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6/01 00:07 【記者萬博超/臺北報導】

臺灣地處亞熱帶,但很多民眾到了夏天仍喝水不足,加上流汗多,因此結石一直是常見的疾病。結石的成因相當複雜,中醫師陳旺全在一場研討會中提到,中醫根據體質不同開予方劑,可以加速部分結石下移及排出。

 

中醫師陳旺全表示針灸有助改善結石造成的腎絞痛。在沒有其他健康問題的前提下,醫師建議,尿的顏色呈現淡淡黃色較理想,每天飲品最好7成以上為白開水。結石的患者,最好每天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發生尿路感染期間,較多的水分有助於感染控制。

 

醫師指出,而且依照統計資料,一旦患過結石,再患的可能性相當之高。而除了年長男性的膀胱結石之外,大多數結石都在腎臟形成,一般而言並不引起多大的痛苦,但是體積較小的結石,有機會經過腎盂掉到輸尿管,就會造成腎絞痛。腎絞痛是非常劇烈的疼痛,而且沒有任何姿勢調整可以減輕疼痛的程度。

 

另外,醫師表示,儘量不憋尿,養成有尿意就如廁的習慣也很重要。不要憋忍到工作告一段落才上廁所。再者,不要一次坐太久,更不要自行服用含抗組織胺之藥物例如:感冒藥,抗過敏藥等。年長男性尤其要注意;感冒就醫時要提醒醫師自己已有排尿不暢之症狀。

 

醫師進一步表示,近年來科技的進步使得結石之治療走向微創,大大的減輕了治療時的痛苦。但是設法預防結石之產生仍是重要的課題。某些食物和飲料和結石之形成有關,然而最關鍵的仍是飲料以白開水為主以及每天保持足夠的排尿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