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人數創歷史新高,多為山東、直隸(河北)一帶貧苦農民。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山東、河北等人口稠密的地區,經常連年遭災,並且賦稅嚴重(政府及列強剝削),很多人生計艱難或無法生活下去只能鋌而走險了!19世紀末20世紀日俄加劇了對東北的爭奪,清政府從大局出發也放寬了進入東北地區人口的數量,一些先闖關者的帶動作用也使當初搖擺不定的人闖關東的決心更大了!

我的祖先就是從山東登州府萊陽縣(今煙臺市萊陽市孫家莊)在嘉慶初年闖關東來到東北大地的,至今已10代了!我們祖宗那個孫家莊地勢有些地窪,在嘉慶初年連年大水,官府無力救濟!民不聊生!他們哥三從萊陽一路邊做苦力,邊沿路乞討,歷經數月終於到達東北大地,半路還走丟/失一個!據老人口傳,路上的飢苦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到達目的後被好心的李姓人家收留做了長工,他們剩下的哥倆有一人娶妻生了三個兒子,連我們第一代的祖宗墳地也是好心的李姓人家給的,據說還是個風水寶地!到了第三輩出了個官人,日子總算好過一些了!每當我們祭祖時,聽老人述說著先祖的不容易,都令我感慨萬千!也為先祖們敢為人先的精神深深觸動!也塑造了我百折不饒的性格,經過多年的努力我終於成了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闖關東不但開發了祖國邊疆!也傳播了文化和促進了民族融合!更是中華民族性格與品質堅毅的寫照!


《闖關東》在豆瓣有9分的評價,可以算是國產劇中能夠排的上號的好劇,很多人喜歡看該劇主要還是因為「闖」,到底是「闖」什麼呢?

「闖」算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傳承,該劇主要就是講述男主角的「闖」路,從一個食不果腹的小人物闖成一個大家族的故事。該劇反應的是中華民族許多普通家庭在戰亂的時候、在遇到外敵入侵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臨危不懼、所表現出來的艱苦耐勞、所表現出來的榮辱不驚,都是今天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需要學習的精神,我們要學會居安思危,要學會憶苦思甜。

珍惜和享受先輩帶給我們的安定、和平、榮耀的同時,也要把他們身上的那種不屈不撓、勇於追求幸福、追求希望的精神給傳承下去。

我們不僅僅是要敢於去「闖」、我們也要敢於去「創」,去創造生命的價值、去創造美好的明天、去創造繁榮富強的社會。


山東是沿海省份,雖有山區,但正常來講,山東應靠海喫海,但山東的海產品並不出名,海鹽也不出名,過去實實在在是個農業省份!山東人為何要闖關東?!就一句話:孔家老二害的,山東,河南人多,地再多,產的糧再多,也跟不上人口的增長,一家有七八個孩子很正常,遇到災荒年,為了活命,逃荒吧!!人口無限制過快增長,地球容納不了,除了戰爭,饑荒可解決,剩下的只有逃了!!!


窮!不然誰願意舍家撇業的闖關東?1989年春駕車經過萊蕪山區。下車跟路邊的老鄉打聽道兒,一幫子老鄉穿著清一色的黑棉襖棉褲在向陽坡前曬太陽。問了半天個個面面相覷,沒一個人吱聲兒,為什麼?聽不懂咱說的普通話!一輩子走不岀三五十里,缺少交流缺少見識豈能不窮?


解放初期,山東人口密度大,資源相對匱乏,而東北土地遼闊,地廣人稀,煤炭和石油資源豐富,再加上有一部分山東人來到東北都能很好找到工作幹,大部分山東人來到東北後都從事煤炭工作。而如今東北的資源正在走向枯竭,發展相對緩慢,我每年回山東一次,感覺山東發展速度驚人,我堅信山東的發展步伐在新的一年中會有更大進步!


謝謝邀請。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全國各地沒有多麼富裕的地方,只是東北比山東的土地更遼闊,去了那邊,肯定生存的幾率會大一些,所以,有很多山東人都拖家帶口的闖了關東。


謝謝邀請。背井離鄉,不一定是因為地方窮,而是因為無法生存。窮只是無法生存的一個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在過去,人們的生存主要以土地為基礎,土地貧脊會造成人民的貧窮,但土地貧脊也不是造成貧窮的唯一因素。而山東的土地也並不是那麼貧脊,相反山東的土地養活了非常多的人口。而人口的稠密才會使有限的土地不負重負,人口的稠密或許纔是造成人們闖關東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口稠密會使得統治階層更多地去關注。而那些年代,統治層的關注不是為了關心人們的疾苦,照顧人們的生計,而是為了從人們的頭上榨取利益。苛捐雜稅,民夫壯丁。各種壓榨剝削,使得本已因為人口密集勉強支撐人們生活的土地,無法支撐重負。造成人們的入不敷出,貧窮甚至無法生存就成了必然現象。再加上人禍引發的天災,自然災害和人為的禍害雙重擠壓,使得人們根本就無法生存,萬般無奈之下,不得已才選擇離開生養自己的故土。踏上背井離鄉的路途。西邊是河北,同樣是人口密集之處,自給自足已是不易,難以容納更多的外來人口。東面是大海,沒有人的立足之地。南面同當地的情形差不多,所以只好往北,到東北荒蠻之地尋求發展。因為這些地方生存條件差,所以人煙稀少,而頻臨絕地的人們依靠自己的堅強毅力,勤勞精神,硬是開拓出一條出路,闖出了一片天地,在這些荒蕪之處紮下了根。並逐漸發展成現在的模樣。這纔是闖關東的前因後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