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群攻击人!
▲公部门的TNR执行,绩效指标的订定是:「执行TNR的犬只数量」而非「浪犬族群下降的数量」,无法真正解决流浪犬问题。(图/记者陈雅芳摄,2019.03.19)

林于凯/高雄市议员

这几年,公立收容所实施零安乐死,TNR(诱捕、绝育、回置,英文:Trap Neuter Return)成为显学。很多关心浪浪的朋友认为,实施TNR是解决流浪犬猫问题的手段,也有团体希望政府能将TNR入法。

我们都听过「衔石填海」故事。这是一个为了既定目标,坚韧奋斗到底的故事。但是,还是要认清一件事,如果一开始的目标就设定错误,石头永远不可能填满海洋。

TNR的目标,是减少流浪犬族群数量。然而,TNR是否能有效达成减少流浪犬数量的目标,有几个重要的前提:1.在小区域、2.短期间内进行3.高密度的结扎,并且得严格禁止无管理的喂养行为。

但是,目前公部门的TNR执行,绩效指标的订定是:「执行TNR的犬只数量」而非「浪犬族群下降的数量」,除了少部分的县市有订定TNR的示范区,在结扎-复原-释回后,有进行后续流浪犬族群数量的评估,其他的区域几乎是在执行TNR后,没有进行后续任何的评估。

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做了好事,但没有把事情做对。

以高雄市来说,2019年编列在流浪犬结扎的经费是385万元(补助动保、医疗及相关团体、兽医师公会偏远行政区犬猫绝育手术及特定地区流浪动物绝育手术费用),对于广大的高雄腹地,经费已然不足,如果没有将资源投入到集中的特定区域确实执行,会让整个经费的挹注变成形式上的善心,但却无法实际解决流浪犬问题。

当然,如果把责任都怪在政府头上,很容易。但是,实际上,政府也遭到各方压力,希望结扎的补助能够投放在自己辖区内执行。但实际上,结扎资源就是不足,如果平均分配到各地区,就会让各地结扎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流浪犬繁殖的速度。

因此,我在农林委员会质询时,提出两点建议:

1. 订定有效的绩效指标(不只看绝育数,更要看浪浪族群规模是否有确实缩小)
2. 建立示范区试点,单一地区高密度结扎,配合后续评估。

写这篇,已经有心理准备会被战。

实话总是伤人,但是台湾需要实话。

●本文为作者评论意见,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闻》立场

●《今日广场》欢迎来稿或参与讨论,请附真实姓名及联络电话,文章欢迎寄至o[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