逆差,到處支持邦派以錢幣,戰事不獲利且錢用不完的原因了吧。


看了一下大家的答案後發現這個問題爭議很大,但我認為似乎大家搞混淆了兩個概念——事實上這個問題分為兩個層次:其一是美國有沒有發戰爭財?其二美國的強大是否是靠發戰爭財造就的?有的答案直接回答說是,有的回答說不是。事實上美國發了戰爭財是無可置疑的,然而美國的強大完全是因為發了戰爭財的緣故嗎?這裡顯然存在邏輯上的問題——那就是發戰爭財也是需要實力的,不然別的國家為什麼不能複製美國的模式呢?這樣一來答案就明確了:毫無疑問美國的確是發了戰爭財的,可美國的強大並非只依賴於這一因素。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美國是如何從獨立之初一個並不強大的國家發展成為如今的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

我先解釋為什麼說美國是發了戰爭財的呢?美國發戰爭財的第一個表現是通過戰爭直接實現領土擴張。也許這麼說有人會反駁: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後美國都沒趁機吞併阿富汗和伊拉克啊?這是因為殖民主義的時代已然過去,當今世界的遊戲規則不再是通過赤裸裸的領土擴張增強自身國力,而是通過政治影響力、經濟輻射力、文化滲透力實現的。如果我們回顧歷史就不難發現:美國的早期歷史基本就是一段領土擴張史。從18世紀末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進行了持續的西進運動:1783年美國從英國手中獲得了阿巴拉契亞山以西至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1803年美國乘法蘭西皇帝拿破崙忙於應付歐洲戰爭之際從法國手中以1500萬美元價格購買了83萬平方英里的路易斯安那,使美國領土擴張了一倍;1819年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佛羅里達;1846年美國強迫英國訂約:把美國北部北緯49度的國界線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排擠走了這個地區的英國人;通過1846年至1848年的美墨戰爭又使美國獲得95萬平方英里的領土;1867年4月美國以720萬美元從沙俄手中購買了阿拉斯加;1898年美國吞併太平洋島國夏威夷。伴隨領土擴張的是大規模的向西移民,這些移民帶來了工業革命後的先進生產技術,極大促進了西部地區的工農業開發建設。至此美國由大西洋沿岸十三個州組成的小國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囊括五十個州,幾乎佔據北美大陸一半面積的龐大國家,為大國崛起奠定了體量基礎。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是9,372,610平方公里,1997年修正為963萬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至於和中國誰排第三誰排第四目前尚存爭議;美國人口約3.2億,僅次於中國、印度,位居世界第三。這還不包括波多黎各、關島、美屬維爾京群島、美屬薩摩亞等海外領地。僅僅是美國的可耕地面積就有166萬平方公里,佔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如果我們將中等體量的西歐國家同美、俄這樣的洲級大國各自的人口、資源和工業生產能力加以比較就不難看出二者的巨大差距:1940年德國的總人口約7000萬、全年鋼產量為2150萬噸、發電量為630億千瓦時;此時尚未進入戰時狀態的美國的對應數字是1.32億、6070萬噸和1780億千瓦時;而在技術上落後於德國的蘇聯則為1.7億、1830萬噸和480億千瓦時。相比中等體量的國家而言:美國這種具備大洲級體量的國家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市場優勢、兵力優勢、戰略空間優勢。

進入20世紀後領土擴張已近飽和的美國基本不再使用戰爭手段擴張領土,而越來越傾向於使用政治經濟手段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在此之後就沒再發過戰爭財了。20世紀後美國發戰爭財的模式已不再是通過領土擴張實現的,而是更多通過貿易手段實現的:兩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都以中立的名義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既避免戰爭蔓延到美國本土,又通過武器出口大量獲益。我們可以看看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獲益:1914年8月法國把大批黃金運到美國摩根公司的保險柜,從而換來了1億美元的貸款。1915年10月摩根又貸款給英、法兩國5億美元並限定這些錢只能購買美國貨。到1916年美國的貿易順差由4.3億多美元贈至20餘億美元,增加了3.7倍左右。到一戰結束之後的1919年美國在國外的投資總額已達70多億美元,全世界有20個國家變成了美國的債戶,其中僅英國一國就欠下美國戰債41億美元,美國從戰前的債務國一躍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一戰帶給美國的好處不只是經濟上的:1900年美國僅有13萬武裝部隊,這一數字不僅遠遠低於英、法、德等歐洲列強,甚至比起保加利亞這種歐洲小國也不佔優勢,然而到了一戰結束時的1918年美軍的規模已膨脹到500萬人。同時美國趁歐洲列強忙於戰爭之機介入亞太地區事務,一戰結束後歐洲列強的勢力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全面萎縮,亞太地區形成了美國與日本博弈交鋒的局面。二戰爆發之初美國延續一戰的中立政策,從而得以在戰爭雙方之間左右逢源大發戰爭橫財。珍珠港事件後美國直接介入戰爭,但戰火始終沒燃燒到美國本土。戰爭期間美國的兵工廠開足馬力生產各種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支援英國、蘇聯、中國等國的反法西斯戰爭,在這一過程中美國自己同樣大獲其利:正是在這種開足馬力生產的情況下美國的生產力水平得到了全面釋放,長期困擾美國的失業問題得以解決。同時正是在戰爭過程中誕生的原子能、計算機等新技術的推廣使美國得以在戰後引領第三次產業革命。到戰爭結束時美國的工業產值已達到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總產值的2/3,黃金儲備達到3/4,對外貿易額達到1/3,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在經濟上確立起了締造美元霸權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在軍事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二戰結束後美國又陸續介入過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那麼美國如此頻頻介入戰爭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美國就不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道理嗎?這個道理美國當然是懂的。之所以發動戰爭是因為美國從戰爭中所獲得的利益大於其付出的成本代價。那麼美國都從戰爭中獲得了哪些利益呢?美國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美國軍火武器的生產也是外包給私營企業的。目前全球軍工集團百強名單里有50家美國企業上榜,前十名的位置則被美國佔據了7家,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雷神、諾思羅普·格魯曼和通用動力並稱為美國軍工集團中的「五大金剛」。IBM公司則兼營軍工和民用產業,事實上在美國這樣的公司並不少見。這些大型軍工集團掌控著美國的國防安全和國家經濟命脈,同時他們的勢力也滲透到美國的國會和政府,同白宮和五角大樓形成了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當年的小布希政府就是一個有軍工集團背景的保守色彩濃厚的執政班子,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小布希政府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目的之一就是為當初支持自己競選的軍工集團金主們提供發戰爭財的機會。不過軍工集團儘管是影響美國政治、經濟、軍事格局的一股舉足輕重的勢力,但也並沒發展到可以一手掌控整個美國的地步,美國政府也必須兼顧國內其他利益群體的訴求,絕不可能單純為滿足軍工集團的利益而發動戰爭。那麼除了賣軍火之外,美國還能從戰爭中獲得哪些利益呢?美國是全球工業生產能力最為強勁的國家,這意味著美國必須有充足的能源物資支撐其功業生產。儘管美國本身是一個國土遼闊的資源大國,但美國的能耗在全世界長期居高不下:去年美國全國3億多人消費了35億噸標準煤,相比之下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耗更大。美國的人均能耗高達中國的五倍。所以我們能看到同樣都是戰亂頻發的熱點地區,為什麼美國屢屢介入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而不介入貧窮落後的非洲呢?1944年7月美國趁二戰勝局已定之機拉攏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正是這次會議確立了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體系,這就是奠定美元霸權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上世紀70年代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被當時的尼克松政府宣布結束,隨即美國又適時建立美元石油交易體系作為替代,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霸權地位由此一直延續至今。二戰後美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大致就是: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維持對世界貿易航線的控制,同時利用自己的美元霸權對發展中國家薅羊毛。

縱觀美國的發展歷史可以肯定的說發戰爭財的確是美國得以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可正如上文所言:這絕不是美國發展壯大的唯一原因,甚至可能都不見得是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因為發戰爭財也是需要實力的——美國只有先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發戰爭財。那麼除了發戰爭財之外還有哪些因素成就了美國如今的強大呢?這首先就體現在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上——美國的地緣優勢又可以進一步分為美國在國際地緣區位上的優勢和美國國內地緣結構的優勢兩方面:美國東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將其與其它大國隔開,在美洲大陸上只與加拿大和墨西哥接壤,這樣的地理區位實際上決定了美國其實是世界上最不容易遭受攻擊的國家。這使美國得以幸運地避開很多國際紛爭,得以專心致志發展自身實力——兩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都保持中立並藉機大發戰爭橫財。另一方面自大航海時代以來海洋已不是隔絕各大陸的絕對天塹,恰恰相反成為了溝通世界的渠道——美國所瀕臨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戰爭年代固然可以使其關起門來躲避戰火,而在和平年代就會成為美國走向世界擴張國際影響力的通道。美國東部是阿巴拉契亞山脈,西部是落基山脈,兩者之間則是寬廣的大平原,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構成的龐大水系縱貫其間。從農業發展的角度而言:寬廣的大平原、肥沃的土壤、適宜的氣候和豐富的水利灌溉資源都是極其寶貴的財富,所以美國能形成大規模的農場莊園;從工業發展的角度而言:中部大平原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也是不可多得的;從商業發展的角度而言:四通八達的水網營造出便捷的交通,這對商品的貿易流通同樣意義重大。反觀其他世界大國:英國曾是殖民地遍及全球的日不落帝國,可英國畢竟只是一個島國,其開發潛力遠遠不能和佔據北美大陸的美國相提並論,所以隨著殖民體系的崩塌英國瞬間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德國也曾驕傲自負不可一世,可德國幾乎是世界大國中地緣格局最糟的——東有俄國,西有法國,隔著英吉利海峽的英國也可以將德國牢牢封鎖起來,結果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落得兩線作戰被人圍毆的境地;俄國幅員遼闊,拿破崙和希特勒都在進攻俄國的過程中因戰線過長而難以為繼,不過遼闊的疆域也給俄國帶來了管理上的難題——隨著邊疆地區和中央的地緣距離逐漸疏遠,管控難度也越來越大,加之周邊各鄰國幾乎都曾和俄國有領土糾紛,極易陷入被人群毆的境地,所以拿破崙和希特勒輕而易舉就幾乎挑動整個歐洲進攻俄國......

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之外美國還具備獨特的制度優勢:美國於1776年7月4日以《獨立宣言》的形式宣告立國,1779年當時組成美利堅合眾國的十三個州的代表共同商議制定了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由此奠定了美國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在美國行使立法權的是議會,行使行政權的是政府,行使司法權的是法院,三者之間相互監督制衡。議會由選民選出的議員制定國家法律並監督政府的施政行為、審批政府的預算報告,美國政府運作所需的經費必須由議會審批,如果不能獲得議會認可,美國政府是不能使用一分錢的,而這種現象在美國歷史上並不新鮮——這就是美國政府關門的原因所在。美國政府的行政首腦是美國總統,由選民選舉的代表間接選舉產生。政府對選民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總統的工資不由議會決定,議會也不得罷免總統(認定總統是否有罪的權力屬於司法機關,而不是作為立法機關的議會)。總統有權解散議會,但如果新組建的議會仍堅持之前的決議,那麼總統只能引咎辭職。司法權由法院掌握,其中聯邦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是權力最大的——根據最高法憲法的規定裁定議會和政府的行為是否違憲。聯邦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由總統提名,但需徵得參議院同意。法官可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得免職。美國總統不能超越憲法的規定將自己的權力無限延伸,但與此同時由美國民眾選舉出來的議會也並不是可以肆意妄為的,事實上在美國由美國民眾選舉出來的議會並不是一家獨大,而是必須受到行政權和司法權的制衡。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議會以民眾代表的名義濫用民意而造成多數人暴政。應當說美國這一政體自建立起就向世界展示了其高效性,在兩百餘年的時間裡美國沒再制定過第二部憲法,而是始終通過憲法修正案對不合時宜的條款進行修改。反觀歐亞諸國在1776年至今的兩百餘年間政府和憲法不斷更替,有時甚至是通過血腥的內戰完成這一更替——比如法國大革命就造成了法國國內持續多年的動亂,而美國在這兩百餘年中就只發生了南北戰爭一次內戰。當然美國的制度從來不是完美無缺的,事實上美國從建國的第一天起就在不斷思考如何改進完善自己的制度,在這一過程中美國也曾學習過其他國家的制度,這其中也包括被美國視為戰略對手的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美國的制度體系在歷史上曾暴露出州權過大、貧富分化、任期不限等缺陷,美國人面對這些缺陷並沒顛覆既有制度,而是選擇不斷改進完善以尋求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不壞的方案。

隨著美國領土的擴張使美國又具備了資源優勢:美國的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礦物有銅、鉛、鉬、鈾、鋁礬土、金、汞、鎳、碳酸鉀、銀、鎢、鋅、鋁、鉍等。戰略礦物資源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森林面積約44億畝,覆蓋率達33%。截至2010年底美國已探明原油儲量206.8億桶,居世界第13位。已探明天然氣儲量7.71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已探明煤儲量4910億短噸,居世界第一。1970年美國的原油產量一度佔到世界原油產量的21%,1987年時美國的原油產量仍佔世界原油產量的15%,位居世界第三,2011年美國原油產量20.65億桶,進口41.46億桶,出口10.67億桶。天然氣產量28.58萬億立方英尺,進口3.46萬億立方英尺,出口1.51萬億立方英尺,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天然氣的產量曾位居世界首位。關於美國鐵的含量在《美國經濟史》一書中是這樣說的: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鐵礦資源相當於已知的世界各國鐵礦資源的總和。美國的礦區總面積達50萬平方英里,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3%。美國不僅自然資源豐富,同時在資源儲備工作上也成效卓著:美國目前的石油儲備已經達到了139天,僅次於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換句話說就是即使所有的石油進口線路都被切斷,即使不依靠國內的石油生產,光是存儲量就可以供美國國內連續使用139天。

自二戰以來美國就牢牢佔據著世界級的科技優勢:美國每年的科研經費投入世界第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諾貝爾獎得主都是美國人。在從互聯網到載人航天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始終居於領銜地位。蘋果、微軟、谷歌、英特爾等高新技術企業使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網路信息技術,美國也是全世界唯一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從上世紀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是從美國興起,逐漸向全球範圍蔓延的,在這場以原子能、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生物工程、海洋技術等領域為主的產業革命中美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20世紀的美國先後策划了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和人類基因組計劃,只要看看美國的矽谷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美國掌握著當今全球產業的核心技術優勢。如果將全球產業鏈比喻成是生物鏈,那麼美國就像是虎豹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其他國家要麼是像豺狼這樣的小型食肉動物,要麼就是食草動物,美國作為處於食物鏈最高端的頂級掠食者咬別人一口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而作為食草動物的其他國家即使被逼急了咬美國一口也難以對其造成實質性的傷害。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美國可以對任何國家實施技術封鎖,而其他國家要麼選擇自主研發,要麼抱團取暖,要麼直接屈服,要對美國實行反向技術封鎖首先得讓自己在核心技術領域超越美國才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