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F(Product/Market Fit 產品市場匹配 )的概念在2007年被網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Marc Andreessen所提出,用一句話簡單概括則是:一家創業公司找到了一大群能與產品產生共鳴,認可並理解產品價值的用戶。這個關鍵的時間點,我們叫它PMF

PMF概念問世後,迅速成為了矽谷創業圈內中組重要的基礎理論,也成為了國外一些高速成長的公司經常談論的話題,但在國內很多企業對這個概念了解的人並不多。站在運營的角度上看,我認為PMF——驗證自己的產品價值。是一個產品面世後,最重要且必須第一件完成的事。

一、在市場開始大力推廣前,我們需要達到PMF

在身邊我們經常會看到這些例子:很多運營人在產品出來後的第一反應是,我需要流量,我要開始展現自己的增長黑客能力,把用戶量給做上去。

但這是否是一個悖論呢?

很多人都知道,國內移動互聯網近兩年來的流量紅利已經開始逐漸消失,以前我們花幾塊錢就能帶來一個用戶,而現在,一些APP的獲客成本甚至高達十幾元。一家創業公司在產品還未得到驗證前,是否能吃下如此高昂的用戶獲取成本?

我們參考國外互聯網會發現,在很多年前,國外的互聯網市場就已經消耗完了人口紅利。從這個角度上看,國內和國外的互聯網環境正趨於相同。當國外互聯網公司面對這樣的用戶環境時,則是普遍選擇了運用PMF理論,從一小部份用戶那裡獲取反饋,並且以最低成本改進產品,進行快速試錯。

Sam Altman 的博客短篇

著名的投資人YC 的主席 Sam Altman 就曾他的在博客上發過一篇小短篇,批評那些找到 pmf 之前瘋狂做市場及增長黑客行為的創業公司。在早期還未達取得用戶及市場的反饋時,用一些用戶會喜歡的模糊性產品,套用增長黑客的理論來麻痹自己,短期的產品數據看上去確實光鮮亮麗。而一旦經歷撤資、或是市場的大規模變化,喪鐘就會隨之敲響

而在國內我們也能找到一些慘痛的案例。

范冰的增長黑客一書中提到:社區020產品叮咚小區獲得一億元融資後,開始在地鐵站、商區瘋狂投放廣告,創始人認為,儘管產品尚不成熟,但是只要先圈住用戶,就能慢慢地打磨產品,於是在當時,叮咚小區一個月的廣告投放成本就達到了1200萬,可最後的結果是,產品無法承接用戶的需求,不到半年,叮咚小區就宣布資金鏈斷裂,慘淡出局。

不論是市場環境、投資機構的看法,還是叮咚小區一億元的昂貴失敗,都為我們證明了PMF的重要性。

二、在著手PMF之前,先明確你的職能範圍

在走向PMF具體實操的過程中,很多運營都會面臨一個困境,即沒有對產品的改動權利。這其中則是涉及到運營崗位的一些弊端,及所屬企業對運營崗位的看法。

在國外,運營這個崗位的職能往往是由產品經理所替代,在美國的增長團隊中,他們有個非常重要的崗位,叫增長產品經理,糅合了增長運營及產品經理兩個崗位的職能,這樣的好處是,產品經理來直面用戶,負責用戶調研及數據分析,當他敏銳地察覺到其中的增長機會時,自己就能快速地對產品進行迭代改進。

而運營則很多時候都會被質疑,你所提出來的問題可能存在,但是沒有專業的產品才能作為支撐。說服產品經理或者你的老闆就顯得格外困難。

而我們也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優勢,在一家企業里,運營是離用戶最近的那個人,我們在對用戶的把控及研究上更加專業。面對這種時刻,我們要更多地發揮自己的專場,不要一顧沉迷於自己的想法,用我覺得,我以為去作為敘事主題。更多要依靠用戶及數據去說話,當你在一次一次的迭代中找到了竅門,每一次優化意見都提升了用戶的好感及接受度時,你將掌握重要的話語權。

首先,明確你所負責產品的的基本框架及商業邏輯。

例如:負責一款美圖工具類產品,那麼我們要知道,它就是用來製作好看的照片的。我們不能更改它的基本產品屬性,但是我們能了解目標用戶更喜歡哪種濾鏡,喜歡什麼貼紙,可能會對什麼樣的功能感興趣,快速地去做出來,根據小部分用戶的反饋不斷去做優化,豐富明確產品的主要特點。

我們只有先確定自己能做什麼,才到進入下一步——思考如何去做。

三、了解你的產品,愛上你的用戶

不管我們想要運用什麼手段去完成PMF,第一步總是先去獲取用戶,只有用戶來了,我們才能進入到驗證產品的階段。沒有用戶,那麼一切都是建立在理想主義上的空談。

2018年12月超級玩家APP月活情況

上面我們也提到,在如今的互聯網環境,拉新變得越來越難,大部分的主流用戶不再去願意嘗試陌生的產品,他們認為手機上現有的APP就能滿足他們的所有需求。

很多初級運營也會面對遇到一個問題,自己做了個看起來很不錯的活動,結果參加的沒幾個,全是老用戶來薅羊毛。到底什麼才是合適的拉新方法?

我的想法是,如果出現推廣及活動都吸引不到用戶的情況,原因只有一個:作為一個運營,你根本沒弄懂自己的產品和用戶。

你的產品是什麼?能解決什麼問題?對比競品有什麼吸引力?產品的獨特性在哪裡?什麼是產品的劣勢?劣勢如何掩蓋和縮小?

你的目標用戶是誰?他們在哪些地方能找到?最集中的渠道是?獲取一個用戶的成本是多少?你能想到多少種吸引新用戶的方式?有沒有分析過做的好的案例及差的案例,原因是什麼?

很多人對產品和用戶只有一個模糊概念時,就開始不停地去試錯,結果付出了大量的成本和經理,卻沒得到半點收穫。

面對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來解決

  1. 和產品經理聊
  2. 和用戶聊,看用戶去用
  3. 成為你的目標用戶,和用戶打成一片

這都是看起來很笨,但確實有用的辦法。

在以往的觀察中,其實細心的人會發現,泛C端的運營非常好做,而平台型及TOB的運營,做起來十分困難。

其中的原因就是泛C的運營能輕易地了解產品和用戶,他們的角色切換十分容易,而面對平台型及TOB產品時,運營很難進入到目標用戶的角度中。

如果你在跟產品,用戶大量溝通之後,還是沒有掌握到其中的秘訣,不如可以嘗試最後一個辦法:成為你的用戶。

人類是一種雖然具有共情心,卻又無法感受到他人真正感受的動物。只有當你們同時處於一個地位,同等階段時,才會真正有感同身受的體驗。

我們不妨可以嘗試假設,忘掉你的身份,將自己套入目標用戶的人設中,如果是社交APP,那你你現在是一個20歲,想要在軟體上認識女朋友的男孩,如果是一個招聘網站,那麼你就是一個正處於求職困惑中的白領。

當你帶入這個身份後,相信你在面對產品時又會有一種不一樣的體驗。你能輕易get他們想要的東西。

前兩年運營有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叫做運營就是和用戶談戀愛的過程。YC的合伙人Kevin Hale把兩性關係使用到他的理論當中,認為追求新用戶就像追求妹子一樣,伺候老用戶就像伺候老婆一樣。

千萬不要抗拒與用戶接觸這件事,與用戶聊天深度溝通,是運營工作中要佔據極大部分的內容。如果你不了解用戶,不用上追求男女朋友的勁頭,那麼你可能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運營。

寫到這裡,其實還是講述了一些在準備進入PMF之前運營要做的準備工作,主要在心理和執行層面,但是字數已經快破三千了,於是先暫停,有興趣的可以等待下篇。

下一篇文章的內容會包括:

  1. 初期產品如何獲取種子用戶
  2. 如何區分用戶的謊言
  3. MVP的介紹和可行性方法
  4. 如何判斷產品是否到達了PMF階段
  5. 一個好的團隊對於成功的重要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