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曼時代的法蘭克加洛林王朝,因為勢力擴張與教皇的認可,實際上已經有了以西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的資本。所以,查理曼同拜占庭帝國劃分了巴爾幹西北部的勢力範圍,實際上是按照過去東西羅馬帝國的大致範圍來進行的。

從法理上來說,東西羅馬在歐洲地區的交界線就是在巴爾幹西北部。這裡就是古希臘人稱為的伊利里亞地區,也是後來羅馬的達瑪蒂亞行省。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這裡依然堅持西羅馬正統,堅持了數年,才被從義大利而來的日耳曼軍隊攻克。

在6世紀開始,來自高加索與烏拉爾山區的游牧民族阿瓦爾人,來到歐洲。他們佔據了巴爾幹北部的多瑙河沿線地區。他們裹挾著大量的斯拉夫部落民,一度要打到君士坦丁堡面前。拜占庭皇帝則以習慣性的繳納歲幣政策,來將以按覆。

之後的阿瓦爾汗國,基本上就以這些地方為基地,經常劫掠匈牙利、德意志、巴爾幹和義大利北部。這引來了希望藉助教皇勢力來給自己增加權威的查理曼。已經初步建立了西歐第一支封建騎兵大軍的查理曼,就在穩固了西班牙北部與德國南部的戰線後,進入義大利。他以教皇保護著的身份,獲得了後者賜予的「羅馬人的皇帝」頭銜。從此,法蘭克的加洛林王朝,以西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

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邊境上不安分的阿瓦爾人。這些游牧民實際上已經佔據了達瑪蒂亞地區,並建立了自己的首都。結果被查理曼麾下的大軍,連根拔起。

解決了阿瓦爾人的問題後,查理曼開始向拜占庭方面尋求聯姻。最後,雙方在討價還價中,按照近乎當年東西羅馬間那樣的形式,劃分了勢力範圍。

曾經一度雄踞中歐東部的阿瓦爾人,就此開始從歷史中消失。而查理曼在這片新地方,也沒有搞定已經在沿海定居的威尼斯人。但這並不影響他與拜占庭皇帝的協議。


誠謝邀請!

首先梳理什麼是"拜占庭帝國」——

公元395年稱霸西方輻射東、非領域的羅馬帝國在各地風起雲湧的反抗中走向了衰勢,龐大帝國機器飽受各路蠻族的侵擾,有效的管理已力不從心,於是將東、西管轄的帝國一分為二,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將拜占庭(一座靠海的古希臘移民城市)化分為東羅馬帝國,又稱新羅馬。

拜占庭城市著為皇帝駐地,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新羅馬。君士坦丁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連接歐亞大陸的門戶,海路並接黑海、愛琴海水道,只要扼制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大洲海陸命脈將被窒息!因接鄰歐洲很多國家又連接亞洲通道,被稱為巴爾幹半島。

法蘭克王國:中世紀包括今日法國,比利時、瑞士、荷蘭和德國很多地區、現今歐洲很多小國在當年都是它管轄範圍。

羅馬帝國強盛鼎峰時期,唯有法蘭克王國能於其抗衡!羅馬帝國慢慢衰弱三百年後!法蘭克王國查里曼登基,隨即揮師攻入羅馬帝國心臟義大利北部,經過慘烈血腥戰鬥,義大利人潰敗,義大利北部廣袤的地區併入了法蘭克王國版圖。查里曼又通過大小几十場戰爭,所向披靡成功地使西歐大部分地區歸屬於他的統一領導,法蘭克王國成為了查里曼帝國!從歷史上到拿破崙、希特勒至今,歐洲從沒有這麼廣闊的領土被一國所控制!羅馬帝國就這樣衰竭了,被一分為二的西羅馬也壽終正寢,只剩下拜占庭帝國的東羅馬(當時稱新羅馬),還延喘著羅馬帝國的輝煌歷史。

查理曼在取得戰略勝利後,很重視政教合一統治天下,羅馬教皇威望、聲譽號召力很強大!查理曼表面諂媚於教皇,並滿足教皇的一切待遇,雙方關係密切達成了政治聯盟,教皇利奧三世向世人宣布查理曼能發揚羅馬帝國輝煌的歷史,是帝國偉大人物凱撒的真正繼承者,肩負羅馬帝國復興使命,鄭重把一頂皇冠戴在查理曼頭上,頒布天下:查理曼已是羅馬帝國皇帝……這樣一來,查里曼帝國成為了中歐平原各國的實際權力君主,中歐諸國對羅馬教皇是臣服和尊重,並接受查理曼是羅馬帝國復辟的合法繼承人,查理曼政教合一名正言順,在中歐平原利用教皇聲譽行使了權力。

退守在巴爾幹半島的拜占庭新羅馬帝國,聲稱羅馬教皇已淪為查理曼帝國的傀儡,查里曼是敵人,沒資格成為羅馬帝國皇帝!對羅馬教皇的委任嗤之以鼻,不予理睬。

拜占庭帝國在君土坦丁堡新任教皇,而伊斯坦布爾地區前身是古希臘的殖民地,歷來宗教信仰自由,門派很多!所以巴爾幹半島的宗教一脫離羅馬教皇制約,天主教、東政教和伊斯蘭教成為三種最大勢力!地域邊緣化讓其三股教派互不相讓,爭紛不斷……

這就是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查里曼帝國權力爭奪、縱橫交錯統治下的苦果!正如此:巴爾幹半島地域邊緣化的宗教信仰,民族清洗、攻城掠地暴發的戰爭延續了幾百年,成為歐洲火藥庫之稱!時至今日,波黑戰爭、南斯拉夫分裂無不是宗教信仰的不能協調,演化成種族滅絕反人類罪的暴行發生。這三種宗教仍互相排斥,教徒之間仇恨隔閡很深,戰亂不斷成為巴爾幹半島的地區隱患!


歐洲世俗權力謀求宗教權利認可的做法與中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差不多,都是豎起一面旗幟。宗教勢力的彼此鬥爭也需要世俗力量的支持。查理曼帝國與拜占庭帝國分別支持羅馬天主教廷與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廷,兩國的邊界演變成了教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