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美國逼韓國放棄核計劃


20世紀70年代在三八線巡邏的美軍

在朴正熙當政時期,美國就毫不留情地剷除掉韓國的“核陰謀”。

韓國擔憂被美國拋棄

1975年2月,美國駐漢城大使館掌握到韓國正在實施核武器開發的跡象。美國政府綜合各種情報認爲,“韓國相關部門已經在朴正熙總統的指示下完成了對核武器開發能力的研究。韓國政府正與法國、加拿大進行談判,準備引進核燃料處理設施和設備。今後10年,韓國將完全有能力製造出核武器和導彈”。3月4日,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在爲撤離西貢的美國僑民忙得焦頭爛額之際,抽身給駐韓、加、法、日、澳大使發送電文,指示“必須無條件盡一切努力阻止韓國核武器開發計劃”。

韓國爲什麼要偷偷研發核武呢?通常認爲,激起韓國研發核武決心的是1969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的關島講話。當年7月,深陷越戰泥潭的尼克松在關島發表亞太政策講話,前所未有地鼓勵亞洲盟國在防務上加強自身力量,自己承擔起責任。此舉震動韓國,動搖了它對韓美安全防務關係的信心。隨後美國同韓國協商撤軍,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單方面撤走了駐韓美軍一個步兵師。

後來解密的中情局文件稱,朴正熙擔心越南戰爭結束後美國會拋棄韓國,那時他將獨自面對咄咄逼人的朝鮮,後者於1968年1月派出一支突擊隊強攻青瓦臺,3天后又俘獲美國間諜船“普韋布洛”號。此外,尼克松未事先通知韓國就讓基辛格密訪中國,也讓朴正熙擔憂美國會不會突然同朝鮮接觸,而且在美國國內,一些政客和媒體批評朴正熙政權獨裁的聲音也在增多。

1971年11月,朴正熙曾對一名負責與防務有關的重化學工業的高級官員說:“由於美國在朝鮮半島軍事存在的不確定性,我們的國家安全很脆弱。爲了變得安全和獨立,我們需要擺脫對美國軍事保護的依賴……我們能發展核武器嗎?”朴正熙希望用“超級武器”來最大化地加強韓國的防衛能力。在他的指示下,韓國國防部防務發展局就核武設計、投放以及爆破技術展開研發,韓國原子能研究所試圖從法國和比利時等國引進核燃料再處理以及核燃料製造技術和設備。與此同時,韓國嘗試研製中程導彈發射系統。

到了1974年,南亞大國印度成功進行核試驗震驚美國,之後中情局開始對朝鮮半島進行嚴密監聽,從各種渠道包括韓國核科學家那裏蒐集信息。根據相關情報以及韓國向西方國家所購買設施的性質,美國官員得出結論:韓國的確在祕密進行核武研發。

桀驁不馴的朴正熙

根據美國政府解密的電文,爲阻止韓國的核計劃,基辛格發出如下指示:美國要與盟國保持合作,堅決阻止韓國擁有敏感技術和裝備;敦促韓國政府儘快同意加入核不擴散條約;提高對韓國核設施的諜報及監視能力,必須獲取韓國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狀態情報,美國計劃經常開展對於韓國核能源相關機構的定期訪問調查。

在美韓圍繞核武器開發問題矛盾逐漸浮出水面的過程中,時任美國駐韓大使施奈德發揮了重要作用。1975年3月12日,施奈德致電美國國務院:“我們判斷韓國開發核武器所需的時間用不了10年。從我們掌握的各種情報來看,韓國政府高層對開發核武器非常關心,到80年代初相關結果就會顯現出來。憑藉韓國人的堅韌毅力和他們已經掌握的高水平技術,以及可以吸引外國專家的政策,再加上有包括總統在內的國家領導人的熱切激勵,韓國在短期內就製造出核武器絕非杞人憂天。”

4月30日,施奈德前往青瓦臺會見朴正熙。朴正熙不聽勸告,而是強調說,萬一美國向韓國提供安全保障的態勢有變,韓國就必須從第三國那裏獲得支援。朴正熙承認開發核武器會增加財政負擔,但表示“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如果真到了美國政府向韓國正式通報駐韓美軍撤出的那一天才開始研發核武器,一切都來不及了。”

美國方面根據3月確定的方針,派人與加拿大和法國進行接觸。接着,施奈德與韓國負責核能技術相關業務的官員、外長會面,向他們轉達美國的立場。當年8月,美國國防部長施萊辛格在漢城舉行的美韓安保協議會記者招待會上說:“駐韓美軍非常強大,雖然根本沒有使用核武器的機會,但我們擁有作爲最後手段的核武器。”會後,施萊辛格向朴正熙強烈暗示,“韓國如果不聽美國勸告,會瓦解美韓同盟關係”。當年秋天和冬天,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也向韓國駐美大使鹹秉春施加壓力,要求韓國放棄從法國引進再處理設施。接到鹹秉春報告的朴正熙表示“這是關乎國家信譽的問題”,相當於對美國直接拒絕。

多渠道施壓終奏效

1975年10月31日,美國駐韓使館給國務院發去電文,稱韓國政府已先後兩次明確拒絕放棄從法國引進再處理設施的要求。施奈德在電文中分析說:“……要達到最終目的,必須讓韓國政府感受到切實壓力,美國國會要正式研討削減對韓國的軍事援助,同時否決向韓國提供古裏二號反應堆的貸款。但不知道面對這樣的壓力,韓國政府會不會屈服?但是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決心……”

面對中斷古裏二號反應堆、中斷軍事援助等壓力,韓國政府沒有屈服,反而加緊與法國談判。1975年12月和次年1月,施奈德又警告說:“如果韓國堅持自己的立場,美韓關係將徹底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他向韓國人明確表明,如果不放棄核計劃,美韓政治、經濟、安全關係將全面受到影響,韓國的未來將受到損害。

韓國前國務總理金鐘泌後來回憶說:“朴正熙總統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堅持開發核武器,勢必會對美韓關係造成不可挽回損失,因此他提出要像日本那樣暫時積累核開發技術,等時機成熟時再着手進行開發核武器。”1976年1月,韓國正式提出暫停與法國SNG公司簽署的關於引進再處理設施的合同,法國政府愉快地接受請求,朴正熙開發核武器的計劃由此流產。

不過,有研究稱,韓國的核武開發並沒就此終止,而是又持續兩年,特別是1977年美國新總統卡特宣稱要從韓國撤軍,韓國國內一片反對聲,擁核派表示韓國將不放棄研發核武。1978年,卡特宣佈不從朝鮮半島撤軍後,韓國一直懸着的心這才落了地,但韓國的科學家們依然沒有真正放棄核研究。(來源|《讀者報》 作者|艾嘉 邱遠川)

版權申明

如無特別說明,本號刊載的文章,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本號會第一時間刪除,謝謝。文章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