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習慣在考前留三至四天的時間,

完全不出任何功課,

讓孩子們自填聯絡簿。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

讓孩子為自己而讀,

不是為父母,

更不要為老師。

 

考前,

我會教導孩子們如何復習,

卻不會主導 幫他復習。

 

每個孩子有其擅長與學習較困難的科目,

所以 我跟孩子們說:

考前幾天,

咱們班上的聯絡簿回家功課由你自己來填。

 

回家復習哪些功課、要做哪些事,

自己決定!

 

若覺得自己平時已相當認真,

該學的都已學會,

聯絡簿可以填「看課外書」、「發呆」...等等,

非考試復習的作業。

我都能夠接受!

 

反正,

不考不玩、小考小玩、大考大玩,

適時的讓自己放鬆有何不可?

如果 都準備好了。

 

但,

考後要為自己考前是否努力的結果負責。

 

例如

考卷成績九字頭的訂正一次,

八字頭的訂正兩次,其餘依此類推。

 

有沒有例外呢?

有的。

 

如果能夠提出考前努力復習的佐證資料。

證明考前的用心,

那麼 不論考幾分,

都可以只訂正一次。

 

事實上,

我真正在乎的是

不會的部份,孩子們是否都懂了,

把不懂的部份弄明白,

就是一百分。

 

所以,

該怎麼填復習的內容呢?

要求孩子們

動詞 + 復習範圍 + 時間

例如

算 數學習作P4-P20 20分鐘

寫 國語一至六課生字各兩次 30分鐘

 

上述復習內容要把算的、寫的資料留下來,

若考後有需要,

可作為佐證資料。

 

萬一孩子們寫的是

念 社會課本考試範圍 40分鐘

沒有佐證資料怎麼辦?

 

曾經,我請家長協助把關,

只要家長簽名即認同孩子有做到。

 

但後來,

結合班級經營、佳文賞析進行品德教育教學後,

我採信任制,

相信孩子們會為自己負責。

而事實證明真是如此!

 

通常我會透過孩子們寫的聯絡簿,

提醒同學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例如:

圖片1.jpg  

↑ 國卷造句一半缺少動詞,是念、還是寫、還是...

 

圖片2.jpg  

↑ 肯定孩子寫評量卷的用心,但提醒課本與習作等基本的部份可以先讀一次

 

 

此外,

從下面幾份作業可以發現,

正因為開放給孩子們自我決定如何復習,

所以 他們能各取所需。

圖片4.jpg    

↑ 上述 孩子復習的內容以「數學」佔較多時間。

 

圖片5.jpg  

↑ 上述 孩子復習的內容以「國語、自然」為主。

 

圖片6.jpg  

↑ 上述 孩子復習的內容除了「國語」為主外,平日的念古文、讀報、做家事、讀課外書等,也沒落掉呢!

 

此外 因為

我是一個不喜歡制式考試的老師。

對於廠商提供的測驗卷,

平時總擱置在旁

原派不上用場的,

考前學生主動提問,

所以呢?

就採意願登記咯!

 

想要寫的上臺登記座號,

再由學藝股長發給需要的人,

隔天同學可互相對答案,

有疑問的再問老師。

圖片9.jpg  圖片10.jpg  

 

坦白說 這些理念,

並非近幾年才開始,

而是

打從我當老師以來就是這麼做的!

 

不論是

在那個強調分數、計較班級排名的年代,

還是

在這個凡事講求速效、只看結果的現代,

這樣當導師,

一定有壓力的。

 

因為,

老師有幫忙復習,

沒有幫忙復習,

結果必然有差。

 

有時家長會跟小孩說,

隔壁的小明跟你同校、同年級,

怎麼他考這樣,你考那樣;

 

也有的家長會問,

某班九十分以上的有幾人,

你們班九十分以上的有幾人?

甚至,

問老師可不可以給組距及人數。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

絕非一句口號。

 

它說明

教育工作者要把眼光放遠一點,

所以,

如果是對孩子好的,

為什麼不堅持?

 

我們能幫孩子讀遍所有的書嗎?

我們能替孩子復習所有的功課嗎?

如果有一天,

沒有老師幫忙畫重點,

沒有爸媽幫忙復習,

孩子還會不會念書?

 

曾經 在一次考後,

我問孩子們

自己復習的舉手,

大多數的孩子都舉手了,

但 仍有七、八個孩子沒有舉手。

 

他們說:

我們想要自己復習,

但爸媽說 不行,

他們不放心!

 

我很想問的是:

親愛的爸媽們呀!

要到什麼時候你們才會放心?

 

讀書可是一輩子的事呀!

 

 

 

後記一

 慧媽媽曾告訴我,

 期中評量的第一天晚上10點多,

 因隔天要考數學,

 她提醒孩子早一點睡覺,

 孩子說,

 媽媽 我還有一個部份沒有讀完,

 大約需要二十分鐘,

 之後我就會去睡了。 

 跟我分享時,

 母親眼眶泛紅,

 她從來沒有見過孩子這樣讀書的,

 認真的態度讓她感動不已!

 由此 她終於瞭解

 老師要父母適時放手的真正意涵了!

 

後記二

 也有寶貝曾經這麼對我說,

 這一次的數學雖然只有八十分,

 卻是他自己努力得來的,

 是真正屬於他自己的分數。

 

後記三

 因為知道

 幫孩子建立讀書的習慣,

 找到讀書的方法,

 勝於考試的分數,

 所以,接一個新班級時,

 第一次親師懇談會就顯得格外重要咯!

 

後記四

 也許是因為現在已有些教學年資,

 也或許是拜前幾屆家長幫忙宣傳,

 總之,覺得自己現在愈來愈幸福,

 助力愈來愈多了呢!

相關文章