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順是騰衝的一個古鎮,因為當地出過艾思奇等名人,有著名的鄉村級和順圖書館、總兵府等文化遺跡,融匯騰越文化、馬幫文化,古鎮的佈局完成,民居建築保存較好,成為著的名旅遊景區。2005年中央電視臺評選「中國十大魅力古鎮」,和順古鎮名列榜首,因此被稱為中國第一魅力古鎮。

和順古鎮的魅力在於有歷史,有文化,儘管和順鎮的歷史不算悠久,只有600多年,但是和順是集自然風光與文化歷史於一體的古鎮,文化給古鎮加分不少。

和順四面青山,一江穿流,青山如黛,樹木蔥鬱。從明代開始,和順建立村落,歷史與文化就貫穿其中。古鎮的建築古樸典雅,形式多樣,有祠堂、牌坊、亭閣、橋樑、房屋等多種。古鎮有李氏祠堂、劉氏祠堂、寸氏祠堂等8家祠堂,宗法意識濃厚。在古代社會,宗族承擔化解矛盾,和諧社會的作用。

和順的古建築保存的較好,至今尚有彎樓子、劉家大院、總兵府等多處老宅院。

和順有座圖書館非常著名,和順圖書館,這是在全國享有盛譽的鄉村級圖書館,建於1928年。胡適、熊慶來題寫了匾額。圖書館藏有7萬冊圖書,其中古籍、珍本1萬多冊,如《大藏經》《武英殿叢刊》《四部叢刊》等。

和順重教育重文化,湧現出李曰垓、艾思奇、寸樹聲等一批文化名人。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就是和順人,他的故居在和順古鎮,死後也葬於和順。

來到和順古鎮,不僅可以看到明清時期的古鎮佈局,也可觀賞民居建築,拜訪名人故里,參觀鄉村圖書館,感到到淳樸的民風,欣賞到綠樹、小溪、古風的詩意。有歷史的浸染,文化的氛圍,建築的古風,淳樸的民風,自然魅力無窮。


我眼中的和順其實是這樣的!

和順古鎮始建於明朝,雖地處西南的極邊之地,但古鎮的建築風格、民間工藝,傳統習俗等都浸透著中原文化的精髓,是中原文化與邊境少數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結晶。2005年,央視評選中國魅力名鎮,和順古鎮一舉奪魁,成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

本文作者求關注·顏值越高越需關注...(寫這麼多真的很累!)

如果可以:你帶上錢,我帶上你,我們來一場讓人津津樂道的旅行!


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騰衝的和順古鎮到底有多美?

前陣子剛去了騰衝,在和順古鎮玩了兩天,正好可以來回答回答這個問題,和順古鎮的確是一個好地方,不愧是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

和順古鎮是雲南著名的僑鄉,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僑鄉,它是古代川、滇、緬、印南方陸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鎮上只有六千餘人,但旅居在海外的華僑就有一萬多人,華僑分佈在緬甸、印度、泰國、印尼、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十多個國家,所以這裡的建築也有很多中西合壁的痕跡。

和順古鎮之所以被叫做古鎮,是因為有悠久的歷史,它始建於明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現在生活在當地的漢族居民,大多是明初到雲南從事軍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後代。其中寸、李、尹、劉、賈等幾個大姓,原籍均是來自重慶府的巴縣,其祖先就是當時奉命隨傅有德、蘭玉、沐英徵金齒、騰越南來的。鎮上有八大姓的宗祠,都保存得很完好,尤其是劉氏宗祠和寸氏宗祠。

古鎮上有一些著名的建築,比如和順圖書館、文昌宮、四大牌枋(以前有9個,後來毀了,修復了四個),艾思奇紀念館、雙虹橋、龍潭、滇緬抗戰博物館、元龍閣、中天寺、財神廟、和順小巷、馬幫博物館、百歲坊……等。

和順古鎮有很多美食,比如大救駕、 和順三滴水 、煮餌絲 、罈子雞、 稀豆粉 、撒撇 、土鍋子、 大簿片、 和順頭腦 、粑粑 、松花糕等,尤其是松花糕,我遇到一個九十多歲的寸奶奶在賣,她說她在街上賣了四十多年了,而且都是親手製作,賺不了多少錢,卻一直堅持著,風寸無陰,令人感動。

古順有很多這樣的巷子,又沒有什麼遊客,商業化遠沒有麗江那麼嚴重,漫步其間,可以感受到他原滋原味的味道。


關於騰衝和順古鎮,我是相當的喜歡,從2015年以來,我每年都會去個一到二次。記得第一次到和順古鎮時,我住在古鎮對面一處山坡上,與古鎮隔著一處濕地,因為是秋天,滿濕地的荷花僅剩下枯枝,然而古鎮的美卻讓我有點窒息。記得當時我用文字這樣描繪第一眼的和順古鎮。

古鎮自東向西依山而建,秋日夕陽的餘暉,均勻地塗抹在古鎮高低差落民宅的牆上,一些低矮的民房則被參天的大樹掩蓋著,樹葉依舊透著碧綠,與金黃色的夕陽十分相配。民宅的後面是黛色的山脈,黃昏時已分辨不清山崖的脈絡,濕地邊緣不時冒出縷縷白煙,彷彿是小村上空的炊煙一般。

和順古鎮,絕不像是高原山地,而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一偶。古鎮前的濕地邊上,有條從前叫「順河」的河流,當地人卻喜歡把濕地跟河流統稱為「陷河」,意思是路人行走其間,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其中。或許,真是這塊濕地和小河,造就了和順古鎮江南水鄉的韻味。河的兩岸載有高大柳樹、胡桐,不知名的野花在岸邊搖弋,輕舟從水面上劃過,盪起漣漪翩翩,野鴨和水鳥不時掠過河面,只留下清脆的鳴叫聲。沿著河岸,白牆黛瓦的民居,一棟挨著一棟,推開雕花窗,能臨河觀景。

古鎮的所有民宅,都是沿著河岸,一層一層朝山坡上建起來,猶如臨河的江南民居,枕水而居。民國元老李根源先生曾寫有一詩,讚賞自己的家鄉和順:遠山茫蒼蒼,近水河悠揚,萬家坡坨下,絕勝小蘇杭。也許,他是第一個把和順古鎮比作人間天堂「蘇杭」的。

確實,到和順古鎮,除了目睹六百餘年的古鎮歷史遺風,還有就是能體驗類似江南「蘇杭」的水鄉小鎮。


{!-- PGC_VIDEO:{"vid": "848428d7a7f2466cbc612410b62ab540", "group_id": 6454824206742848013, "media_id": 1575082458861582, "vname": "u817eu51b2u548cu987au6625u590fu5b63u7f8eu666fu7f8eu7684u8d85u4e4eu60a8u7684u60f3u8c61uff08u5ef6u65f6u6444u5f71u822au62cdu6444u5f71uff09",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5f600157594abcbf00c", "sp": "toutiao", "video_size": {"video": {"video_height": 360, "video_width": 640}}, "item_id": 6454824206742848013, "user_id": 59118765797, "thumb_url": "35f600157594abcbf00c", "thumb_uri": "35f600157594abcbf00c", "vu": "848428d7a7f2466cbc612410b62ab540"} --}

美主要還是來自於自身對和順的親生經歷和感受,只有自已喜歡了纔是真正的美。


還是覺得很不錯的地方。沒敢從正門進,怕收門票費。時間的原因就在入口溜達了一下。很漂亮


來了你就知道啦,哈哈,和順沒有那麼商業化,還有好多當地居民在居住,僑鄉文化,美麗的荷花,金黃的稻田美的很,這個季節來賞荷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