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社保基數調整了!上海的社保基數調整了!

社保是關乎於每個人的福利,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只知道每個月繳了多少錢社保,但卻不知道它們具體流去了哪兒,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取。

保險分為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社會保險是國家給咱貧苦小老百姓的一種福利。說得通俗點,社會保險就是我們常說的「五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

通常正規公司都會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比例分別為:養老保險(個人8%,企業20%),醫療保險(個人2%,企業10%),失業保險(個人0.5%,企業1.5%),生育保險(企業全繳0.8%左右),工傷保險(企業全繳1%左右)。

1

那麼,繳納比例所依據的基數是稅前工資嗎?注意:不一定。

舉個栗子:我表姐,稅前工資1w,但她社保的繳納基數只有6000元,那麼也就是,她個人只交了480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120+失業保險30=630元。

而我們公司就比較優秀了哈哈哈,像我助理稅前工資只有8000,但其社保繳納基數就是8000,因此,他的個人社保費用有840元。

像表姐的公司,社保基數明顯低於稅前工資,無形之中,社保福利大打折扣。雖然國家有規定,社保基數應為上年度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但事實上,很多單位為了降低人工成本,將社保繳納基數調低,實質上侵害了員工的權益。

繳納基數低,意味著,個人和公司都繳的少,那麼你社保賬戶裏的錢也在打折扣。聽完我的解釋,表姐哭暈在廁所了……

2

社保在賬戶裏積個幾十年,什麼時候才能取啊?這一定是咱最關心的問題。

領取養老金有兩個條件:

1、繳納養老保險的累計年限最少達到15年

2、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辦理正式退休手續(男60,女55)

能領多少呢?主要取決於自己賬戶儲蓄和當時該地社會平均工資折算水平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社會平均水平指數折算)+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

如果你不想看繁瑣的數據,直接看下面的栗子。

基礎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所在設區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個人累計繳費年限×1%

根據規定,這個所謂的「指數」一般在0.6至3之間,即以計算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至300%為基數繳費(收入高繳費指數就高,但不超過3)。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50歲為195月、55歲為170月、60歲為139月,60歲以上統一120月)

舉個栗子:

某人2007年開始繳養老保險,以最低15年繳費年限計算。

假設該市2021年月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約為6000元。

到2022年退休,最高領取基礎性養老金=(6000+6000×3)÷2×15×1%=1800元。

假設他2007年後年均工資5萬元,個人年繳4000元,15年共繳6萬元。60歲退休,那月領個人賬戶養老金:60000÷139=432元。

即2022年退休,可月領養老金:1800+432=2232元。

3

上述說的情況都是在連續繳納社保的前提下,如果你工作不順心了,或者想換一個地方重新開始新生活,那一定要看看接下來最最最重要的話。

社保一定不能中斷!!!

簡單點來說,社保中斷後會產生如下最重要的影響:

一是社保斷繳後,就無法享受醫保待遇了。

二是社保斷繳3個月後,醫保連續繳費年限會清零。

三是社保斷繳後,你可能會喪失購房、買車、落戶的資格。

在一線城市,購房、買車、落戶多數跟社保掛鉤,而且要求是社保必須連續繳納,哪怕是斷繳1個月,也只能重新計算社保連續繳納年限。

比如,在北京買房買車,社保要連續繳納5年,而積分落戶則要求連續繳納社保7年及以上。如果期間因為各種原因中斷,都需要重新累計。

我朋友就喫過這個大虧,小A去年因為感情問題去國外呆了半年散心,用工作多年的積蓄環遊世界,但她一直沒意識到工作空窗了半年,她的社保也隨之中斷了。

不巧的是,剛回來不久,她生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病,沒了醫保,連看病帶住院前前後後花了5w+,平時我多次勸她買點保險,既是為自己賺一個保障,也是轉移風險,但她一直自詡自己壯如牛不會生病,這下栽了,花錢買了個教訓。

五險一金是我們國家給公民的最基本的的福利,你可以腰纏萬貫,但屬於咱的該拿還是要拿呀。還有細節不瞭解的,留言給大白!也歡迎給大白讚賞,好東西分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