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早刊登於《二次母音樂》,算是《二次元狂熱》的衍生刊物,顧名思義,上面全都是音樂主題的文章,我以前給它們寫過一些V家和Sound Horizon的文章,因為寫得太早了,都是老古董信息,內容也都是些入門級的東西,就不往這裡搬了。

茶太這篇文章應該是我給《二次母音樂》寫過最長的一篇(畢竟茶太是我從小最喜歡的同人歌姬),也是搜集資料花時間最久的一篇(畢竟她最活躍的那會兒什麼社團都會找她插一腳)。這篇文章應該是寫於2011年,寫得老正經了,不過也許會存在一些信息滯後,考慮到我是如此的懶,就不更新了。由於《二次母音樂》當時是配光碟的,讀者可以邊聽音樂邊看文章,會比較不乏味,現在肯定是不行啦。不過,我兩年前剛好也給茶太做過一張精選:蝦米音樂 裡面包含了我所能在蝦米找得到的並且我非常喜歡的歌,大家也可以邊聽這張精選邊看這篇文章。

全文主要根據茶太跟各個同人社團的合作來回顧她一路走來的經典作品,大概有兩萬多字,所以一樣會分為上篇和下篇。雖然茶太現在可能不red了,但希望大家對她的印象不要只有《糰子大家族》而已。

————————————————正文分割線————————————————

提及同人創作就不能不說同人音樂,而若要議論同人音樂,茶太又絕對是不可繞過的名字,但要介紹茶太的話,這些助她一路走來的同人團體在茶太尚未將事業拓展到商業方向時的發展則占著相當的份量。作為同人歌姬的茶太,論知名度和人氣都已經是不用再多做介紹的了,若要給她戴上什麼亮堂的稱號又有流俗之嫌,畢竟其涉獵範圍之廣,聲線變化之多,曲風差異之多樣乃至合作團體之雜,不勝枚舉。一直以來想要收集全同人歌姬的作品,欠缺知名度的面臨的僅是冷門作無資源的問題,而產量大的名同人歌姬的作品要納全就簡直如同天方夜譚,即使是茶太這種家喻戶曉的名歌姬,在國內大部分時間處於被動伸手狀態的Fans,除了寄希望於代購及分流,很難找到其它收集途徑,更不用提一些幾不可考的早期作品。

若說茶太是一輛賽車,這一路活躍在創作領域的同伴就是她的跑道;若說茶太是一彎溪流,和她的夥伴與同人音樂界的朋友們就是溪流兩岸的樹木,正因兩者共同存在才能讓我們欣賞到這份飽滿而豐富的音樂風景,所以在這裡謹以茶太與合作夥伴們的歷程來盤點茶太的同人音樂之路。

一、由arrange衍生的起點

儘管為我們所熟知的茶太的身份是為同人歌姬,但她最初活躍在同人領域的時候,大部分工作其實是聲優和作詞。

茶太的父母都是愛好音樂的人,瘋狂到在茶太快要出生時還忙於樂隊活動,所以從小茶太就在充滿濃郁音樂氛圍的環境下長大,對她而言音樂一直以來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樣自然。真正意識到自己對於唱歌的熱愛,已經是茶太高中時期的事情了,但那也是和所有普通學生一樣,視唱卡拉OK為業餘愛好而已。

茶太正式使用網路開始出於業餘愛好進行創作的時間是98年。那時網上通過NIFTY SERVE的MIDI論壇有著非專業人士聚集在一起,上傳自己的音樂作品,然後感興趣的人圍繞著該作品做各式交流和填詞活動的圈子,對此產生興趣的茶太於是也嘗試投入其中,並藉助這個平台應募到各種聲音和音樂的活動當中,正是在這個時期,茶太結識了後來Little Wing從事同人音樂活動時期的重要人物たくまる。

2000年,茶太與Little Wing合作的第一張MAXI SINGLE在COMIKIT發售,茶太在訪談中曾提及這張專輯由於是為Little Wing相關的一個遊戲所做,而那個遊戲本身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最終只賣出了50張。儘管茶太並沒有提及這張專輯的名字,但按照時間推算可能就是Little Wing和茶太合作的第一張作品「流れる雲を抱きしめて2」。

在這張專輯之前,茶太僅在參加Point-Blank的web site公開作品時有過擔任主唱的經驗,其餘更多的是擔任作詞以及廣播劇或是同人遊戲的聲音出演,且角色大多為年輕少女,所以「流れる雲を抱きしめて2」算是茶太真正意義上作為同人歌姬的起點。

儘管「流れる雲を抱きしめて2」當時的反響並不算好,且茶太彼時的唱功還相當稚嫩,「風の待つ明日へ」的高音部分甚至能聽出氣虛,但其中的「やくそくのうた」至今仍是不少人順著時間線回去重新撈出來的經典之作,有著不俗的知名度。在當時來說,這首歌亦已經引起一部分人對於茶太這個新人的關注,因而無疑是茶太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原創曲。00年的茶太尚未確立whisper voice的流派,聲音還透著青澀,正是這種透明感與歌曲本身旋律的空靈相輔相成,幫助「やくそくのうた」成為讓人過耳難忘的,漫溢著煙霧蒙蒙的意境之作。

初次亮相之後,茶太的工作重心依然主要在聲優工作這一塊,參加的音樂作品也多為web site公開類,直到一年後GML推出「AIRness」這張基於Key的遊戲「Air」的arrange專輯,才是茶太真正意義上初次走入眾人的視線。

如標題所言,在茶太的前期作品中,arrange佔據很大比重,這和從98年到02年這段時間內風靡同人音樂界的遊戲音樂arrange風潮有很大關係,當然現在鋪天蓋地的東方arrange可以視為這種風潮的延續,但已經從對商業物的再創作徹底轉移為一種不同同人媒介間的自給自足。

Arrange這種形式最早始於Leaf的著名遊戲「痕」,之所以大受歡迎的原因除卻遊戲原曲自身的高質量以外,原曲是使用DTM(desktop music)入門機來製作,音質等各方面的提升餘地很高,有著廣闊的創作空間,最終的差別感覺類似於手機自帶攝像頭和單反的畫質區別,所以作為對作業用音樂要求較高的人群(大多為從事創作工作的人群)們而言,arrange專輯是一種對耳朵的享受,如果說初期這種同人音樂模式的發展是基於遊戲本身的大人氣,發展到後來對遊戲本身不感興趣甚至不了解但會為音樂而去Comiket買這些專輯的也大有人在。

早期的同人arrange大多沒有人聲介入,這種情況到Key推出「Kanon」後迎來變革。遊戲中初次嘗試人聲的演唱曲「Last Regets」的出現,以及隨後Ive的活躍,使得歌姬的概念受到了音樂人們的重視。隨後「Air」的出現,將key系的arrange風潮推向頂峰。

在這期間,GML(GameMusicLibrary,在網路上擔任著遊戲音樂門戶網站的團體,同時在comiket中也作為團體參加,對遊戲音樂arrange時期的同人音樂發展起了重大作用)推出了一張名為「Sound Catalog -Millennium-」的Catalog專輯,這張類似於當時同人音樂目錄的專輯收錄了120個同人音樂團體的130首同人音樂作品,並在之後舉辦了慶功Live,現在為我們所熟知的幾位同人歌姬霜月はるか,茶太,片霧烈火就是在這次活動的慶功宴上初次相識,並成為好友。

這張Catalog專輯發布後的半個月,「AIRness」這張專輯發表,在這張集合了たくまる、ヨーグルト、bermei.inazawa等著名同人音樂人的豪華arrange專輯裡,茶太的「夏影 -AIRness-」是唯一一首人聲曲,那純凈的歌聲甫一出現,不知讓多少人失魂落魄。於是在01到02年,同人界充斥著關於「夏影」的各種演繹版本,光茶太自己此後就有「夏影リバー風呂」、「XmasShadow 夏影WinterArrange」、「It disappears in summer~Natsukage -AIRness-Recollection of boyhood remix ~」、「S」等N個版本,而其它基於「air」衍生的二次創作歌曲還包括「蟬衣 -thin clothes-」、「鳥の唄へたれ」、「月童アバウト」等,熱度可見一斑。

到這個階段,由於在arrange曲方面的出色表現,隨著茶太在同人圈合作夥伴的增多,關注度變高,她也逐漸開始參與一些原創的同人音樂,如與祐夏合作的「Under the Heavens」(祐夏之後也參與了茶太不少專輯的創作),參與再生ハイパーべるーヴ的「ぱんださんようちえん」(包含霜月はるか聲音出演)等,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對Campanella、bertama以及激団紫季三個組合專輯的參與,更確切的說,是與三張專輯都有參加創作的bermei.inazawa的合作,後者正是茶太採用如今標誌性唱法whisper voice的源頭。

和後文將介紹的Voltage of Imagination一樣,Campanella、bertama都是bermei.inazawa參與的同人音樂社團,而激団紫季的這張「夢神楽」則是典型聚集了豪華製作陣容的專輯,除了bermei.inazawa捉刀四曲,三大歌姬均有獻唱,而たくまる除了創作以外也有親自獻唱一首。「夢神楽」的出品比Campanella那張「ぼくらのうた」及bertama的「コンピューターおばあちゃん」要早,茶太的「やまと」是整張專輯的第一首,和整張專輯帶有濃重日本祭奠風味的東方風格相承,無論是背景若隱若現的私語,還是茶太壓低了聲線宛如嘆息般的歌聲,均散發著詭譎的氣息。嗯,這種一點也不治癒的歌當然不是whisper voice的源頭了, 但畢竟之前bermei.inazawa和茶太就算同時出現在一張專輯中,茶太的歌曲也都是由たくまる製作,所以「やまと」算是bermei.inazawa和茶太正式合作的開端。

之後二人的合作路線就翻了個面,以Campanella名義發布的「ぼくらのうた」依然集及了三位歌姬,走得卻是童謠arrange路線,其中多為在影視作品中具備高出鏡率、即使國內的大家都能耳熟能詳的日本童謠,像「しあわせのうた」、「翼をください」(EVA和K-ON都唱過的名曲)、「にんげんっていいな」等等,而這張專輯茶太一共參與了四首作品,除卻「ヒポポタマス」,另三首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軟!綿!綿!」。是的,我們所熟悉的茶太招牌萌音正始於此。可以說,用充滿童趣的幼女聲來演繹童謠是再合適不過,但同專輯的「ヒポポタマス」卻讓我們同時看到了茶太身上截然相反的兩種可能性,茶太在表現這首歌時用了接近御姐的聲線類型,少了少女音的甜美,卻多了一份深切通透,讓這首藉助河馬暗喻人生的沉重童謠擁有與眾不同的另類魅力,其間那發音吐字間若隱若現的氣聲已經形成whisper voice的雛形。到了同為童謠arrange的專輯bertama的「コンピューターおばあちゃん」里,茶太演繹的專輯同名歌曲依然是採用了能讓人軟酥掉的聲音來演繹這首帶些荒謬感覺的歌曲,就此茶太最具代表性的兩類聲線已初見形態。

儘管whisper voice算是茶太辨識度最高的特色演繹方式,但茶太的魅力就在於,能將治癒系萌音發揮到極致的同時,對多種情感的駕馭以及多種音樂類型的嘗試也表現亮眼,正是這種可御可蘿的高超表現力,才使得眾多信徒不分男女地將之視為一個商標,並為之死心塌地。也正是這份在同一張專輯多面相的實力表現,幫助茶太在隨後的03年以ウサギキノコ的名義推出了自己第一張同人原創專輯「+ 誓い +」,邁向了獨擋一面的歌姬之路。

二、擔任主唱的Circle

可以說,要綜合評價一位歌姬的影響力、實力和人氣如何,最簡單直觀的因素之一就是看她所參加做主唱的Circle數目及質量。擁有屬於自己的同人音樂Circle,一方面體現的是一個歌姬的人脈關係,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同人歌姬羽翼漸豐的標誌。歌姬與製作者是互相成就的關係,沒有優秀的作詞作曲和編曲,即使擁有再好的聲音也只會成為天邊的一片浮雲。許多同人歌姬的專輯往往是以團體方式署名,這是將歌曲的製作者和演唱者放到同等位置重視的體現,也包含了同人音樂有別於商業音樂的純凈和魅力。

ウサギキノコ

關注茶太的人大部分應該都聽說過這個名字。它的由來是源於茶太朋友撿到一隻麻雀後所取的名字「影彥茶太朗彥左衛門」,而茶太在發布個人專輯的時候最常用的都是ウサギキノコ這個名字。ウサギキノコ是茶太自己所創作的一個生物的名字,翻譯過來是兔子蘑菇,在以ウサギキノコ的名義發行的專輯中,出現在封面和BK里的生物就是茶太自己畫的ウサギキノコ。茶太在自己博客對這個生物的介紹詳盡到了連叫聲都有設置(叫聲為もげー、うひょー、もひょー,順帶一提茶太自己的口癖也是與這些發音一脈相承並多種多樣),ウサギキノコ甚至有被作為周邊產品生產。這個形象最初誕生時被形容為「眼睛像無底的空洞一樣」,對此茶太則興緻勃勃的表示「那眼睛一定是和宇宙相連接的喲~」。總而言之,只要是有毛的動物都超級喜歡的茶太,將這種生物視為守護神,並作為從事同人活動時的組合名,至今已推出了七張個人專輯及單曲。對於我們而言,將這個有茶太的地方就會出現的生物視為茶太之萌的化身便可。

ウサギキノコ推出的專輯,大多是有茶太包辦作詞,作曲偶爾也會嘗試,但大多由其它活躍著的同人音樂人友情協作,比如「eclipse」起就一直是作曲主力的bassy(前Barbarian On The Groove成員,現已退出),比如ぺさま(CLOCK MUSIC)。在上面提到的arrange風潮之後,原創的同人音樂開始逐步受到關注的03年,茶太的這張「+ 誓い +」以搶眼的姿態展現在眾人眼前,專輯同名曲「誓い」由茶太作詞作曲,之前曾收錄於GML的另一張RO&PC遊戲BGM 的arrange加原創歌曲的專輯「KOREA-JAPAN」中,個人專輯裡收錄的為重編曲版,之後在bermei.inazawa自己的作品選「Soul S」中也有收錄再arrange版。

與組合名透著古怪的可愛感不同,ウサギキノコ作為茶太自由發揮的舞台,基本以一年一張的進度,體現的是打了十分的茶太個人趣味,即使在同一張專輯中也很少有風格統一這回事,你永遠無法猜到下一首歌曲是走怎樣的路線,而茶太又會使用怎樣的唱腔,也許可愛,也許帥氣,也許爽快,也許深邃,也許性感,也許暗沉,也許戲謔,更甚至是硬朗的。

對於一位歌手而言,第一張專輯永遠是具有最特別意義的存在,在這裡的聲音尚未經過雕琢,體現的是一位歌手最投入、最本真的狀態。「+ 誓い +」可謂將茶太最初聲音的稚氣發揮到了極致,如今的茶太聲音技巧已經純熟很多,對音樂的把握也更趨圓潤,這也使得「+ 誓い +」像是一片等待開墾的土地,我們得以回溯的,是那份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美好。儘管「+ 誓い +」這張專輯誕生的名曲不多,卻令人回味無窮,茶太之後對於不同類型歌曲的演繹方式在這裡都能聽到「第一版」,若作為茶太信徒,更是每一次欣賞都能挖掘出新的驚喜。其中「俄雨」、「ムネノイタミ」、「抜け殻」等作都是韻味十足值得反覆品味的作品。

如果說「+ 誓い +」還透著幾分「やくそくのうた」的生澀味道,時隔三年發售的第二張專輯「eclipse」則已經有著深切的成熟韻味,並大獲成功。去介紹「eclipse」已是多餘之舉,畢竟像這樣的容量還能保持這樣的質量,已經成為對茶太而言里程碑般的存在,三年的份一次發力,其力量相當具有震撼力。時至今日,在茶太的work best中,「eclipse」的歌曲也都為常客,其中的完整歌曲作品幾乎首首精品,無論感情跨度還是曲風都可以視為集茶太偏向主流風格之大成。也正是從這張專輯起,茶太成了一大批人在Comiket時必追的名字。

自06年開始,產量呈井噴狀態的茶太在07年也一樣的勞模,ウサギキノコ同時有「たぶん青春」和「さびしんぼう」兩張作品面世,實際兩張加起來的歌曲數量和之前一張專輯也差不多,題材卻恰好是茶太最中意的兩塊:青春和動物。

「たぶん青春」是茶太以青春為題的又一張實驗性濃厚的作品,儘管旋律不如之前的作品上口,但我們看見的是與眾不同的茶太,有些俏皮,有些Rock,有些激進,還有些落寞,這就是茶太所演繹的青春的剪影,「自己嫌悪」明朗的活力,「きみ」淡漠的惆悵,ぺさま和bassy的助陣,將這份青春分割成了截然不同的兩面,折射出茶太心中對於青春的傾訴。

「さびしんぼう」儘管不算off vocal一共只有三首歌,其中兩首的旋律還是完全一樣的,卻是茶太送給所有對動物抱有著真摯愛心的人們的深切心意和催淚神物。這張專輯被茶太描述為「貓的歌」,以第一人稱講述了「我」遇到一隻在家門前的小貓並收養了它的故事。第一首歌「さびしんぼう」茶太用跳躍著的標誌性萌音講述了寂寞的「我」和一隻小貓在家門口的邂逅,並從此有了心靈慰藉的故事。第二首「ねんまつのうた」詞曲都由嶋村幸包辦,伴隨著茶太的童音合唱,帶來的是猶如聖歌般的神聖與治癒。第三首歌採用的是和第一首歌完全一樣的旋律,這首重新編曲後的「さびしんぼう」既沒有歌名,在BK里也沒有歌詞,內容卻是小貓死後,作為主人的「我」難掩寂寞的難過心情。這裡茶太的聲音深情悲切,唱到「淚水,停不下來呢」時,我們還能聽到她哽咽般的換氣聲。「さびしんぼう」集合了茶太最擅長表現的歌曲類型,同時具備著溫暖與酸楚,即使放在茶太產量雪崩的07年也絕對是不可錯過的一張精彩作品。

一年後ウサギキノコ推出的「eclipse 改」是舊瓶換新酒,「eclipse」加了三首新曲換了下唱片封套就又重戰江湖了,不過這三首新歌質量不俗,在全是英文的「eclipse」曲目表中,這三首單個漢字命名的歌曲顯得鶴立雞群,而且對於當年沒能入手的「eclipse」這張經典作品的Fans們而言,這張再版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09年底,趁著Vocaloid的風潮,茶太也心血來潮的在「Kaleidoscope」推出了一個叫茶音太的MJ,不但專門請人設計了茶音太的形象,專輯的前五首歌曲更是完全由茶音太「負責」,其中第五首「Матрёшка」可以說是效果最接近虛擬歌姬的歌曲,被調教出了正太音的感覺。伴隨著第六首長度為5秒的「反転音」,後五首是屬於茶太的部分,而且是由前五首歌的重編曲並重新填詞而來的,最後效果呈現出的差異是天差地別的,聽完整張專輯也沒發現任何不對勁將之當成十首新歌的大有人在。為了切合「反轉」意味,BK也特地將「茶音太」的部分和茶太的部分分別反過來印製,兩者插繪的動作也互相呼應。這張包含了茶太奇思妙想的專輯,可以說是茶太「玩轉音樂」的一項有趣成品展。

「落日」是ウサギキノコ離現在最近的作品,也是ウサギキノコ最成熟,映射了茶太最多心境的作品。在09年一張的「而立 ~さよなら20代~」,茶太正式以音樂的形式向20歲說了再見,接受年屆三十的自己。這對於一路聽著茶太的歌成長的我們而言,對看到茶太的同人產量正越來越少的我們而言,何嘗不是一種惆悵。此時的茶太,再去描述青春時,聲音已經多了幾分凝練。儘管專輯是圍繞著BK中的六個人物所展開的音樂抒情詩,但對於這張專輯的解讀,大家大多抱著這是茶太歌姬時代的「落日」標誌。作為專輯中唯一一首由茶太包辦詞曲的作品,「落日」中茶太的聲音純凈依舊,伴隨著又如撥發條又像時鐘秒針運動的嘎吱聲,我們能明顯感到時間的推進,「已經厭倦了每天重新設定的感覺,彷彿那樣顏色就會褪去」,這份苦澀的成長,不止屬於青春,是屬於所有在人生路口徘徊不前抱有不安的人。

My sound life

My sound life是06年起,由茶太與iyuna組成的原創音樂新團體。秉持著一貫自由的獨立音樂精神的My sound life與ウサギキノコ的區別就在於製作團隊的相對固定,而非ウサギキノコ無常駐成員的Guest式歌曲創作,並且由於旺盛的創作活力,在成立初期一直保持著一年兩張的作品發布頻率,不過近年節奏有所放慢。

iyuna和我們下文將介紹的solfa(iyunaline)有著類似的創作陣容,只不過My sound life的主唱和作詞是完全由茶太一人擔任,而solfa中的茶太只是在每張專輯中演唱一到兩首歌曲。iyuna實際是由ミウラハルミ和イワサキヨシヒロ共同組成的音樂組合,ミウラハルミ一般負責作曲和鍵盤等工作,イワサキヨシヒロ一般負責吉他等樂器的演奏,兩人在solfa中也會擔任演唱與和聲,所以作品一般直接以iyuna署名。

在茶太第一個產量巔峰的06年,本著以「尋求音樂新的可能性」,my sound life結成並推出了第一張專輯「fractal」。這張滿含明朗色調的專輯,沒有甜膩的萌音,沒有哀婉的傾訴,是茶太最本音的元氣。同年相隔六個月後,my sound life的第二張專輯「crystal」推出,正如專輯名字所顯示的一般,比起上一張歌曲幾乎全為中快節奏的作品,但「crystal」除了一如既往奉上唱著搖滾的茶太,還將茶太如水晶般通透的一面用了一半的歌曲凸顯。然而如果說整體格調強調活力感的「fractal」最出彩的卻是洋溢著神秘東瀛風情的「夏祭り」,「crystal」給Fans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反而是搖滾曲「冷たい部屋」,尤其是其高低音急速交錯的疾走感甚至頗有LArc-en-Ciel當初的幾首名曲之風,可謂整張專輯的一大醒耳之作。

07年的茶太以和下村陽子合作的「murmur」正式出道,並抵達商業和同人作品的共同事業高潮,這年四月推出的「rainbow」便是這種巔峰性的完美體現,「rainbow」不僅一反常態的收錄了之前專輯兩倍數量的原創歌曲,質量也是令人淚流滿面,儘管風格相差很大,但卻頗有「eclipse」帶來的盛宴之感。之前my sound life中的茶太一直都是以最輕鬆自然的聲音出現,但在這一張專輯中那個在ウサギキノコ的作品中七十二變的茶太再次顯靈,不僅招牌的萌系唱腔重新出現,魄力十足的極速奔走,溫柔的治癒系,電波系乃至重金屬,一言蔽之,就是令人目不暇接。儘管茶太的聲音過於纖細並不適合太強硬的音樂類型,但總體歌曲的效果卻都可稱的上「驚喜」二字。「rainbow」是茶太和ミウラハルミ想努力做出青春感覺的作品,但這一次的青春卻是茶太迄今為止所有關於青春的作品中,最明艷積極的一款,即使是心情的陰天,也要百折不屈地等到彩虹出現的那一刻,恐怕就是my sound life希望傳達給大家的信息吧。

在「rainbow」的這次突然轉性結束,後一張「fundamental」又回到了之前的一首純音樂solo加六首搖滾專場的編排風格,iyuna曾坦言,「rainbow」的爆發是他們對於茶太身上所有可能性的嘗試,所以在製作完畢後反而有徹底被抽空的感覺。因此「fundamental」其實是iyuna卯足了勁回歸本源的作品,而之後的「way and unknown」則是這個方向上的延長線上的一點。

08年my sound life第一次缺席春M3,只在秋M3帶來一張「way and unknown」。從第一首「闇雨」中茶太的吶喊就能深切體會到這次my sound life那處於過渡期的衝突和鬥爭。整張專輯最值得一提的就是「way and unknown」。這七分半鐘的作品,前四分半全都是由有一搭沒一搭的沉重腳步聲組成,伴隨著開門的吱呀聲劃開黑暗中的沉寂,音樂聲漸漸響起,茶太不斷重複著唱片介紹里的那段「答えが無くたって」,然後被埋沒在電波雜音中,一切恢復安靜,接著「闇雨」的副歌部分突入,全曲終,再度以關門聲作結。其由不確定性編織的彷徨和最後堅定信念後的高歌,對任何一個有耐心聽完全曲的人而言都是一種相當的震撼,也是整張專輯的點睛之筆。

「way and unknown」的發力之後,iyuna開始由iyunaline向solfa過渡,不僅有了新的合作歌姬,也逐漸開始向商業發展(其中包括大家比較熟悉的「戀する乙女と守護の楯」的主題歌及各角色ending曲),期間又助了茶太ウサギキノコ的「Kaleidoscope」一臂之力,所以後一次my sound life推出作品已經是10年的春M3了,並且整張專輯由兩首新歌,兩首remix,兩首instrumental,兩首卡拉OK版組成(默……)。不過「light」可謂發揮出了少而精的優勢,兩首歌曲旋律的辨識度都有提高,但風格卻少了my sound life以往標誌性的搖滾印記,反而變得柔和許多。在唱片說明上也強調,這是取回茶太聲音「溫暖」的作品。實際,在茶太和iyuna都已熟悉商業模式的如今,兩者合作的作品的確更具備大眾性,對於這睽違一年半的回歸,iyuna也表示儘管是帶來了不一樣的新鮮感,但整體風格還是更靠攏「rainbow」一些,然而在我們以為my sound life終於也被磨圓了稜角之時,今年的春M3,「new way to the star」用它那熟悉的鼓點再次強硬地宣告了my sound life的回歸。

這張主題為「希望」的新作品,很難不令關注和喜愛my sound life風格的歌迷們感到欣慰,就像是一個迷茫的孩子在迷路後打起精神的再次出現在了家門口一般,而其另一層積極意義,是源於這張唱片的主題確定。由於眾所周知的日本大地震,心情沉重的my sound life成員們將專輯的主題更換為了「希望」,並將大部分歌詞重新填詞和製作,希望即使一點點也好,能為受災的日本帶來一絲安慰,這些或許就是作為音樂人所能作的最大貢獻。依然是堅韌的強節奏感,依然是不加修飾的本真茶太,「new way to the star」中英文和日文的單詞對照,包含了整張專輯的旺盛生命力,是my sound life迄今為止抵達的最廣闊的境界,也是茶太作為一個成熟詞人人文關懷的體現。

Idea(souleave)

儘管idea是柳英一郎唯一作為正式成員列出名字的團體,但實際這個由柳英一郎和茶太共同組成的團體一共只發表過「living」一張作品,兩人更多的合作反而是在別處,比如「living」後先是跟著掉坑東方的茶太去了「東方小曲集-唯我獨尊」,後又加入了少女病的創作,接著和片霧烈火的CLOSED/UNDERGROUND也頗多交流,也有一起參加過「Winter Mix 2」並憑藉一首「Sleeping snow」「搶走」整張專輯,不過所謂同人音樂圈,本就是一群有愛者的四處串門。此外,柳英一郎在「eden*」時還跑去與天門的聯手了一回,而在同人圈最近一次見到他還是C76時片霧的專輯,照這個趨勢,「living」很有從第一張同時成為最後一張的潛力。

這張「living」的風格是一出絢爛混搭,洋溢著些許歐式繁華,些許幻想式高遠,些許夢境式浪漫,而在這些之間,竟然還有首茶太隨性致至的歡樂向兒歌,實在是與專輯封面的小清新相距甚遠。專輯中筆者認為最值得推薦的是那首由柳英一郎包辦詞曲的「雪」,從和聲、樂器到音效,均如緩緩盤旋飄落的雪花,我們甚至能在茶太在鼓點間忽隱忽現的聲音中聽出雪花融化的奇妙感受,彷彿眼前真的是一片皚皚白雪,是一首如冬日雪花般閃著晶瑩光芒的夢幻作品,非常適合夏日收聽。

嗯,這之後Idea似乎就被拋棄了,但合作並未就此間斷,接下來關於茶太掉坑東方相關的介紹,我們還會再次看見柳英一郎的驚艷手筆。

Kaede.org

茶太並非kaede.org的成員,但卻是kaede.org全部四張專輯的唯一歌姬。kaede.org的成員實際擔任創作的只有負責作詞的adumi一人,全部作曲都是以mewlist名義參加的土井英範一人擔當,而錄音等部分則是bermei.inazawa。mewlist實際的作品只有C76的一張作品,雖然土井英範也有為霜月擔任過編曲,但可以看出投入在kaede.org的精力遠勝其它,作為茶太作品開始減少的後歌姬時代參與的新團體,kaede.org絕對是最不能錯過的一個。

「Cocoon」(繭)是kaede.org的第一張作品,一經推出就憑藉其史詩般的迷人氛圍吸引了大家的關注,可謂名符其實的破繭化蝶。「Cocoon」的繽紛就像是個龐大的地下水世界,這裡能看見水波清麗的律動,能聽見深處神秘的回聲,抬頭是遙遠的繁星,即使身處黑暗中卻全無慌神,浮現的反而是恬然的無限可能。整張專輯每首歌都各具特色,尤其是「萌ゆるみどりの星で」,茶太的唱腔在高潮部分甚至稀有地接近riya的聲線,這種類型的演繹對茶太而言也是頗為罕見地表現方式。

緊隨其後的專輯「桜」和專輯標題的和風感沒半點關係,反倒更像是一種風格的延續與過渡,「Cocoon」的幻想氣質格局被進一步放大的同時,也稍稍流露出了「ハツコイノウタ」一絲絲情感的沉靜,「桜ブロッサム」的悠揚豪邁可以說是整張專輯令人印象最深的作品,整首歌的魅力就在於高遠的旋律與細緻的感情變化間「大」與「小」間的華麗轉換,十分精彩。

到了C78的這張「ハツコイノウタ」就絕對是非聽不可的級別,在這裡不得不重點推薦,整張專輯所有歌曲的動聽等級都是近年少有,儘管走著清新小格調的「ハツコイノウタ」沒有多麼奇幻深遠,沒有多麼空靈磅礴,沒有多麼沉婉哀怨,也沒有多麼粘粘糯糯,一切都是淡淡的,茶太的聲音清透溫軟,折射出初戀的酸甜滋味。上次被茶太這樣純粹的情歌所感動似乎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不會過分煽情,也不顯過於淡泊,剛好在美好與感動的臨界點讓人的心靈沉靜下來,點到為止,卻仍是忍不住要被折服而反覆loop。

C79的「茶太のゆく年くる年」作為拜年專輯又是一份觸動人心的溫暖,從標題就能看出這是完全的「茶太中心」,「年越し電話」是整張專輯唯一一首歌曲,mewlist缺席,擔任企劃和製作的adumi也沒有直接參与其中,而是拉來了兩位曾與茶太合作過的外援,包括擔任作曲和編曲的ぺさま及擔任作詞的nk。之前哀吼著「神馬?!茶太C79隻有一張專輯而且這張專輯裡只有一首歌?!」的fans們聽完後的態度紛紛變為「雖然只有一首歌但是好棒」。整張專輯除了這首歌以外的內容基本是屬於茶太的free talk以及讀者來信,對於甚少有機會能聽到茶太說話本音的fans們而言是一次近距離欣賞茶太的天然萌的好機會(free talk的時間本是茶太對自己一年的回歸,但結果卻是各種「啊,今年還發生了什麼呢,想不起來了」「啊,不對,這裡暫停一下」……)。作為傾注了茶太的愛與心意的作品,「茶太のゆく年くる年」就是茶太送給我們的2011年新年禮物(請每年都搞這麼一回XD)。

kaede.org可算是茶太參加的團里綜合質量最靠譜的之一,土井英範的才華相當令人折服,曲風在古今間自由流轉,在寬廣與細切間來回遊走,且曲目質量甚至還有一張超過一張的成長趨勢,現在我們唯一需要祈禱的,就是kaede.org千萬不要在Comiket放伸長了脖子巴望著的我們鴿子了。

gienah.feat 茶太

看似披了張陌生的皮,實際gienah的內核依然是iyuna的ミウラハルミ,外加同樣擔任編曲的地獄の楽器兄弟,至於作詞至壱ゆあや和作曲未玖まあや則完全找不到資料,有濃烈的馬甲氣味。gienah是天鵝座ε的意思,在阿拉伯語里有翅膀的含義,gienah系列的作品正是繼承了這種想像力和異域風情,所以與茶太以往嘗試過的幾乎所有風格都大相徑庭,散發著毒藥般的魅力。

目前gienah已推出兩張作品,分別為「崩闇葬歌」和「崩闇葬歌Ⅱ」,第一張專輯除了第三首被劃掉名字的歌,所有歌曲的標題發音都是「yami」,而第二張專輯打著要挑戰與第一張不同的「暗」出發的招牌,不僅添加了些許巴洛克式音樂的新感覺,專輯所有歌名的發音都是「ai」,這也是這一系列非常有趣的一點。

「崩闇葬歌」系列作為茶太作品中的異類,歌曲均有一種扭曲的病態美,茶太壓低的聲音經過各種處理後褪去了那份治癒,嘆息般的默念,忽明忽暗愈趨詭異。「やみ」可謂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從中間磁帶的變調,聲音的重重疊疊,到茶太越來越快地重複著直到被淹沒變音的「どうして……」 十足的驚悚片音樂劇。

對於喜歡哥特或是另類風的聽眾們而言,兩張「崩闇葬歌」絕對是罕見的寶庫,它們並非是單純為了噱頭而走非主流,實際從編曲到歌詞到製作都下了很大心思,聽上癮後沉迷度極高,更何況一整張專輯份的黑化御姐茶太是多麼多麼的稀有,相信就不用我多說了。

這些個性迥異的作品編織茶太在同人音樂領域壯闊藍圖的重要部分,相比茶太被作為Guest邀請加入的專輯,它們是更偏重茶太個人展示的舞台,無論是創作的自由性,以及風格嘗試的自由性。只是前者和茶太相輔相成的作用也不可磨滅,因為前者的存在,才會不斷的有人認識並喜愛茶太,接著才有接觸這些「完全茶太」的作品,也正是這些優秀的個人專輯,使得後者一旦冠上茶太的名字就會吸引人們駐足圍觀。本文的後篇,將詳細介紹茶太在這片個人領域以外的活躍身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