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和59.9分的區別


開句玩笑話,剩一毛錢當然不用找了....


看著跟便宜啊,有種189跟200差很多的錯覺


感謝邀請。現在很多商品定價,故意定一個零頭。9.9 199 998其實便宜不了多少錢,但是給人的直觀感受確實好像便宜了很多。很合算的感覺。這種叫做消費心理學非整數定價法。相比以整數結尾的定價方法,尾數9給人一種更精確的計算 已經探底了你的心裡低價的感覺。其實9.99和10隻差一分錢。但是相同的標籤打到相同類型商品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往往會被前者所吸引。你的心裡會感覺前者還是個位數,而後者已經上升為雙位數。而雙位數給人的感覺就是十幾塊錢。還有一點是因為我國人民對於89這些數字有著特殊的好感,所以這也是銷售心理的一種暗示。所以說這只是商品定價的一個套路,但是我們很多人都會中招。這樣會降低我們購買的心理防線。所以還是要看好自己的腰包。這就是我的答案,希望能解開你的疑惑。


這種情況其實是一種由人們的慣性思維引發起來的。

你不妨自己去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假如一個東西本來要賣100塊。但他標價99,在你的潛意識裡,這件物品就是90多塊,明明只是少了一塊錢,在人們的心裡這個東西就從一百多元變成了幾十塊。

再去想一想,假如一件衣服賣1001塊,但他標價999,給人們的一個觀念就是這件衣服不到一千塊。可事實上也就是那麼一兩塊的差距,不影響商家賺錢。


應該和納稅相關


這就是一種營銷手段,在心裡活動的區域和你打著價格戰。一般的人在聽著整數的時候,都會發現,只要你在看這個商品,不管別人說的價格是多少,只要是整數,你一定會覺得貴了。但是,在一個區間內,少去一塊錢,那麼,你就會相反的覺得便宜。9.9的貨品和一樣的貨品10元,你一定會選擇9.9。為什麼?從兩點說起,第一,人心都是貪便宜,喜歡佔小便宜的,一毛錢,你會覺得你佔了便宜。第二,人本來就是一個敏感的生物,在區間內,1-10,10-20……的種種小區間和大區間,多一位數,心裡暗示自然也就不一樣,這是一個套路啊。


其實就是一種心裡暗示吧。

比如你買某一件東西,你的預算是100以內,那件商品要100的時候,你心理暗示好貴,不想買,但是只要99.9的時候,你心理暗示自己,這個東西不錯,連100都不到,性價比高,在自己的預算範圍內。

還有就是吃飯的時候,菜品28、38、48,心理暗示自己會覺得只要20,30、40,你覺得3個菜只要90塊錢,實際已經快120了,無形之中就提高了自己的消費。

所以我覺得就是給人一種心理暗示,讓你不自覺的自願掏錢甚至多掏錢。


為了讓你用一大堆紙的還能換來一個硬幣


14.99和15塊錢,你覺得哪個看著更舒服?這是一種心理而已


因為優惠卷都是整百的,你想用優惠卷就得買兩件


會讓你覺得很便宜 比如9塊9 你一看不到10塊錢就會覺得超便宜 說一個我自己的經歷,逛超市買可樂 一個4連裝超市賣9.9瞬間感覺自己賺了不少(2.5一罐的)然後等買回去才想過來不過自己是省了1毛錢而已....


就像你覺得1999是一千多 哎呀可以接受

2000就是兩千塊了,要好好考慮一下


因為9離10很近,而4.9加0.1就是5.0,顧客認為4.9還是沒到5.0的,總感覺賺了


第一個是心理定價,這是尾數定價的起源,讓消費者有種便宜的感覺。但是小朋友都能認清其實沒便宜。

現在有個目的是吸睛,讓顧客的目光留在商品和價格久一點。還有就是讓顧客記不住價格。


用我們市場營銷學書上講的來說,這種行為叫心理定價當你看到9.99的時候你會覺得他比10塊便宜很多,但這其實只有0.01的差別,這也是人的心理作用導致,整的永遠是最貴的。

主要是視覺衝擊,第一個數字變小一點讓你感覺便宜一些。


應該是在心裡層面說298要比300感覺會便宜很多


可能是因為一些優惠券是滿整數才減的?也不對啊,很多199-100的399-200的。。。9比較吉利?不懂。現在還有挺多價格98,198,298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