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這個詞比較主觀,任由自己的情感抒發了。

民國才女很多啊,美國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夏志清認為中國小說寫得最好只有兩個:張愛玲和白先勇。因此,我對張愛玲的文字頗為著迷,至於她的顯赫家世、她與胡蘭成的糾葛等,我不是很關心。

但是,欣賞一個人是全方位,從才學和人品兩方面看,我還是最欣賞林徽因。

首先,林徽因很聰慧。

眾所周知,林徽因的生母只是一個妾,想要得到父親林長民的賞識只能靠自己了。林徽因從8歲開始寫家書,可見她從小就是資質聰穎、好學了,因此,她博得父親的喜愛。

16歲,她跟隨父親到英國倫敦,父親經常外出把她一個人扔在出租房。房東是熱愛建築學的人,林徽因受了影響,立志以後從事建築方面的工作。但是當時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是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好選擇美術專業,修建築課程,用三年的時間出色地完成四年的學業。現在很多人在抱怨專業不如意,其實還是要像林徽因懂得變通和靠自己的勤奮培養才氣。

然後歸國參加工作,她能和梁思成一起下鄉考古,也能協助梁思成編著《中國建築史》,還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底座。

這些如果僅僅靠聰明是做不到,還要勤奮、毅力、堅持和智慧。

其次,林徽因懂得愛。

在眾多的才女中,能夠家庭美滿、享受男士的追求恐怕只能林徽因一人了。

張愛玲和凌淑華也是出身名門,可是她們不懂愛。張愛玲一生和胡蘭成糾葛在一起,究竟有多少愛情的情份,很難想像。凌淑華嫁給陳西瀅,又和一個外國小夥子搞婚外戀,餘生和陳西瀅分房睡,完滿但不幸福。

林徽因能夠平衡家庭、事業、友情、子女教育四個方面的事,主要在於她懂得愛。

她愛丈夫梁思成,也愛自己的子女。她的兒子梁從誡回憶起母親時,仍然一臉的幸福,可見他是得到滿意的母愛。

再次,林徽因人品很贊。

且不說坊間傳聞那些八卦,我就說兩點:愛國意識和平等意識。

八年抗戰中,林徽因是準備反抗日本的侵略,如果被逮捕了,那麼以身殉國了。

這點愛國意識,在其餘女作家身上也有,但表現沒有濃烈。

關於平等意識,就是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考取大學時,分數線不到清華大學,林徽因也只是查了分數,然後讓女兒投報北京大學了。以他們當時的權勢,完全可以搞特權,可是她沒有。

還有她的朋友中有沈從文這樣的鄉下人,也不見得她有嫌棄。可見,林徽因的人品還是很贊滴。

這些品質放在當下,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共勉!

2018年靈林玖玖原創,寫過100篇以上書評的閩南人。


近現代才女中:林徽因活得太壓抑,冰心太矯情,張愛玲活得太累,蕭紅則太濫情,唯有呂碧城,活出了真正的瀟洒恣意。

在近現代史上,才女呂碧城絕對算是一個另類。她的另類之一在於,她是一個才貌傾城的女子,卻終身未婚。呂碧城的另類之處,也正是她飽受爭議之處,有人覺得,她終身未嫁是一種失敗,而更多的人則認為,她為女人的活法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在近代剩女中,呂碧城是真正「憑實力單身」的女子。她的被剩下就真的可以被歸結於「太優秀」!她是袁世凱總統府的機要秘書,近三百年來唯一一位女詞人,中國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校長,民國時期第一女富商。作為民國時期的都市金領,呂碧城事業、才情、樣貌、金錢,四樣每一樣都不缺,但卻還是成了剩女。

呂碧城成為剩女的原因,除了本身太過於優秀、難以找到與他相配的男人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眼光太高!

但她眼光再高,也曾有心儀的男子,只可惜,能被她看上的,多半已經「名草有主」,而以呂碧城的高傲性子,又斷不想和任何女人搶男人,所以,很多次都只能無奈地走開了。

好容易看上一個男人,結果那男人還已婚,這大概是呂碧城一生中最鬱悶的事了。但這事偏偏還經常發生。當時有朋友問呂碧城為何一直單身,她直言不諱地說:「梁啟超早就結婚了,汪精衛又太年輕,汪榮寶也有老婆。」那人繼續問:「那袁世凱的二兒子袁克文呢?」呂碧城答說:「他要是不嫖妓,我還可以考慮。」那人說:「那沒戲了。」

從上頭這段對話不難看出,呂碧城對男人的要求是「寧缺毋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於是乎,不出意料地,她就一直這樣單著了。

但和普通大齡剩女不同的是,呂碧城非常享受她的剩女生涯,一個人的日子,她不僅風生水起,還將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值得注意的是,呂碧城雖然單身卻並不乏優秀的追求者。

這位才學出眾,且「冰雪聰明芙蓉色」的女子,因為橫跨文學界、教育界、政界、新聞界等上流社會的社交圈,一直是炙手可熱的人物。也因此,她身邊的追求者如雲。就連有「當世曹植」之稱、位居民國四公子之首的袁世凱次子袁寒雲,當時雖還沒有結識呂碧城,但對呂碧城已非常傾慕。據說,秋瑾被捕時,呂碧城受到牽連,是袁寒雲向袁世凱說情,使呂碧城擺脫干係的。卓爾不群的呂碧城在各界名流的提攜和追捧下,紅粉獨秀。仰慕之士大不乏人,對她推崇備至。

但對於這些仰慕者,呂碧城始終不為所動,沒辦法,她就是這種「絕不將就」的女子。在我看來,這是她最可貴的品質。

現代人評論呂碧城時,都感嘆:「她已經強大到不需要男人了!」呂碧城最讓人佩服之處在於,她沒有一處依靠男人,功成名就之後,更不會找個還不錯的人,委屈自己。對待愛情,她從來寧缺毋濫。而如今的多少優質的大齡剩女們,口口聲聲說要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最終卻沒有敵得過輿論的狂轟濫炸,找了個差不多的男人,匆匆結了婚。婚後,才幡然醒悟,將就的婚姻,還不如單身。

單身一輩子難免晚年孤獨,晚年的呂碧城確實是孤獨的,但她應該從不寂寞。年老後,她一心念佛誦典,不再過問世事。1943年1月,時年61歲的呂碧城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去世前將其全部財產布施於佛寺。按其遺囑:遺體火化後,骨灰和入麵粉做成小丸,拋到海中,供魚吞食。

這樣的一生,在普通人眼裡多少不免有遺憾,但在呂碧城自己眼裡,這樣一輩子自由自在恣意洒脫的人生,或許才是真正的人生!詩人不是說了么,愛情誠可貴,生命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我最欣賞林微因。

當你由內而外散發著迷人香氣的時候,其實你就是一束光,既能照亮自己也能溫暖他人,你會發現,那些曾經的揣摩、猜疑與留連,都是枉然。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悲哀,花都不開!只有內心強大的女人才能笑到最後,學習林徽因,做有質感的女人!

看她《不慌不忙中的堅強》

她是民國才女中不肯屈服於命運、會選擇命運的女子。走近她,了解她的生活、她的文字、她的思想,欣賞她在安靜中不慌不忙的堅強意志,體會她在塵世的喧囂中寂靜安然的心態,學習她的交際魅力和處世智慧。做內心強大的女人——自信、樂觀、睿智、豁達、理性、堅強。

對待感情,不拖泥帶水,當機立斷

第一次了解林微因是朗讀者周迅讀的那首《見字如面》,驚艷於她十幾歲的年齡,竟如此勵志決絕的結束與徐志摩繼續發展的可能,也許有些不舍,但理智終歸大於情感。

我相信她是愛徐志摩的,可是她是何等的理智,她懂得什麼樣的人可以將彼此的愛從夢幻走到現實直至相伴死去,所以她選擇了梁思成——這個與她相伴終生的男人。就憑這一點佩服她的心性和氣度。

對待生活不慌不忙的冷靜,堅強的態度

她出身名門,紙醉金迷的民國時代,她就像一株水蓮,堅強沉靜。無論愛情或者事業,她走的很熱烈,極致到璀璨。從「太太的客廳」的優雅到流亡川南與丈夫梁思成一同守望清貧,再到疾病纏身也不會放棄事業。如此堅強,如此處變不驚的女子,真的是骨子裡都透露著一種高貴。

才學: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她的才,風華無盡。她的文字充滿知性和靈性,溫婉含蓄,冷峻獨特的寫作風格。20世紀30年代,她「一代才女」的美譽傳遍大江南北。在那個沒有美顏相機的年代,她的美是真實有故事的,美貌與才學並存的女子,她美的不張揚不做作。

相比於那個年代的才女,我最欣賞的就是她對待生活的態度,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選擇不慌不忙的堅強。 女人一定要好好愛自己,除了要好好保養,好好工作賺錢之外,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感謝邀請作答。

關於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有一個無可置疑的答案,這就是林徽因。

林徽因,祖籍福建閩侯,1904年6月10日生於杭州,父親林長民,曾留學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後曾任民國政府部長等職,族中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林覺民,是林長民的堂弟。

自幼成長於這樣一個文人士大夫大家庭的林徽因,因為聰敏國人,受到了父親的重點關注,可謂是幸運的,因為她所受的教育,都是她那個時代的女子中最好的。從中學時代起,她便就讀於教會學校,加之自己領悟力超強,英文能力突飛猛進。後來,她的美國人閨蜜、漢學家費正清的夫人費慰梅說,林徽因的英文能力,比他們這些母語是英文的學者,還要好。

1918年,林徽因第一次見到她後來的夫婿梁思成。1922年,兩人一起去美國,分別進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和美術系讀書——因為建築系不收女生,但是林徽因所選修的課程,與建築系學生多有重合。1926年畢業後,她進入耶魯大學,研讀舞台設計專業,是這個專業當時接收的第一名女生。

1926年畢業後,兩人在美國旅行結婚,度蜜月去的是歐洲。1928年,在梁思成父親梁啟超的安排下,兩人回國,去新成立的東北大學任教,並聯手創辦了建築系。

1930年代前半期,兩人在北平生活,創辦了民間的中國古建築研究機構營造學社,開創了中國古建築研究這一研究領域。

抗戰期間,林徽因和她的母親、丈夫、兩個孩子,一起顛沛流離,從北平到西南,從昆明又到四川李庄,過了一段她這輩子最艱苦的生活,並且疾病纏身。但期間,他們夫婦並未放棄學術研究。

1946年回到北平後,梁思成創辦了清華大學建築系,林徽因協助他做了許多工作。1949年之後,兩人分別被任命為建築系一級教授。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因長期患肺病不治,在北京去世。

林徽因不僅是建築師、建築學者,還是1930—1940年代著名的作家,創作過很多非常不錯的詩歌、散文,也翻譯過王爾德等人的作品,堪稱才藝雙全、學貫中西的人物。


凌叔華算是一個吧。

出軌見良心。

面對出軌的妻子凌叔華,陳西瀅給出了三種選擇:

其一,協議離婚;其二,不離婚,但分居;其三,徹底斷絕情人朱利安,破鏡重圓。

三種方案,由凌叔華任意選擇。

雖然被戴綠帽子,還是選擇如此寬厚對待妻子,與其說是因為陳西瀅的慈悲心,不如說是他對自己與凌叔華羽毛的珍惜。

後來,他的女兒問他當時為什麼不離婚?

陳西瀅說:「當時女性離婚是不光彩的。」

再問他,他說:「你母親很有才華。」

所以,讓婚姻繼續的,終究不是凌叔華所在乎的愛情。

作為官二代,作為名門閨閣,作為一個對愛情始終抱有浪漫幻想的文藝女青年,她當然不滿足於這一場湊合的婚姻。

所以,即使是選擇了第三項——徹底斷絕情人朱利安,選擇破鏡重圓,她還是和朱利安藕斷絲連。

兩人常常偷偷約會,不是在廣州,就是在香港。據說陳西瀅有一次硬闖卧室「抓姦」,憤怒得砸碎了窗戶。最終,朱利安在輿論壓力下,辭去武漢大學的教職,準備回國投身革命事業。

那麼,這一段婚外戀至此該打上句號了吧?

然而,沒有。

凌叔華買了一張前往廣州的火車票,並和朱利安在香港共度了他倆最後在一起的幾天。

這事讓陳西瀅很惱火,他給已回到英國的朱利安寫了一封信:「我感到很受傷害,我對你的行為感到驚訝。你對我許下諾言說不會再給叔華寫信,更不會再見她,除非她強迫你。……我不知道,你會在把道德原則扔掉的同時,也把對朋友的誠信統統扔掉了。沒有信義,沒有尊嚴,不遵守諾言。」

本以為情人走後,這段婚姻能夠「春回大地」。

然而,從情人熱烈的情感里抽離出來的凌叔華,在面對冷靜、刻板的丈夫陳西瀅時,變得沉默不已。

在35歲的年紀迷倒了比自己小8歲的外國小鮮肉,凌叔華是十分具有異性魅力的,就如她的密友蘇雪林在文里寫道:「叔華固容貌清秀,難得的她居然『駐顏有術』。步入中年以後,當然免不了發胖,然而她還是那麼好看……叔華的眼睛很清澈,但她同人說話時,眼光常帶著一點『迷離』,一點兒『恍惚』,總在深思著什麼問題,心不在焉似的,我頂愛她這個神氣,常戲說她是一個生活於夢幻的詩人。」

然而,她的這種眼光里的「迷離」,陳西瀅理解不了,欣賞不了,也滿足不了『迷離』後面的渴望。

於是,她只能藏起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包裹得更加嚴實,就如她的女兒評價她的那樣,她「防備心比較重,不相信任何人,包括我和我父親」「母親一生都把自己包裹得緊緊的」。

陳西瀅、凌叔華

幾個月後,朱利安在西班牙前線陣亡。

這一消息讓原本貌合神離的婚姻更加土崩瓦解,他們沒有離婚,但也沒有和好,就像陌生人一樣客客氣氣。

對於這場婚姻,她是悔恨的,她曾無數次地對她女兒說:「一個女人絕對不要結婚。」

她總是想方設法地躲避與丈夫生活在一個屋檐下。

1939年,凌叔華找了個借口說母親去世要回去奔喪,就獨自帶著女兒離開了。母女倆從香港轉到上海,再從天津繞道一路回到了北平。

後來,陳西瀅出任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常駐代表,在巴黎工作。凌叔華嫌巴黎物價水平太高,帶著女兒住在倫敦。

聚少離多的日子,夫婦間的交流,就更少了。

不在感情上用力的凌叔華,開始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著墨。不久,凌叔華的《古韻》出版,一躍而成為歐美暢銷書作家。這之後,她渴望的各種文藝式的交際也紛至沓來。1956年,去到新加坡南洋大學教授中國近代文學,一去就是四年。之後,她留在馬拉西亞教書為生。到了六十年代末,她又跑到了加拿大任教。

她輾轉各大國際城市,寫作,出書,辦個人畫作,依舊逃避著與丈夫共同生活。

而陳西瀅呢?

女人在前面橫衝直撞,活出理想的自我,背後的男人卻顯得落寞而毫無生氣,尤其是生活的最後幾年,陳西瀅過得十分孤獨。

婚姻里,他和凌叔華兩人不吵,不鬧,不說,不笑,這樣的婚姻,孤獨極了。

工作上,中華民國的使館被迫關閉時,他一個人在辦公室里孤零零地坐了很久,幾乎是被人強行遣走,導致過度悲傷而中風,健康盡毀。

陳西瀅於1970年去世。

最終,他們也沒能給彼此一個溫暖的擁抱,雖沒有離婚,卻彼此孤立著對方的心。婚姻本來是陪伴和依賴,沒有感情,沒有陪伴的婚姻,極目四野,唯有寒涼。

可是,他們曾經還是有過感情的吧?

至少,當初是凌叔華主動約邀請陳西瀅到史家衚衕的家裡喝茶。

留學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畢業,北大外文系教授,翻譯西方作家作品,和徐志摩、胡適、梁實秋、聞一多組織新月社,還組織操辦泰戈爾訪華……凌叔華的心,當初還是被陳西瀅的這些光環照亮過吧?

而陳西瀅呢。當他在史家衚衕里兜兜轉轉,經過前院、二院、三院、後院,東廂房、西廂房,院套院,屋連屋,最後見到居住在「大觀園」里的凌妹妹時,心是怦然心動的吧?

這個凌妹妹好不容易才見著,她那麼才華橫溢,那麼美麗動人,只要美人自己願意,他當然希望將這位佳人娶回家寵著。

1926年,陳西瀅與凌叔華在北京歐美留學會結婚了。娘家人給了她豐盛的嫁妝:帝都一個有28間房子的院子。這更是給了她後來在夫家任性生活的底氣。

在那個年代,凌叔華和陳西瀅算是十分難得的自由戀愛結合的伴侶。凌叔華也以為,陳西瀅會給她全心全意的、浪漫熱烈的愛。

凌叔華、陳西瀅一家

然而,蜜月回來之後,她發現婚姻生活單調乏味,尤其是當陳西瀅與魯迅開始罵戰,她和他都被這個圈子給隔離了。

最大的情感裂痕出現在陳西瀅受聘去武漢大學當文學院長後。凌叔華陪同前往,定居在武昌曇華林,身邊沒有很要好的朋友,而且陳西瀅堅持不聘請家眷,所以賦閑在家的凌叔華更是百無聊賴。

將日子過成一灘死水的凌叔華心有不甘,總盼望著發生點什麼。

是什麼呢?於是,就有了和朱利安的「廊橋遺夢」這一出。

世事紛擾,誰能坐定浮世乾坤?誰又能控制住愛情的脈搏?婚姻最終,把每個青春里的愛情攪得七零八落,把每個成年人的情感慾望都包裹進去,最終在情天恨海里拿捏取捨。

浮世易變,歲月易老,愛情易逝,人生疏忽而過。

1990年,身患乳腺癌的凌叔華逝世於北京,最終與丈夫陳西瀅葬在了一起。

這一世的恩恩怨怨,或許可以在另一個世界得到訴說與釋懷。

這一場不幸的婚姻,似乎始於與徐志摩那若有若無朦朧的曖昧之情。

她和他的相識,始於1924年泰戈爾訪華期間。

當時還是燕京大學英文系主任的陳西瀅負責接待,他想借凌府著名的大客廳,開一場世紀party來歡迎泰戈爾的到來。

這個凌府便是凌叔華家的豪宅。

凌叔華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父親跟康有為是同榜進士,當過很大的官,這個職位就是若干年後的北京市市長。

大戶人家,往往妻妾成群,凌叔華的媽媽是三姨太,她是家裡的第十個孩子,按說父親也注意不到她。

但因為自小愛畫畫,6歲那年被父親的友人誇讚後,其天賦得到欣賞,她父親斥資請名師培養她的興趣愛好。

1922年,22歲的凌叔華考入燕京大學,大學生活進一步滋潤了她的靈魂與思想,也給了她展現才華的機會,她開始在藝術界嶄露頭角。

所以,當歡迎泰戈爾的文壇盛大party在她家舉辦時,這個在詩書畫里泡大的主人家千金以近水樓台的機會主持了這場盛大party。

據說,那一夜,她清秀的面容、絕佳的口才、纖細的身姿,穿梭於名流之間,簡直是傾倒眾生。

她這一「show」牢牢吸引了後來的丈夫陳西瀅,也吸引住了詩人徐志摩的眼光。

徐志摩將她比作是「中國的曼殊菲爾」。

那時候還沒有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廳」,而凌叔華的「小姐家的大書房」卻名動天下。

也是起源於一場聚會。1923年,凌叔華和畫論家江南萍以「蘇東坡誕辰886年」為由,在凌家大宅組織了一次聚會,邀請了齊白石、陳衡恪等藝術家,以及美國女畫家瑪麗·奧古斯塔·馬里金。這場聚會盛況空前,「小姐家的大書房」至此享譽圈內,它比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廳」早了近10年。

因此,當時的中國文壇流傳一句趣話:「嫁君要選梁實秋,娶妻先看凌叔華」。

凌叔華長得美,性格也溫和,家境又是百里挑一,是做妻子的絕佳人選。

據說,徐志摩的父親在兒子離婚後,最中意的兒媳婦就是凌叔華了。

徐志摩失戀後,也曾一度把凌小姐當作是電台情感主播,經常寫信給她排遣鬱悶。而凌叔華呢,也是有信必回,一來一往,兩人相識半年通信七八十封,差不多兩天一封,平時還經常聚會呆在一起。

徐志摩

按理說,徐志摩父親如此看好凌叔華,而這兩人情感也如此綿密,為何就沒有執子之手呢?

林徽因不選徐志摩,是因為她知道,詩人心目中的自己不是真實的,嫁給一個詩人過一輩子,風險實在太大,她更願意以女神的姿態停留在詩人心中,而以女主人的姿態和梁思成過接地氣的生活。

凌叔華不選徐志摩,原因大抵也如此,她性格傳統,豈敢輕易將自己置身於感情風浪里?所以,最終她在考慮了社會地位、家庭門戶以及父母的意見後,她選擇了自己雖然沒什麼感情,但才華與實力旗鼓相當的陳西瀅。

可是,她又沒能像林徽因那般果斷與堅決,這份情絲終究是斬不斷理還亂。她選擇了和陳西瀅結成連理,但卻把詩人放在了心上一輩子。

據說,凌叔華在彌留之際,一遍又一遍念叨的不是丈夫陳西瀅,而是詩人徐志摩的名字。

錯過月亮,就不要再錯過星星。

如果說徐志摩是凌叔華心中的月亮,那麼朱利安便是她心中的星星。

昨日之人不可追,那麼眼前這個對自己展開熱烈追求的戀人,她想牢牢抓住。

這大概也是當她遇到詩人朱利安時,燃燒起熊熊愛情之火的原因。

愛起來也真是瘋狂,她變得非常主動,她打扮自己,燙了發,還化了妝。

朱利安呢?他對她自然也是十分愛的。

他在給母親的信里說:「她,叔華,是非常聰穎敏感的天使……她是我所見過的最迷人的尤物,也是我知道的唯一可能成為您兒媳的女人。因為她才真正屬於我們的世界,而且是最聰明最善良最敏感最有才華中的一個。」

從1935年10月到1937年1月,這一段姐弟戀維持了近16個月。

凌叔華似乎是將自己整顆心豁出去了,她帶朱利安混圈子,他們一起到北京去見了一些京城文藝名人,比如齊白石、沈從文、朱自清、聞一多、朱光潛等。

她甚至瘋狂到產生要離婚,然後再和朱利安結婚的念頭。

這一點與毛姆小說《面紗》里勾勒的故事十分相似:女主凱蒂嫁給了很愛她的男人瓦爾特,但沒過多久就覺得對方無趣,並瘋狂迷戀上了情人唐生。

女主凱蒂最終出軌,並試圖跟瓦爾特離婚。她說:

我嫁給你純粹是個錯誤,我萬不該如此,我太傻了。我一點也沒關心過你。我們之間沒有一絲一毫的共同之處。你喜歡的那些人叫我討厭,你感興趣的那些事叫我煩透了。

這些或許也是凌叔華想對陳西瀅說的,她還對朱利安說,她與陳西瀅結婚是為了盡義務,是為了結婚而結婚。

可是,最後情人朱利安死了,凌叔華對感情少有的激情燃燒殆盡,她生命里關於愛情最後的念想,也灰飛煙滅了。

這之後,她變成了一個只有事業的女人,寫書,畫畫……終其一生,在感情上再也沒有任何波瀾,這或許就如法國女演員於佩爾在電影《將來的事》中所說的一句經典台詞:「你知道嗎,精神世界豐富的女人不需要婚姻,連艷遇都不需要。」

或許,在人生晚年回憶起那一段風流韻事,她也會恍惚,會懷疑其是否真實存在。

或許,那真的就是一段廊橋遺夢呢!


題目里列出的這些才女,都是中國現代史上有名的才女,可謂各有千秋,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少痕迹。張愛玲的才氣自不用說,夏志清將張愛玲和錢鍾書放在了中國文學的重要位置,張愛玲的一些文學作品都有很鮮明的「張愛玲」風格,研究張愛玲已經成為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重要課題。蕭紅的《呼蘭河傳》和《生死場》,讓她牢牢佔據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重要位置,魯迅,蕭軍這些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重要的人物都非常欣賞蕭紅的才華。而在這些才女中,個人最欣賞的是林徽因,原因主要有三:

原因一,林徽因的一生同樣非常傳奇,她的才氣自不用說,她寫過不錯的文學作品,後期她在建築領域的研究更為重要,做了大量「默默無聞」的研究工作,但是那其中顯現的「才華」更為讓人敬佩。

原因二,林徽因同梁思成的愛情同樣具有傳奇性,徐志摩,包括帶有傳奇性的金岳霖,對林徽因同樣進行了追求。最終林徽因選擇同梁思成喜結良緣,二人在生活和學術中都成為了重要的伴侶,並且共同做出了中國現代建築史的重要的基礎工作。

原因三,林徽因的一生基本是中國現代女性的一個典範,一方面她本身的條件就非常出眾,有大的才氣,另一方面她後天又非常努力,並且平衡了生活和學術的關係,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很好地使用了才氣,並將這種才氣最大化地回應到生活和學術中,在學術中做出了成就,造福後人,在生活中也基本是賢妻良母。


張愛玲:她的人生,就像是一部精彩的小說,或者說,是她自己把生命當成是小說來活的,高潮迭起,異彩紛呈。說她的一生是一部傳奇也不為過,她的作品,是20世紀的中國文學中,有著煙火氣的存在。

林徽因:被譽為近代第一才女。她對藝術有著極高的天賦,她並不是文學藝術出身,但創作的詩文卻別有一番新意,一般提到林徽因,我們就會想到一句話「人間四月天」,這句話是著名的哲學家金岳霖形容她的,說她宛如「人間四月天」,這就足以說明她的才華與相貌出眾了。她的文學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還有小說《九十九度中》等等。她與丈夫梁思成研究中國古代建築,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才女的一生的情感,也是十分曲折的,而她感情世界裡的這三個男人,也是個頂個的才子:一個是梁思成,一個是詩人徐志摩,一個是學界泰斗、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岳霖。林徽因去世時51歲,不知是不是才女,都是紅顏薄命。

三毛:「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初識三毛就是因為這首詞,初讀就覺得凄涼和美好。三毛的一生好像都是在尋找,尋找故鄉,尋找橄欖樹,找著找著,就找遍了全世界。她的一生很短暫,短暫到來不及感受什麼,只剩一聲嘆息。她是這眾生中的一份子,卻又好像超脫眾生之外,她固定不下來自己的內心。她說:「人生苦短,不喜平淡。」大概是她不按常理出牌的最真實的寫照了。她最後的自我了斷,也像極了她的性格。


蕭紅吧~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

蕭紅在《生死場》里如是寫到。就如她的一生,一直在追求自由,卻又被自由所困。

大多數人開始了解蕭紅,是因為電影《黃金時代》里的湯唯。

導演許鞍華說,她想做蕭紅,但是她不敢。她在20歲的時候就想拍一部「蕭紅」的電影,但是那個時候沒錢,就擱置了。40年之後,許鞍華覺得再不拍就沒有機會了,於是,在2014年的時候,有了《黃金時代》,又名《蕭紅傳》。

很多人問許鞍華為什麼要拍蕭紅這樣一個吃力不討好的角色,她回答說:「蕭紅的問題就是我的問題,把蕭紅的問題搞清楚了,我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那麼,蕭紅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呢?

蕭紅,原名張乃瑩。1911年,出生在黑龍江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除了祖父,家裡人都對她不太好。可能也因為此,讓她一生都在渴望愛和被愛,且為此奮不顧身。

17歲的時候,蕭紅遇到了遠房表哥陸振舜,博庫君私心以為,這是她悲劇的開始。

兩人結識的時候,陸是已婚之人,而蕭紅也是有婚約在身。但年少的蕭紅還是一頭扎了進去,她離家出走,和陸在北平同居。然而這種對抗封建包辦婚姻的勇氣僅僅持續到第二年春天,因為生活的拮据,陸振舜向家裡妥協,拋棄了蕭紅。

戀人的背叛無疑給蕭紅沉重打擊,博庫君總覺得,蕭紅反抗命運的努力就這麼停在她的20歲了,以後她的種種經歷,不過是反抗無果的隨波逐流。

這場離家出走讓張家人覺顏面盡失。家,是回不去了。在北平孤苦無依的蕭紅找到了當時也在北平念書的汪恩甲,也就是她有婚約的未婚夫。

之後,蕭汪二人在北平一家旅館同居。對蕭紅來說,和汪恩甲在一起的這段時間,有情但應該夠不上愛。汪恩甲有錢,可以支持她和家庭的決裂,如果「有錢」這個前提不存在了的話,這段情也就隨之不存在了。

同居後不久,蕭紅就懷孕了,但在臨產之際,汪恩甲失蹤了,因為家裡斷了經濟來源。留在旅館裡的除了大著肚子的蕭紅,還有欠旅館的一大筆錢。

因為無法償還這筆債務,蕭紅被關進了旅店閣樓。走投無路之際,她寫信向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編輯裴馨園求助,也因此,結識了蕭軍。

二蕭初見時,蕭紅不過是個被囚禁,帶著600元巨債,懷著未婚夫孩子的落魄女人。

電影《黃金時代》中扮演蕭軍的演員馮紹峰都說:「首先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會愛上這樣一個女人?」

電影里,起初,在狹小的閣樓里,面對這樣一個形容枯槁,面色憔悴的女人,蕭軍也是手足無措的,但當他看到蕭紅的畫和詩時,一切都不一樣了。

即使是面對這樣一個蕭紅,蕭軍也依舊覺得,站在他面前的,是他見過最美麗的女人。

蕭軍發掘了她的才能,帶她進入了文壇。也是和蕭軍在一起的這段時間,蕭紅先後發表了《棄兒》、《跋涉》、《生死場》等多部在她生命里舉足輕重的文學作品。

二蕭之間有情也有愛,但蕭軍依然不是蕭紅的良人。世界上所有沒能開花結果的愛情,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不夠愛。在這些文人墨客身上,也依然不能免俗。

蕭軍是個走在愛情哲學邊上的人,換句話說,他的愛情觀里,沒有從一而終的必然性。不多久,二蕭感情出現裂縫,蕭軍不止出軌她人,甚至對蕭紅大打出手。

這段感情僅維持了兩年,1938年4月,蕭紅嫁給了作家端木蕻良,而這個時候,她懷著蕭軍的孩子。

端木在文學成就上並不比蕭軍差,而且性情溫和,和蕭紅談得來,更重要的是,他給了她一場婚禮,這是蕭紅第一次披上嫁衣。

在結婚典禮上,主持人胡風提議兩位新人講一講戀愛經過,蕭紅講了這麼一段話:

「掏肝剖肺地說,我和端木蕻良沒有什麼羅曼蒂克的戀愛史。是我在決定同三郎永遠分開的時候,我才發現了端木蕻良。我對端木蕻良沒有什麼過高的要求,我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我深深感到,像我眼前這種狀況的人,還要什麼名分。可是端木卻做了犧牲,就這一點我就感到十分滿足了。」

我不求情愛,也不要名分,我只要你對我好就好。

如果說愛情是一場博弈,後來的事實證明,蕭紅又一次在男女之事上敗北。

端木性格溫和到有點懦弱,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要靠蕭紅來處理,在多次生死關頭,他都拋棄蕭紅只顧自己逃生。

1940年,蕭紅隨端木蕻良來到香港。蕭紅的生命在這裡走到了盡頭,但她的文學成就卻在這個地方登上一個新的高峰。病重,蕭紅完成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這也是她最後一部完成的長篇小說。

1942年,蕭紅在瑪麗醫院病逝,年僅31歲。

蕭紅的一生是被親情、愛情和社會拋棄的一生。如果沒有汪恩甲,或是遇到了更好一點的蕭軍和端木蕻良,那她的生命會不會有些許改變呢?

大概是不會的吧。蕭紅的問題並不僅僅是她遇人不淑,更是由於她自身的矛盾。

她渴望自由,可以不顧家裡的反對出走北平。但又做不到完全的獨立,一輩子都在依附不同的男人,但這些男人,誰也沒能成為她的救星。蕭紅自己曾說的:「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在那樣一個男權社會裡,蕭紅對自己的定位也不過是男人的附庸。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博庫圖書館(ID:bookuuread)


現代嘛,那就林徽因,林徽因,林徽因,我最欣賞這三個女人!


現代的才女我最欣賞冰心 ,我小時候上學就經常學習冰心的作品,冰心的作品寫的非常好 ,冰心是一個德才兼備非常著名的大才女。冰心的優秀作品特別多 ,冰心是一位非常愛國的作者,她的優良品德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