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戊戌變法的失敗,跟康梁逃跑沒有任何關係,而且是因為戊戌變法失敗了,康梁才逃跑的,他們的原因不能顛倒。我們很欽佩譚嗣同的能走而不走,英勇就義的行為,但也不能簡單的說逃跑是不對的,那種情況下,離開可能對變法事業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戊戌變法從根子上來說就不可能成功,康有為提出的那一套方案全部都太著急了,不要說光緒皇帝沒有經驗,就連康有為也完全沒有經驗,兩個完全沒有執政經驗的人,突然一下子,掌控全國大局開始變法,其失敗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就算沒有慈禧,就算那個時候皇帝地位牢固,變法也不會成功,沒有慈禧反對還會有別人反對,沒有人反對,最終也可能會像王莽一個下場,太過理想化的東西,註定不能紮根於中國的土壤。


謝邀!

首先亮明觀點,戊戌變法必然失敗,康有為、梁啟超是否逃跑沒有任何必然性!

歷史證明:

任何一個專制集權的帝國,想通過自身變革實現改革,概率都是零!

看看法國大革命、俄國革命等等,都證明這個理論!

《烏合之眾》談到:

一個國家為其年輕人所提供的教育,可以讓我們看到這個國家未來的樣子。

無論是梁啟超、康有為、光緒皇帝、慈溪太后等等所有參與變法的人,都沒有日本明治維新領袖伊藤博文政治遠見,根本無力承擔危難中的改革重任!

如果說烏合之眾,戊戌變法不過是:

嚴重缺乏政治遠見、涉世未深的青年皇帝與一批同樣缺乏官場政治經驗的、充滿書生激情的讀書人相結合組成烏合之眾,發動的不成熟的激進改革而已!

所以嚴復後來批判道:康梁改革「上負其君,下累其友」「書生誤國,庸醫殺人」,也不足為奇!


有人說是以慈禧為代表的保守勢力反撲,這更是無稽之談,慈禧前期是非常支持變法,作為帝國實際統治者,面對西方列強強加的屈辱,慈禧一度把希望寄託這次「狗急跳牆」式的變革。

後來發現確實不行,才喊停。失敗後,張謇與慈禧有段對話很有意思:

張謇問她「改革是真還是假」,她痛哭到說,「因不好才改良,改革還有假的不成,此是何說?」


戊戌變法失敗原因人們討論很多,現在聊聊我的看法 僅代表個人觀點,大家討論一下。

1、康有為、梁啟超他們自身對於變法維新的總體規劃都不是很清晰。也不可能清晰,因為他們成長在晚清那個環境里,號稱是代表資產階級改良派,但是他們對於資本主義所代表的意義也就是看了幾本書的心得而已,他們之前並沒有見識過真正的資本主義,不可能一拍腦袋就靈光一現出來個什麼規劃、什麼綱要。戊戌變法居然把孔子抬出來玩「托古改制」,現在看來純粹就是鬧劇。

所以說即使沒有後來慈禧的喊打喊殺,由著他們來也不可能成是。

2、康梁變法到後來的動機就值得人玩味了。要說慈禧反對變法的話,戊戌變法連開幕的機會都沒有。這點考慮的話,說慈禧反對變法就有點冤枉人了。在我看來,之所以搞到流血衝突的份上主要還是因為,康梁有變法圖強的動機慢慢在向變法上位的動機轉變。最後都開始籌劃通過政變把慈禧的權力收回。都到這份上了,慈禧肯定不能忍了。

所以,把改革轉變成權力鬥爭的時候,最早必然有一方付出血的代價。

最後,康梁跑不跑對變法成敗影響幾乎為零。區別在於跑了能活命,不跑就是死。


這個說法應該是將問題的因果顛倒了,事實上,戊戌變法失敗是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逃跑的原因,而非康、梁等人的逃跑導致了戊戌變法的失敗。

戊戌變法是繼洋務運動後,清王朝又一次救亡圖存運動。這次變法由康有為等人發起的公車上書掀開序幕,最終以慈禧太后等人發動戊戌政變而結束。究其失敗的根源,是由於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晚清已經走不通,不能夠挽救民族危亡;而戊戌變法失敗的直接原因,則是光緒帝和維新派沒有實權。

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清王朝的內憂外患日益嚴重。有見識的知識分子和士大夫不斷嘗試救亡圖存,發起過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一系列措施。不過,洋務運動只學技術不學制度,始終未能使清政府強大起來。

鑒於洋務運動的失敗,一些開明的知識分子決定嘗試資產階級改良道路。這便是戊戌變法。戊戌變法的倡導者主要有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他們的真知灼見得到了光緒帝的肯定,因而最終促成了變法運動的開展。

戊戌變法的目的在於通過學習西方的文化知識、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制度,進而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實現國家的富強。而這些改革在推行過程中遇到了強大的阻力,僅僅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帝,是很難實現的。

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開始保持觀望態度,但始終未曾放鬆警惕,並伺機而動,企圖扼殺這次變法運動。在維新派和頑固派鬥爭日益尖銳的時刻,雙方都曾拉攏新軍統領袁世凱,特別是維新派,想利用袁手中的軍隊來除掉慈禧太后。

不過,袁這個人精明狡猾,縱橫捭闔於兩大陣營之間,並最終選擇了慈禧。之後,慈禧發動了戊戌政變,將譚嗣同、康廣仁等六人處決,把光緒帝軟禁監視,得到消息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分別逃亡,躲過了一劫。

就整個變法情況來看,無論康有為、梁啟超逃與不逃,他們都沒有權力能同慈禧太后相抗爭。事實上,當時譚嗣同也有機會逃走,但他堅持留下,願成為為變法流血的第一人。其勇氣和追求令人折服,但這樣的流血犧牲卻真的太過可惜!

所以說,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逃走,並不是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相反,正是因為維新運動遭遇失敗,康、梁等人才分別逃命。


不是,個人認為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維新派沒有實權,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歷來變法都是有實權作為支撐,且掌權者信念堅定。其次,變法操之過急,盲目性太強,沒有體系化,沒有大局觀。第三,維新派普遍為書生,沒有實際從政和社會經驗,雖精神可嘉,但卻不能成事。第四,康有為在得知慈禧反對變法是居然以卵擊石想要囚禁慈禧,這是亂國之舉,雖然慈禧有諸多缺點,但不可否認,慈禧比光緒更能把控局面,更能維持國家穩定,而且康有為此舉直接導致慈禧痛恨維新派,而不像之前僅僅反對變法,此舉也加劇了慈禧和光緒的矛盾,使得光緒下半生悲慘度過。最後,維新派沒有正確處理與頑固派的關係,他們把頑固派視為敵人,沒有考慮頑固派思想和利益的合理性,沒有做到兼顧大局,因而遭到強烈反對。

至於康有為,中學時對他還是很佩服的,隨著深入了解,越來越感覺他就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小丑,維新變法失敗是形勢使然,但是作為精神領袖,他存在私心,且他的不當決策使得維新派結局慘烈,個人對他持否定態度。


當然不是,康梁逃跑的時候,大勢已去。變法已經失敗了。他們不跑,那就留下來殉道,沒有任何翻盤的希望。說實話,變法的失敗再次證明了百無一用是書生,商鞅和王安石的變法,是依靠強勢君主的全力支持。張居正變法靠的是首輔之尊,帝師之威,內有馮保支持,外有薊門戚帥力挺。康梁譚有什麼,光緒不是強勢帝王,康梁也不是張居正這樣的官場老油子,手裡也無絲毫兵權,這樣的變法,還要動人家實權階層的乳酪,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必敗無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